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语文学刊
省级期刊

影响因子:0.38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语文学刊杂志

主管单位:内蒙自治区教育厅  主办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 创刊时间:1981
  • 国际刊号:1672-8610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邮政编码:010022
  • 国内刊号:15-1064/H
  • 邮发代号:16-52
  • 全年订价:¥ 163.20
  • 发行地区:内蒙古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文心雕龙》研究
  • 语用学
  • 中国文学
  • 外国文学
  • 语言学
  • 教学经纬
  • 不名一家,奄有众妙——试论吴藻词作风格的多样性

    吴藻,清代嘉道年间成就卓异的女词人。她在词创作上兼收并蓄,熔铸多种风格,"或学苏辛,或效白石,或嗣易安",又不失自己活泼灵动的个性,成为"不名一家,奄有众妙"、具有独特艺术风貌和审美特色的词坛奇花异葩。

  • 《南曲九宫正始》所反映的南戏曲韵中阴阳通叶现象——《南曲九宫正始》所见“元传奇”用韵考之二

    音韵学界对南戏曲韵的关注很少,研究成果亦鲜,对于曲学界关于宋元南戏的钩沉辑佚成果,未能充分利用,这是曲韵研究的遗憾。《南曲九宫正始》是最重要的一部南曲谱,保留了大量的宋元南戏曲文,对这些曲文进行考察,无疑可使学界对宋元南戏曲韵有更深的认识。在对《南曲九宫正始》所收元传奇的用韵进行全盘清理研究之后,仍有一些个别的特殊通叶的韵脚...

  •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诗经·采薇》艺术特色探微

    《采薇》是《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中著名的行役篇。本篇主要描写戍卒在行役之后的归途中,回顾同獫狁作战的经历,以及其因战事不得回家与亲人团聚的哀怨情结。作者采用了复沓、比兴、双声叠韵以及以乐景写哀,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艺术表现手法,曲折委婉,一唱三叹表达了诗人的忧时之情。其艺术手法,经过日月的淘洗,依然有极强的生命力,值得...

  • 论《极玄集》入选诗人原因

    《极玄集》共选诗一百首,入选诗人二十一人。姚合把王维列为首位,正是想突出其在诗选集中的位置。从各位入选诗人的诗中,都可以看到王维对他们或多或少的影响。姚合以王维为参照精心挑选了其他二十位诗人,这是姚合挑选诗人的一个标准。

  • 白居易《长恨歌》的小说化研究

    在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上,唐传奇"有意为小说"是小说发展的一大进步。传奇作家在广泛搜罗前代资料地基础上,积极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虚构的意识自然化入行文中,无论人物塑造,还是情节设计上都有了很大发展。与此相应的是到了唐朝中国古典叙事诗歌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长篇歌行体叙事诗的发展,更是令人瞩目。两种文学体裁在同一...

  • 借离合之情 抒兴亡之感——透过李清照名号及诗词谈其人生

    东晋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而在南宋,李清照因仰慕陶渊明,取陶公的《归去来兮辞》"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易安居士成为其号,字解其意换个舒适安静的环境居住,告别那种似孤雁飘零般的生活,李清照的一生是坎坷多变,又不同凡响。

  • 论《任氏传》中任氏形象的三美

    《任氏传》是一部公认的唐传奇压卷之作。本文从人物形象的角度切入分析这部作品,探讨其艺术手法和价值意蕴。《任氏传》之所以能流传千古引人关注,与其塑造了一个集外表美、人格美、悲剧美于一炉的独特的狐妖形象有很大关系。作者使用留白技巧使任氏呈现出"非人世所有"的外表美,又通过生动的故事来展现其人格美,最后把这两种美毁灭给人看,构...

  • 浅议庄子的快乐观——“至乐无乐”

    庄子认为最大的快乐是无乐,即没有世俗之乐,认为世俗所追逐的快乐"富贵寿善",它们是拖累人们、导致人们痛苦的根源,所以抛弃俗乐才能获得"至乐"。而"心斋""坐忘"便是对如何达到"至乐"的精神境界的修养,它要求人们保有宁静淡泊的心灵,保持本我,不被异化。在当今社会人们忙于积聚财富而又被物所奴役的同时,重视庄子的快乐观仍具有现实意...

  • 农民生活的喜乐与悲苦——读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

    田园诗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范成大晚年的《四时田园杂兴》是作者的经典之作,也使中国古代田园诗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全诗描写了农村秀美的风光和丰富的风土人情。既展现了农村生活的喜与乐,也深刻揭示了旧社会中农民的悲苦生活。通过诗人对农民生活喜乐与悲苦的描写,本文旨在于去探究诗人对农民及农村生活的人文关怀。

  • 楚文化与湖北作家的艺术个性——由沈虹光戏剧的文学意蕴探究楚文化的精神传承

    湖北九省通衢的优越地理位置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饶的物质资源和包容的人文氛围,文学园地人才辈出争奇斗艳,似在情理中。本文通过对沈虹光戏剧实践的简括梳理,探讨深远悠久的楚文化对荆楚大地上笔耕不辍的作家的熏染浸润,由此证明楚文化的精神品格在湖北作家作品中的承继与延展。

  • 新时期江苏叙述的时代表达

    新时期江苏文坛涌现大量优秀的叙述作品,把他们放置到广阔的时代背景之中,通过对江苏不同代际作家""题材小说的差异性叙述对比性研究,从面目迥异的表面现象之中归置出作家精神及心理变化的路径和现实根源,探究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所张显的时代特质和价值。

  • 论陈建功小说中集体/个人主题的书写张力——以《飘逝的花头巾》为例

    《飘逝的花头巾》作为陈建功的重要作品,所具有的复杂内涵不但表明他思想的复杂性,更是蕴含了其之后创作变化的契机。论文具体分析《飘逝的花头巾》中两位主人公沈萍和秦江,探析作者对待两人的不同态度;进一步揭示小说中表现出来的集体与个人的书写张力,进而探析原因,并简析这一张力是如何得到疏解的。

  • 艾芜《山峡中》研究综述

    对《三峡中》的最初的评价是1936年3月周立波在对《南行记》进行解读的过程中,对于《山峡中》主题意蕴和人物塑造的"发现"。五十年代陈翔鹤对于《山峡中》有了更细致的解读,从《山峡中》发表到改革开放之前,对《三峡中》的解读始终是作为对艾芜《南行记》或者是其短篇小说创作例证分析的一部分。这种状况直到八十年才得以改善,无论是对《山峡...

  • 也悟《人生》——分析大马河桥

    中篇小说《人生》是路遥的一部名篇。自从《人生》发表以来,分析高加林人物形象、阐释城乡二元对立等的学术类的文章已俯拾皆是,笔者以大马河桥来分析高加林的几起几伏。大马河桥在小说《人生》中多次出现,作者重点描写的有四次:巧珍在桥上等高加林卖馍返回、高加林在桥上等巧珍"卖馍"回来,高加林送巧珍红头巾,高加林与巧珍分手,高加林工作被...

  • 谈郑敏诗歌的语言陌生化

    本文主要讨论了郑敏诗歌中语言陌生化的问题。陌生化是由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等人提出的,郑敏把它运用到自己的诗歌创作中。本文从"词性改变"、"词语的特殊组合与搭配"、"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以往不同的断句形式"、"洋泾浜倾向"、"专业术语通用"六个方面对其陌生化语言进行具体阐述。

  • 谈巴金家族小说叙事特色

    家族小说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有许多写作家族小说的作家,其中巴金写作的家族小说有着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其作品的主旨意在对"五四"文学传统中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发扬。以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为切入点,从作品的叙事对象,从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进行分析;再次是叙事语言,分析语言的艺术特色和...

  • 我独立,我自由,我选择——解读《沙菲女士的日记》中沙菲的现代意义

    《沙菲女士的日记》是作家丁玲的杰作。作品虽然产生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但主人公沙菲女士人格的现代内涵,仍然值得我们深入探讨。本文从沙菲女士直面社会、传统、自我所体现出的挑战意识,平等意识、自主意识等方面,对其人格觉醒做初步的挖掘和阐释。

  • 基于语料库的汉字研究综述

    随着语料库的兴起,利用语料库进行汉字研究是学术界的一大热点。本文主要讨论目前基于语料库的汉字研究的经验和不足,着重论述了字频统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 五、六世纪处所介词词组南北差异

    五、六世纪处所介词词组南北存在差异。选取《世说新语》、《周氏冥通记》、《齐民要术》、《洛阳伽蓝记》四部载籍来讨论,发现南方文献中处所介词词组更倾向于居VP前,南方文献中传统介词"于"在处所介词词组中所占的比例比北方文献中的要低。总体上北方介词词组位置比南方稍显保守。

  • “孰”与“谁”辨析

    "孰"与"谁"是一组同义词,但其表义与语法功能都有不同,具体归纳如下:"孰"多指代物;"谁"指代物较为罕见;"孰"可作状语;"谁"可作谓语;"孰"只与介词"与"合用;"谁"可与多个介词合用;"孰"多用于选择复句;"谁"较少用于选择复句。

  • “醬”之语源考

    《古辞辨》中认为,"醬(酱)"来源于"將",因为"將"有"辅助"义,酱对主食起到辅助作用,因而得名。但是,本文从字形和饮食文化两个角度来考察,认为这种说法有待商榷。首先,从字形来看,"醬"金文的字形从"酉"、"爿"声,"爿"并无"辅助"义。其次,从饮食文化角度来看,"醬"开始是作为主食而非调味品。关于"醬"的语源,笔者认为"醬"...

  • 从“神马都是浮云”看网络流行语的产生机制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和文化现象,它的产生和流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文章以"神马都是浮云"为个案,从媒介机制、语言机制、文化机制三个方面综合分析了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原因,并揭示了蕴含其中的价值观念与文化特征。

  • “难不成”的句法语义属性及相关研究

    笔者从句法功能和选择限制两个角度考察"难不成",并与其相关的"难道"、"难道…不成"进行细致的比较研究,着力找到它们在现代汉语句法层面上的细微差别,并进一步完善反问句和测度句的判断标准。

  • 《元刊杂剧三十种》与《元曲选》反问句对比研究

    《元刊杂剧三十种》和《元曲选》同为元杂剧刊本,但由于校勘年代差异,语言特点不尽相同。本文对两书中的反问句作了穷尽性调查,对比描写和分析了两书中反问句的各种类型;并从语用的角度分析了反问句的功能,以期反映出反问句在元明之际的变化趋势。

  • 江南三月草已长(cháng)

    "莺飞草长"的"长"读音无法由丘迟文本身确定,辞典注音zhǎng实际上源自《村居》诗。丘文时令三月,《村居》诗时令二月,由二月诗注音三月文并不合适,而另找依据则以读"长"cháng为合理。

  • 简评《商务馆学汉语词典》中文化词的释义

    本文依据词汇背景理论,对《商务馆学汉语词典》中的文化词的释义进行分析,挖掘它释义的特点和不足之处。其特点表现在:释义浅显易懂、配图释义、含有较多的文化信息、其不足之处的表现在:没有参见系统、同场义位的区别性不强、没有必要的搭配、缺少必要的释义参数。

  • 从动结式致事的配位规则和转喻理论看动结式歧义现象

    本文从动结式致事的配位规则和认知语法的转喻理论出发,对动结式歧义现象进行了解释。指出在"一个论元不能实现两次"动结式致事的配位规则的制约下,动结式的致事和受事论元都各自定位的情况下不会引发歧义;如果动结式的两个论元都具有致使性都可以转喻活动,则容易引发歧义。而将动结式的致事论元还原成活动本身形成动词拷贝句可以消除这种歧义...

  • 论《马氏文通》的“字类假借”与词类划分

    古代汉语中一词往往多义多类,且词的功能也经常具有多样化的特点,马建忠在给古汉语的词分类时借用了西方语法的框架,并用"字类假借"理论解决了汉语这种异于西方语言的特点给词类划分造成的困难,坚持了词有定类,首次为汉语的词分出了语法类别,奠定了汉语词类划分的基础。

  • 《说文解字·心部》释义方式初探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以六书理论系统地分析字形、解释字义的字典,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的一部巨作。笔者试图从训诂的释义方式入手,即针对具体部首在解释词义时所使用的手段来加以研究。本文以《说文解字·心部》为研究对象,对其释义方式加以探讨,以管窥《说文解字》中整体释义方式。

  • 从语言学角度看《说文·叙》

    东汉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六书理论系统地分析字形、解释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的一部巨著。其中《说文·叙》内容精辟独到,阐述了周代以前文字的大体源流,介绍了文字发展的脉络和自身的特点,总结了汉字的造字规律,记述了西汉文字的概况及其研究,指出了东汉时解说文字的混乱想象,最后作者说明了成书的态度...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