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语文学刊
省级期刊

影响因子:0.38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语文学刊杂志

主管单位:内蒙自治区教育厅  主办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 创刊时间:1981
  • 国际刊号:1672-8610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邮政编码:010022
  • 国内刊号:15-1064/H
  • 邮发代号:16-52
  • 全年订价:¥ 163.20
  • 发行地区:内蒙古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文心雕龙》研究
  • 语用学
  • 中国文学
  • 外国文学
  • 语言学
  • 教学经纬
  • “曷其”、“彼其”之“其”又解

    以往的研究常常仅从句法结构的角度分析,认为"曷其"、"彼其"中的"其"可有可无,或释为"助词无义",或以为可以不译。本文从汉语认知功能、篇章语法的角度分析了相关例句,指出这些"其"在特定的语境中都有其不可或缺的作用。

  • 《元后诔》为何仅被《汉书·元后传》采录四句?

    《汉书·元后传》仅采录扬雄《元后诔》中的四句,十六字,唐欧阳询《艺文类聚》采录三十四句,一百三十六字,宋韩元吉《古文苑》则采录了整篇,九百五十七字。探讨班固《汉书》之所以采录《元后诔》四句的原因,我们认为这与元后本传行文详略、班氏对元后的评价、班固对扬雄的推崇以及班固本人的正宗思想等有关系。

  • 从《天演论》的产生和传播看《辞海》“天演”、“天演论”释义之不足

    对《天演论》的产生和传播进行梳理后,可以发现《辞海》对"天演"、"天演论"的释义不妥。"天演"、"天演论"分别是"进化"、"进化论"的别称,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它们更多的是被当作哲学社会学意义上的进化、进化论。

  • “不得”的语法化

    语法化既涉及语义的演变,也涉及形式的演变。考察形义匹配的历时变化,是追寻语法化历程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不得"的语法化过程的考察,分析语法化的动因与机制。

  • 宜州官话与普通话的对比研究

    宜州官话属西南官话的一个次方言,当地称为"桂柳话"。文章描写宜州官话的共时语音系统,并和普通话进行声韵调的对比,指出两者的异同。

  • 否定词“没”参与构成的非否定格式研究

    现代汉语中存在一种超然的语言形式,即否定格式中虽然含有否定词,但它们仍表肯定的意义,我们将此类格式称之为非否定格式。由否定词"没"参与构成的非否定格式大都比较零散且较为复杂,因此有必要对有其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

  • 试析时量成分宾语中各小类宾语对句法结构的影响

    动词与时间的关系是一种天然的事理关系。本文将对语言中的动词后时量成分充当动词的宾语时不同小类宾语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不同层级上不同类型的宾语对包含其的句法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

  • 模因视阈中的网络流行模仿现象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种网络流行现象日新月异。近年来,各式各样的网络流行模仿现象相继走红,如"花朵体"、"加油吧学弟体"、"十动然拒体"、"甄嬛体","杜甫很忙"、"屌丝对话体"、"航母Style"、"最炫民族风"、"江南Style"等,引发广大群众追捧。从模因角度看来,这类模仿与创新紧密结合的网络流行现象有更深...

  • 从语义的角度分析汉语语法

    《马氏文通》是中国语法的奠基之作,为中国的语法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但是其中模仿拉丁文法的痕迹,对于后来的学者有很大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积累,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汉语本身的特点,语义语法的出现就是这种现象的产物。语义语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语法理论,极大地完善了中国语法。

  • 《三国志》乡邻关系称谓词研究

    《三国志》中乡邻关系称谓词其大致可以分为五个类型:第一类:比居、比邻类;第二类:同+区域单位;第三类:区域单位+党;第四类:区域单位+里;第五类:行政单位+人,每一类称谓词的分析先引用《说文解字》从字面解释字义,并结合当时社会制度,风俗等方面进行考察,从而对《三国志》中乡邻关系称谓词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 歧义与会话合作原则的违背

    文章介绍歧义产生的四种类型:语音歧义、词汇歧义、句法歧义和语用歧义。歧义会带来额外含义。在一定语境下,会话合作原则的违背会产生会话含义,文章从语用学角度研究因违背合作原则中的四大准则而产生的歧义现象。将两者结合起来分析,有利于更好观察言语交际现象。

  • 从隐喻理论看汉语的语法化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出发,认为语法化过程中存在着隐喻的手段,语法化本身具有隐喻特征。语法化的认知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隐喻过程:语法化就是从一个概念域(源域)到另一个概念域(目标域)的意象图式的映射过程。这位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语法化提供了途径。

  • 汉语门户窗牖命名缘由探究

    事物的命名与词的语源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通过尽可能多地系联同源词有可能得出事物的命名缘由。对门、户、窗、牖的同源词的系联和分析显示,门之得名应源于门可以"遮挡"或"遮盖",户之得名应源于它可以用来"阻止-保护",窗之得名应源于其中部空且通的特征,而牖之得名应源于其形状——圆形或近圆形。

  • 夸张的历史探索

    本文基于夸张在各个时期典型文本语言的修辞研究,探索其历史进程,其发展紧密联系、一脉相承,不断开拓新境界。

  • 蒙古语复合名词的语义分类

    语义信息形式化研究是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研究的重点。本文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以青格乐图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蒙古语固定短语语法信息词典详解》里所包括的复合名词为研究对象,概述了作者在面向信息处理的蒙古语复合名词语义分类方面的一些初步研究结果。

  • “鬼斧神工”是谁之功?——兼论成语的语义变异

    本文以在日常使用中存在争议的"鬼斧神工"为例,通过对语料库检索结果的详细分析,分析了"鬼斧神工"语义出现变异的原因,并探讨了有关成语误用的问题。

  • 南充市住宅楼盘名称的语音修辞分析——中小城市住宅楼盘名称分析一例

    南充是四川的第二大人口大市,本文以搜集到的南充市290个住宅楼盘名称为研究对象,从语音的角度进行分析,主要探讨了音节数量、音节节奏及平仄搭配等方面,以期找到一些命名的规律。

  • 壮汉语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本文以广西武鸣县马头镇本基颜色词为研究对象,对壮汉语基本颜色词及其文化内涵进行对比分析,探寻两者的异同,从而加深了解壮族跟汉族在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异同。

  • 从当下影视作品看民间文学的影视改编

    当下热播或引起较大轰动的影视作品,相当数量的改编自民间文学。这些影视作品或收视率颇高,或票房成绩骄人,受到观众喜爱,给观众带来强烈的审美愉快,具体表现在:剧"情"之美、喜剧之悦、演技之美、特技之美、服饰之美、场景之美。同时某些作品也存在制作粗糙等缺陷。在将民间文学改编成为影视作品的过程中,应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之上,进行具有现代意...

  • 苦难土地上的艳丽花朵——论莫言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莫言的很多小说都围绕着女性形象展开,透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传达出他对女性的崇拜、对母亲的依恋及对男权制度的否定。本文主要对莫言笔下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比较,为读者全面深入理解他的作品提供一种参考。

  • 文化“井喷”中的西藏研究新视野——评《中国当代文学的西藏书写》

    王泉的《中国当代文学的西藏书写》是一部以研究当代西藏文学作品和作家为主要内容的文学史专著。这本书在着重史论叙述的前提下不忘在全球化背景中关照中国当代文学西藏书写所呈现出的多元发展趋势。这是一次对当代西藏文学细致而虔诚的审视和回顾。

  • 现代文明之下的精神寻根——评韩少功的《山南水北》

    作为一位深谙现代文明之妙的作家,韩少功在承认现代化进程合法性之时,执著地追问着人应该走向何方的问题。因此,《山南水北》实际上是韩少功在现代文明之下的精神寻根,他将生命本体的窥探、乡土文明的追寻和现代文明的归宿巧妙地糅合在一起,目的就是为了在精神寻根中更好地探索人的精神出路。这种思考将个人的体会和人类的命运,将宏观层面的文明...

  • 谈网络少数民族儿童文学创作

    本文探讨的是在网络这种新的传播方式下,少数民族儿童文学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网络上的少数民族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的艺术性加以分析,以期明晰何为网络少数民族儿童文学及其价值。

  • 《孔乙己》一文中的叙事线索与“酒”的关系

    <正>《孔乙己》是鲁迅先生一篇非常著名的短篇小说,孔乙己的出场是在咸亨酒店,作者以酒店为背景,以"喝酒"为线索展开叙事,"酒"在《孔乙己》一文中充当了重要的叙事功能,成为文章中有机的一部分。

  • 泰山王应凤

    <正>泰山王应凤,身材魁梧,脸形四方,很像老爷爷;皮肤黄黑,五官端正,颇似老奶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扁平鼻,双胞眼;特别是左眼下方,还有一颗小小黑痣。凝神静思,容颜时时浮现;端详照片,往事历历在目。

  • 析徐坤作品中的修辞现象——以《厨房》为例

    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修辞学发展的历程及常用修辞方法,并以当代女性作家徐坤的代表作《厨房》为例,分析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阐释了这些修辞手法所起到的修辞效果。

  • “没有人认识这朵玫瑰”——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女性主义解读

    艾米莉·狄金森是十九世纪美国著名的女诗人。她一生遁世绝俗,终身未嫁,沉浸于精神领域的探索,致力于诗歌的创作。其诗歌彰显着女性主义意识,崇尚自我和独立,是对传统、世俗的挑战和叛逆,是对男权和宗教的质疑和反抗。她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及其自由率真的诗歌作品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中心。

  • 《树号》中的批判意识

    阿斯塔菲耶夫是俄罗斯当代著名的作家,《树号》的写作过程贯穿作家整个创作历程,可以说是作家各种文体,各个时期风格作品的杂糅之作,在这本文集中体现出了作者强烈的批判意识,批判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批判战争对人类的伤害,批判道德沦丧的恶。

  • 最能表达激情的形式——恶——试析小说《呼啸山庄》

    小说《呼啸山庄》是勃朗特三姐妹中艾米利·勃朗特的代表作品。这部小说具有一股令人粉身碎骨的激情,而最能表带这种激情的形式就是:恶。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略述了恶在小说中的表现。第一,恶最有意义的形式——不道德的行为和最纯洁的爱情:这二者在主人公希剌克利夫身上集中体现出来,恶成为其表达爱情,释放激情的最有效的形式;第二,恶对道德的反...

  •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红字》两个中译本的研究之二

    本文应用生态翻译学理论对胡允桓和姚乃强的《红字》的中译本进行比较:从翻译过程入手,以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维度为焦点,对两个中译本中的含有丰富的源语宗教文化因素的译例进行比较研究。本文发现:翻译的生态环境影响译者的翻译行为;适应转换维度多的译文,选择的适应性高,译文的整合适应选择度也高;生态翻译学理论适用于此类文学名著的翻译研...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