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语文学刊
省级期刊

影响因子:0.38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语文学刊杂志

主管单位:内蒙自治区教育厅  主办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 创刊时间:1981
  • 国际刊号:1672-8610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邮政编码:010022
  • 国内刊号:15-1064/H
  • 邮发代号:16-52
  • 全年订价:¥ 163.20
  • 发行地区:内蒙古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文心雕龙》研究
  • 语用学
  • 中国文学
  • 外国文学
  • 语言学
  • 教学经纬
  • 流行歌曲对古典诗词的现代诠释——以两首歌词为例

    流行歌曲中渗透古典文化内涵,尤其是将一些著名的古典诗词的意蕴和意境融入歌词中,是当前流行歌词创作的一个倾向。本文以《江城子》和《东风破》两首歌词为例,阐释流行歌词对古典诗词的现代性诠释。

  • 此“思”绵绵无绝期——两首乡愁诗赏读

    乡愁,这种深切思念故土家园的情结,是中国诗歌乃至中国文化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无论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的忧伤,还是"故乡遥,何日去,家在吴门,久作长安旅"的无奈;无论是"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的苦思,还是"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的怅惘,乡愁,从遥远的过往缓缓流淌而来,吟唱千年,成为漂泊者的心灵家园和文化记忆版图。

  • 论海子诗艺的精神锻造

    海子的诗歌精神和他的诗歌艺术是互不可分的共生体。从海子的诗学理解看,他具有精神大于技艺的倾向,他的诗歌精神是从生命元素和主体意志出发,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所体现的形式文明的清算和扬弃。但具体到诗歌实践中,他的诗歌又有着精彩纷呈的艺术性。

  • 物欲都市中女性的情感之殇——张欣笔下女性人物情感分析

    张欣对物欲都市中女性的生存和情感体验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在情感方面,她通过女性的爱情之殇、友情之殇和亲情之殇揭示世俗化和功利化社会所造成的人性异化和人情的冷漠疏离,在隐含现实批判性的同时,也唤醒人们对人类美好情感的向往和珍惜。

  • 费穆《小城之春》周玉纹形象形成原因探研

    在费穆《小城之春》愈来愈多地受到影评人青睐的同时,周玉纹形象也受到诸多关注。该形象形成的原因,从人格结构角度审视是"本我"与"超我"的抗争,从女性主义角度审视是情与礼的冲突,从文艺社会学三要素角度审视则是内与外的统一。

  • 论《一个人的战争》的美学意蕴

    《一个人的战争》是一部完全按照女性主义理论操作的精致的女性文本。小说作者在独特的女性视角下用诗一般的语言塑造着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结合美学原理的知识,文章将从女性形象、叙事风格、诗化语言三个方面探究《一个人的战争》的审美意蕴。

  • 品读鲁迅的“诗”两首

    关于鲁迅小说的解读,散文的解读,散文诗的解读,诗的解读,杂文的解读,在经过将近80年的研究后,到今天,研究的新视角已越来越少,想作进一步的研究也越来越难。品读一些鲁迅的旧体诗,隐约可以体会到当时鲁迅写作这些诗的心情与心境。

  • 诗化的语言 美妙的意境——品读金波的《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篇美丽的童话,主要写盲孩子在影子、萤火虫的关爱下,重见光明的经过,尤其是情感变化的经过值得注意。

  • 郑振铎抒情散文的真实观理论

    郑振铎提倡"为人生"文学和"血和泪"文学等文学观,在中国新文学理论建设中颇有建树,影响较大,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郑振铎抒情散文的真实观理论是非常深刻而丰富的,时时刻刻指导他的抒情散文创作,使其抒情散文的思想性、知识性和艺术性三者高度完美的结合,展现一种强大的生命力。本文探讨郑振铎抒情散文的真实观,为我们文学爱...

  • 网络小说“狂欢化”现象探析

    在大众文化的语境中,网络时代悄然来临,它使"众声喧哗"变得更为名副其实。网络小说正是这一现象的最好代表,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狂欢化"现象尤为引人注目。社会大众在现存状态下对精神释放的需求使网络小说"狂欢化"有了最广泛的心理基础,"狂欢"在小说文本中体现出"众声喧哗"与异类融合等特点,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在网络平台的辅助下成...

  • 韩中古代册文比较

    册文是韩国古代与中国古代都使用的皇命文书之一,两国古代都有着共同的封建政治文化背景,韩国古代册文的使用与中国古代册文使用较相近。本文通过对两国古代册文使用的历史考察,比较两国在册文使用过程中的异同,分析两国之间政治文化的密切关系。

  • 论《文心雕龙》中“圆”的内涵

    刘勰《文心雕龙》中"圆"这一重要的审美范畴,一直以来都被人们所忽视,甚至在一些《文心雕龙》的注释、评点类著作中都很少涉及。本文从"圆"的本质内涵出发,对《文心雕龙》中出现的与"圆"有关的词语的具体分析,从观察、见识、才能、评析四个方面来阐释刘勰"圆"的内涵,并将从佛学思想以及中国传统的审美思维方式两方面来论述刘勰"圆"思...

  • 宋元遗民文人骚体作品意境探析

    宋代文人普遍具有理智、平和、稳健和淡泊的人生态度,在文学创作上追求平淡之美。宋元之际遗民文人的骚体作品更多地选取日常生活场景,因而使得其骚体作品出现了自然冲淡的意境,这一时期骚体作品的意境创造呈现出趋俗化特征。

  • 析法式善《梧门诗话》价值

    《梧门诗话》是法式善晚年的巨作,在录诗上,不仅收录了当时一些名流的作品,还有寒俊之士和女诗人的诗作,这在当时实属罕见。在评诗上,对于清代流派纷争的局面,法式善主张诗人不应属于哪个流派,只要"诗出于性情"都给予肯定。

  • 从中秋月词看苏轼的情感历程

    苏轼笔下的月意象千姿百态,含义丰富。中秋月是他一生情感历程的见证,或象征团圆、再生,或寄托思念和自我身世,伴他从"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的豪情壮志的青年词人到"心似已灰之木"的垂垂老者,其思想的转变从他的几首中秋词中可见一斑。

  • 唐代宫廷雅乐乐舞诗初探

    唐代乐舞艺术高度发达,尤其是宫廷乐舞不仅规模庞大,表演更是精湛绝伦,宫廷乐舞具备独特的政治教化功能,尤其是在宫廷乐舞关照下的唐代宫廷雅乐乐舞便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为统治者稳定其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 韩愈散文对《史记》叙事方法的继承

    《史记》具有宝贵的历史学的价值,发展了以人物与事件为中心的叙事技巧。司马迁叙事,以事件和人物为叙事经纬,在具有典型意义的矛盾冲突中,展现出一幅幅广阔、丰富、生动的历史图卷,在艺术概括性和典型性上都达到了很高的程度。韩愈继承并发展了《史记》这一成就。本文从私人叙事、场面描写与细节描写三个方面对韩愈散文的《史记》方法的继承性...

  • 《说文解字注》词法观念研究

    清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在解字释词中,从语法的角度分析词法现象。段氏区分了字、语素和词界限,提出了虚词的概念,并且区分词性,分析词的语法功能。这些分析都有超越前人的新见解,从而显现段氏独到的语法观念。

  • 影视媒体中的“A之B”式多层次标题

    借助文言助词"之"形成的"A之B"式多层次标题在近些年的影视剧标题和媒体栏目标题中颇为盛行,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视角出发,对这种标题格式的语言特点、结构类型、应用范围进行了描写归纳,并对推动其出现并流行的社会动因进行了考察分析。

  • 《论语》副词研究

    副词是古汉语虚词中数量最多、最为复杂的一类词。副词研究对古汉语语法研究有着重要意义。《论语》是研究春秋末期、战国初期语言的重要文献。通过对其副词系统的考察分析,可以管窥春秋末期、战国初期汉语副词的使用情况。

  • 两岸字形规范比较研究综述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对两岸字形规范比较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1.对两岸字形规范条例的介绍与评价;2.对两岸字形异同的比较;3.对两岸汉字书同文的研究。在综述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一些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打”的古代义项演变

    在研究自汉代起"打"字义项与应用的基础上,以唐、宋、元、明、清等朝代为关键时间节点,介绍了"打"字分别在这些时段产生的新义项,研究了"打"字义项在古代的发展、演变的过程,对"打"字的古代义项做出了全面地叙述。

  • 反语言综述及犯罪群体的反语言分析

    反语言是社会边缘群体维持生存与反抗主流社会的一种武器,除了可以起到保密作用外还能帮助构建了另外一个社会现实——反社会。本文综述了Halliday关于反语言的相关研究,并以犯罪群体的反语言形式为例说明了反语言的词汇语法特征、隐喻性质、犯罪群体反语言存在的原因及反语言与反社会的关系。

  • 普通话的“蜗牛”和雷州话的“毛露螺”的比较分析

    普通话中的"蜗牛"和雷州话中的"毛露螺"同词异名。从来源看,"蜗牛"是已经区分水生和陆生后陆生蚌类软体动物的习称;"毛露螺"则体现了在雷州人的意识中,水生和陆生蚌类软体动物还无区分。从构词法看,"蜗牛"是中心语素居前的偏正式复合词;"毛露螺"是AB-C式的偏正式三音词。从使用变化看,雷州话中的"毛露螺"这一名称正在向"蜗牛"转...

  • 《汉语大字典》反切注音失误辨正

    语音是一种客观存在,《汉语大字典》通过收录中古反切,希望能全面地反映出这一存在的历史及发展,然而它在利用古注时却多有不足。历史上存在过的读音当以文献资料为据,因此本文依据中古及近代韵书、字书,并结合《康熙字典》和《中华大字典》,对《汉语大字典》中的反切注音进行辨正。

  • “盈”和“满”在上古的演变

    上古汉语中,同义词"盈"和"满"并非产生于同时,通过考察二者在上古文献中的分布,发现春秋末期以前的文献中只有"盈"而未见"满",而"满"则在春秋末期开始出现,在战国时逐渐发展,取得了与"盈"的竞争优势,奠定了在后世语言系统中的地位。并推论"满"是在战国时期由方言词进入通语的。

  • 大陆台湾The Great Gatsby流行汉译本中ABB式形容词对比研究

    近年来,随着大陆台湾两岸交流的不断发展,关于两岸语言文化的对比研究逐步推进。文章以大陆台湾The Great Gatsby流行汉译本中的ABB式形容词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比两岸流行译本中ABB式形容词的使用情况、结构及语法功能,从而进一步分析研究大陆台湾在接受外来文化、书面语表达等方面各自的特点。

  • “程度副词+名词”中的名词探究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程度副词+名词"这种现象开始流行起来,本文结合大量的语料实例考察该结构中名词的类型、语义特征和语义条件限制。主要内容为:第一,概括"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中名词的类型。将出现在副名结构中的名词划分为抽象名词、指人名词、指物名词和专有名词四种。第二,分析"程度副词+名词"中的名词的语义特征。对于词义,做...

  • “敢不敢”新义探析

    本文通过与传统意义的"敢不敢"做对比后发现,在当下,主要是在年轻人的口语以及网络中所使用的"敢不敢"已经不再单单是"有没有胆量或勇气去做某事"之意,而是具有"能不能"、"可不可以"的意思。本文主要分三个部分:"敢"研究简述、新时期"敢不敢"的语义及语用分析、"敢不敢"新意义产生的原因,并且在第二部分开头对"敢不敢"词性加...

  • 浅谈古今词义变化——以《普通话三千常用词表》中的部分名物词为例

    在语言发展过程中,词的形式和意义都是可以发生变化的,尽管这种变化是渐变的,缓慢的,它却又是丰富的,活跃的。本文以《普通话三千常用词》为封闭域,选取了其中的二百个常用词进行研究。由于我们的研究对象多是表示动物、植物、水果、蔬菜以及饭食等的名物词,因此对于探究古今名物词的词义变化规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