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语文学刊
省级期刊

影响因子:0.38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语文学刊杂志

主管单位:内蒙自治区教育厅  主办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 创刊时间:1981
  • 国际刊号:1672-8610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邮政编码:010022
  • 国内刊号:15-1064/H
  • 邮发代号:16-52
  • 全年订价:¥ 163.20
  • 发行地区:内蒙古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文心雕龙》研究
  • 语用学
  • 中国文学
  • 外国文学
  • 语言学
  • 教学经纬
  • “亲+名词”短语的语义类型及泛化机制

    现代汉语中,“亲+N”短语有三种语义类型:与说话人自己有关的亲属关系、与说话人自己有关的社会关系以及属于说话人自己的物品等。这三种语义之间存在着联系,主要是由语义泛化造成的,其机制为隐喻。后两种多在网络中出现,能否成为一种普遍用法,尚有待时间的证明。

  • 湖南新晃侗语地名的汉译与汉化

    新晃侗语地名的汉译主要有四种方式:音译、意译、半音译半意译、音译加意译。汉译的语序通常采用汉语的语序,而古老的汉译地名往往采用侗语的语序。新晃侗语地名汉化的趋势十分严重,主要有四种途径:音译地名转为意译地名,失去侗语特色;音译地名被误读为汉译地名,并在此基础上附会地名内涵;模仿汉语结构翻译侗语地名;用汉语另起新名。

  • 流行语规范的标准及有效策略探析

    流行语对高校学生的价值现及审美观的培养有着双重的影响。基于高校学生价值观、审美观培养的角度来看,对流行语进行规范是非常必要的。流行语的规范应有参照的标准。对于流行语的规范,大的社会环境、高校教育以及高校学生都应做出自己的努力。

  • ABB式形容词中BB读音的声调问题

    ABB式形容词是汉语词汇中极富表现力的词语,但其中BB读音的声调却至今叫人难以把握,从相关教材规定的模糊可见一斑。本文分析这类词的变化趋势,并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ABB式形容词中BB读音的声调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 新闻标题中单、双音虚义动词搭配宾语的语境制约分析

    现代汉语中,新闻标题语言存在着许多与通常行文不同的特点,标题中虚义动词与宾语的特殊搭配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特点。虚义动词作为一种特殊的动词小类,在与宾语搭配上有许多不同于其他动词的地方,尤其表现在新闻标题中。新闻标题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环境,对单、双音虚义动词搭配宾语时在语境方面也产生了一定的制约和影响。

  • 从语音规范的角度看明代官话“标准音”

    明代官话“标准音”,是近代汉语语音研究的重点和焦点。本文拟从语音规范的角度,以语音规范的相关理论为指导,选取具有明代官话性质的韵书——《洪武正韵》为切入点,通过考察它的规范意识、体式、效果等来探讨明代官话的基础方言和“标准音”的相关问题,以期为明代官话基础方言和“标准音”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 对汉语复句基本问题的再认识

    汉语是否存在复句是汉语复句的基本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清楚认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汉语的特点,也有助于我们开展对汉语复句的深入研究。本文着重从复句与单句、句群的关系上重新认识现代汉语复句这一句类,并对上古汉语复句的基本问题也进行了探讨。

  • 摹声法造词琐议

    摹声法遣词是一种较为“原始”的造词方法,自产生以来一直处在不断的应用中。本文从其内涵、逻辑基础以及由此产生的词语进行分析。文章对摹声法造词产生的拟声词、叹词、外来词进行简单的分析,阐述其内涵。

  • “形宾”构式中的宾语分析

    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出现了“三个平面理论”热,“三个平面理论”即从句法平面、语义平面和语用平面分析语言现象。本文将从“句法平面”这个角度来分析“形容词带宾语”中宾语的构成。

  • 汉语多动共宾结构的历时演变考察

    本文将汉语比较少见的特殊动宾框架——多动共宾结构作为研究对象,从结构构成、结构历时演变情况和框架存在及变化的原因等角度对多动共宾结构进行了全面的讨论。通过研究考察,证实了多动共宾现象是动宾结构框架丰富的一种具体表现,也是语言经济性原则在动宾结构中的客观反映。

  • 壮语熟语隐喻研究

    壮语熟语是流传于壮族地区的语言珍品,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壮语里的“Vahbeij”浩瀚无边,独具韵味。依托隐喻理论探讨壮语熟语的隐喻特征及其生成,可以更全面、直观地了解壮族的历史文化。

  • 时量范畴的表现形式兼评《现代汉语时量范畴研究》

    时量范畴是一种语义语法范畴,通过相应的形式体现出来,语义上表现为不同的量。时量意义在形式上可以通过语词、句法组合和形态来表现。语义上可以分为隐性量和显性量,确定量和不定量,客观量和主观量。考察时量范畴的表现形式,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研究时量范畴。

  • “会”和“能”一样吗?

    词语之间的辨析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汉语情态动词中,“能”和“会”表现得最为活跃,因而备受关注。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学到“会”和“能”的时候,学生总是很容易混淆,老师也为将二者讲解清楚而大费脑筋。笔者结合所查资料及教学实际,对“会”与“能”做浅显的对比分析,希望能对学生学习汉语及教师教学起到一点儿辅助...

  • 餐饮业广告语语言偏离现象研究

    偏离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语言世界、物理世界、文化世界以及心理世界中都存在着偏离现象。本文主要试图研究语言世界中的偏离现象,即餐饮业广告语中的语言偏离现象,从而能够促进大连地区的餐饮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 汉语颜色词修辞色彩的认知解读

    颜色词是每一个民族的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各类颜色词也具有重要的修辞功能。一个民族颜色词的使用习惯也反映了该民族的文化传统和语言使用者的心理认知过程。

  • “鲧”,是被流放还是被诛杀?——《辞源》“殛”字义训质疑

    《辞源》对“殛”字训释: “纪力切,入,职韵,见。杀。《书·尧典》:殛鲧于羽山。”(商务印书版2011年4月修订)如是说,“殛鲧于羽山”是舜在羽山把鲧给杀死了。对此,笔者颇有质疑。我们先来看看《尚书·尧典》中的有关记载:

  • 说“刚需”

    “刚需”是刚性需求的意思,分析了“刚需”成词的理据,“刚需”是由简缩和类推仿拟合力而成,还就“刚需”、“必需”、“急需”做了对比分析。

  • 传抄古文考释札记

    传抄古文保存了不少战国文字的形体,对于考释和研究战国文字有积极的意义。以之与出土战国文字材料互参,能够解释诸多歧异形体并厘清二者的源流关系。

  • “桃源”模式:陶渊明封闭自守的经济理想

    《桃花源诗并序》是陶渊明所有作品中最受人们推崇的一篇。陶渊明把自己对东晋时期社会现实的深切感受融入作品中,从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民不聊生的现状出发,结合传说中的美丽情境,为人们描绘了一个与现实社会相对立的自由、与世隔绝的“桃源”模式的理想社会。但是,其中所描绘的理想世界,只能是一种幻想,一种封闭自守、落后的经济理想,这...

  • 唐诗选本与唐诗经典建构

    在唐诗经典化过程中,唐诗选本是一股重要的外部力量,绝大多数优秀的唐代诗人和诗作正是因为历代唐诗选本的选录,才逐渐成为后世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经典。唐诗选本在唐诗经典建构过程中既能起到发掘经典的作用,同时也会遮蔽一些经典,造成遗珠之恨。总体而言,历代选家会就大多数经典达成共识。此外,重要选本还能带来从众效应,使其他选本...

  • 醉翁之意不在酒——论《史记·司马穰苴列传》的创作目的

    《司马穰苴列传》是《史记》列传中的第四篇,篇幅短小。传主司马穰苴在历史上并不有名,所以此传历来不被学界重视,更无人探讨司马迁创作这一传记的用意所在。本文通过对该传“太史公日”部分和《太史公自序》中相关材料的分析,探讨司马穰苴与《司马兵法》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出司马迁创作这篇传记的根本目的并非旨在为司马穰苴生平作传。而...

  • 论《诗经·魏风》的特点及其成因

    《诗经》中,《魏风》以其多刺少美的思想内容和酣畅激切的现实主义风格而独树一帜。《魏风》作为《国风》中风格较为统一,思想表达较为一致的一个部分,其风格和主题与其地域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魏地贫俭的生存环境以及魏地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孕育并孵化了《魏风》多刺少美的思想主题和酣畅激切的现实主义风格。

  • 晚唐山水诗所具有的审美意蕴

    山水诗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山水诗自产生之日起,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到盛唐时达到顶峰,形成了一个创作流派——“山水田园诗派”。而山水诗发展到晚唐,从内容和艺术风格方面都表现出与初、盛、中唐截然不同的特点,体现出独特的思想意蕴。具体而言,晚唐山水诗思想意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渗入了咏史、怀古的意味;充满了佛学意...

  • 流行文化对女性精神世界的影响——明末“至情”文化下的冯小青及其意义

    流行文化往往影响着女性的精神面貌、价值观念和人生追求。“像流行符号”的活着成为很多女性的存活录,明末的冯小青就立志像杜丽娘一样的活着、死去,因而演绎一幕自恋的悲剧。

  • 墨家学派消亡浅论

    在先秦时期,墨家学派是与儒家学派并称的“显学”。然而,到了秦汉之交,墨家已急趋衰微,墨子的影响日渐减小,墨家学派几经肢解,并最终淡出历史舞台,其主要原因不外有三:本派的学术分裂有关、秦汉时期的政治统一以及其学说不适应秦后大一统王朝的统治需要。

  • 先秦时期的禅让理想

    尧、舜禅让是中国古代盛传不息的传说,也是从古及今人们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至今仍无定论。但这个问题确实是中国古代史重大的问题,不仅仅是历史而已,更关涉到中国的禅让制度。从《尚书》、《史记》中总结出尧、舜时期的禅让理想。

  • 西学东渐与梁启超的《新民说》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文化向中国大规模传播并开始对中国固有文化传统发起有力冲击。身居困境的中国人在经历器物层面改革及制度层面改革的失败后,最终将矛头对准了社会更深层次的改革——国民性思想改造。梁启超的《新民说》正是西学东渐时代背景下的产物,通过分析《新民说》的思想体系,有助于更清楚的洞悉启蒙时代东西文化的交流...

  • 吉德炜《商代史料:中国出版的两部主要甲骨集》述评

    《商代史料:中国出版的两部主要甲骨集〉是美国著名甲骨学研究者吉德炜对三部甲骨集的评论,主要阐述了这些甲骨集的价值,如何使用这些甲骨集,以及使用它们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事项。本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商代史料》主要内容的综述,包括《甲骨文合集》、《商周甲骨文总集》、《小屯南地甲骨》综述三个小部分,第二部分分析了该评论的特...

  • “寒食节”习俗探源及文化思考

    寒食节历经岁月变迁,由原来浓郁的宗教色彩转变为多元的文化习俗。我们看到了寒食文化两千多年来的演变过程,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不同阶层意识形态的变化,成为当代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学的重要史料之一。中国古代丰富多样的寒食活动,丰富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促进了社会成员的和谐关系,对缓解社会矛盾,推动社会不断进步曾起到了重要作用。

  • 2013年内蒙古汉语卫视春节联欢晚会的符号学研究

    本论文试运用符号学原理为指导,运用文献检索、个案分析、逻辑思辨、分析定性等科学方法,采用多方位细化的研究方式,以传播学理论为基点,在2013年内蒙古汉语卫视春节联欢晚会为基本研究对象的基础上,发现内蒙古春晚在草原符号、城市符号、乡村符号的整合与表现上有很强的规律性。最后试对内蒙古春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上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