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语文学刊
省级期刊

影响因子:0.38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语文学刊杂志

主管单位:内蒙自治区教育厅  主办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 创刊时间:1981
  • 国际刊号:1672-8610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邮政编码:010022
  • 国内刊号:15-1064/H
  • 邮发代号:16-52
  • 全年订价:¥ 163.20
  • 发行地区:内蒙古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文心雕龙》研究
  • 语用学
  • 中国文学
  • 外国文学
  • 语言学
  • 教学经纬
  • 用结构主义分析《边城》的悲剧性

    初读《边城》,我们会被它的表层结构所迷惑,认为作者主要写了小主人公翠翠与两兄弟的感情纠葛。运用结构主义的文学批评方法来分析,我们会发现《边城》中有一系列的二元要素存在:两种爱情观念的对立;苗、汉两个民族婚俗的对立;碾坊与渡船的对立,这一系列的二元对立因素共同组建了《边城》这部作品的悲剧性。

  • 童话与儿童素质的培育

    童话的幻想性与游戏精神为儿童的成长注入了活力,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力为儿童的道德养成和创新思维的萌发提供了契机。传统的"抒情派"童话和具有现代意识的"热闹派"童话在不同的时期呼应了儿童素质培育的需要,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

  • 审美主体“空白意识”下的意境创造

    中国传统画论中的"空白"以中国古典哲学为基础,在"虚"与"实"的相融相生中,展现着文学艺术悠远而深厚的意境美,作为审美主体的创造者来说,恰到好处地进行"留白"是增强艺术作品感染力的关键,由此欣赏者才能在这足够的想象空间中进行再创造,感悟与体味作品空灵的意蕴,没有虚空就没有意境,审美主客体精神的契合,在"空白"这一艺术形式的感...

  • 汉语颜色词研究的四个视角

    本文从训诂视角、词汇系统视角、认知语言学视角、汉语古典韵文文学语言视角这四个方面对汉语颜色词研究文献进行述评。研究发现,以上四种视角在研究汉语颜色词中各有优势和不足。对于颜色词研究这个确定的问题,中国传统学术体系与西方研究体系这两个体系的分析、解决方法是不同的,如何在它们之间建立必然的联系,以便深化研究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

  • 连词研究中连介区分问题的探讨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N1+"与/及"+N2+V这种同形多义句式主要是由两种情况造成的:1.句子的歧义:使用者主观上确定N1和N2关系,句中"与/及"的意义是确定的,只是由于各种限制,暂时无法判断而已。对于此类的"与/及"可利用语境消除句子歧义,判断"与/及"的词性;2.语词的模糊现象:使用者只是对事物或现象在某一方面形成概念,主观上不确定...

  • 是“嗟来,食”还是“嗟,来食”

    由于古汉语没有标点断句,加上语言的演进变化,有些汉字,古今意义会有较大差别。比如《礼记·檀弓》"嗟来,食"中的"来"字,由于对"来"字意义的理解不同而产生了误解。我们通过训诂,结合原文,找到"来"的原意。

  • 语素义和合成词词义关系探析

    本文对语素义和词义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讨论了词义是语素义组合、词义是语素义的缩减、词义是语素义的增大、词义是语素义的比喻义、词义是语素义的借代义、词义是语素义的引申义六种语素义和词义的关系。试图通过这样的探讨深入了解语素义构成词义的方式极其构成原因。

  • 说现代汉语副词“都”

    学界对"都"的句法、语义、语用以及语义关联问题做了大量探究,其中"都"的分类问题以及"都"在疑问句中是否可以量化疑问代词引起了激烈的争论。笔者对"都"的语法意义进行了总体的综述,总结语言学者们对于"都"存在的分歧,并就相关观点进行简要的评论,旨在对以后的研究有所启发。

  • 桂南平话研究综述

    本文以所掌握的语言材料和语言接触理论为依据,以提供语言事实、整合语言材料为主要目的。主要从桂南平话的区域分布情况和语音特点来对其进行概述。在对桂南平话做1系统科学记录的基础上,本文为进一步研究平话提供材料和依据,继而将分布于百越之地桂南平话加以综合整理,使之变得更加系统和完善。

  • 义素分析在现代汉语几种辞格中的运用

    从语义学角度出发,对义素的概念、义素分析法的提出和运用做简单概括,同时运用义素分析法对现代汉语中几种常见的与词义有关的辞格进行分析,试图从新的角度寻找义素分析在现代语言学中的价值。

  • 梧州粤语表体范畴的语法化音变——以完成体为例

    梧州粤语属于广府片粤语,近年来体范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体范畴下的语法化表现并结合语音变化的研究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笔者从完成体入手,通过常见的简单例子,分析梧州粤语在完成体中体现出来的语法化音变现象。

  • 芜湖南陵方言语法的持续进行体

    通过分析芜湖南陵方言主要采用的"在"、"咯""则"等标体词,考察芜湖南陵方言中持续进行体的表达,并尝试与普通话的动态助词"着"进行比较,寻找其共通和区别之处。

  • 西方发达国家经验对我国文化传播工作的启示——以气象科普为例

    目前我国文化传播普及工作真在蓬勃发展,其中科学文化普及是一个亟须重视和加强的方面。本文通过研究美国、英国与德国的发展气象科普的经验,总结西方发达国家科普工作的先进经验,同时分析我国现阶段气象科普的现状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对我国下一步发展气象科普的启示。

  • 析海南电视新闻讨论型谈话节目与国际旅游岛建设之间的关系——运用社会学功能分析法

    本文运用社会学功能分析的方法,从海南电视新闻讨论型谈话节目的功能出发,分三个角度论述了海南电视新闻讨论型谈话节目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之间的关系。

  • 增强软环境建设,加快丹东城市文化国际化进程

    "一桥两岛"的开发和建设历史性地把丹东推向对外开放的前沿,使丹东成为全球开放关注的焦点、投资的热点。随着来丹投资、工作、生活、旅游、学习的外国人的大量涌入,丹东已形成了一个多元的文化氛围,正逐步向着国际化目标迈进。丹东在推进国际化进程中,文化建设是及其重要的内容,迅速提高丹东文化软实力是摆在政府及其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 艺术类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点分析

    将艺术类专业学生作为考察对象,从学生构成入手,归纳并提炼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此成为制定艺术类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方针和实施办法的参考资料。从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构成可知其具有个性鲜明、处事消极、忧虑经济开支、忧虑学习成绩、忧虑就业安置等心理特点。在针对艺术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应注意正确引导、鼓励为主、因材施教的原...

  • 具身认知和体验哲学视阈下英汉核心情感隐喻的认知共性阐释

    本文基于CCL和BNC语料库,以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为框架,对英汉语中喜悦、愤怒、悲伤和恐惧四种核心情感隐喻进行了认知对比。研究表明,英汉语对抽象情感概念的认知主要是以人们对其身体体验为基础的,即情感隐喻源于人类的具身体验。同时,文章借助具身认知和体验哲学观对英汉情感隐喻的共性进行了认知阐释。

  • 汉语动物文化词语贬义色彩的社会文化成因——以含“狗”的成语典故为例

    在不同的语言中,很多动物词语都是典型的文化词语,含"狗"的词语、成语典故就是典型的动物文化词语。其在汉民族文化中,多含有贬义的色彩。这是针对现代汉语而言的。自古至今,含"狗"的成语典故从褒到贬有一个发展过程,每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的社会文化成因。

  • 《失恋33天》为何这样红

    《失恋33天》是一部简洁但不简单的电影,看似简单的它其中却包含着主创在影片选材选材、创意和故事结构方面的匠心独运。

  • 陈凯歌前期电影的意境探析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它已深深扎根于各项古典艺术门类,沉积于民族文化心理,并作为各类艺术的审美理想追求,影响着历代中国影人。陈凯歌作为"第五代"电影导演的佼佼者,他在传承由费穆开启的电影意境探索之路,借鉴了水华、崔嵬、吴贻弓等电影人的风格之路后,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影像之路。本文以陈凯歌前期电影为例进行分析,主要包括:《...

  •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

    汉语作为一门高度发达的语言,见证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极其丰富的中国特色词汇宝库。这些特色词汇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同时也承载了传递中国特色和文化的任务。为了真正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在对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过程中,除了要做到"信",再现原文的表现力之外,还应根据目的语的文化特点,对不同的源语言作相应处理。本...

  • 论影视字幕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处理——以美国电视连续剧《绯闻女孩》为例

    作为一种全球化情势下的大众消费文化,影视艺术在跨文化交际中扮演着举若轻重的地位。随着20世纪末以降大量的英文影视剧不断涌入中国市场,中国影视观众也正在兴趣盎然地享受着一场场影视文化盛宴。对于国内很多观众而言,影视字幕翻译无疑成为这场影视文化盛宴中不可或缺的食材。由于影视艺术充满了各民族迥异的历史、宗教、风俗等色彩鲜明的文...

  • 公共场所标识语英译调查研究——以兰州市区为例

    公共场所标识语是对外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场所标识语是否规范是对城市国际化程度的检验,公共场所标识语是否得体是城市整体素质的直接展现,必须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本文通过对以兰州市区公共场所英译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公示语英译中存在的如拼写、语法错误,机械地直译,用词不当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与建议,以期为提升兰州城...

  • 对现有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分析与评价

    依法治国是我国治理社会的一个基本原则,依法治教是我国依法治国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本文从分析有关的学前教育法规入手,分析学前教育的性质与任务、学前教育机构、幼儿教师、幼儿、学前教育与家长和社会、政府职责、学前教育投入及法律责任几个方面,看其已有的规定及不足,期盼学前教育拥有一部自己的法律。

  • 对当代背景下的语文文化教育分析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庸俗文化、网络文化等在社会上的传播及使用率也随之加快,这让语文文化这种传统且拥有传承意义的文化逐渐被人们排斥在外。这不是说除了语文文化以外,其余文化不可以宣扬,不过要控制在一个限度,若超过了这个限度,那么就会有一些背道而驰的文化现象出现。

  •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落实过程的思考和建议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党和国家实行的一项为了提高农村学生尤其是贫困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水平的惠民政策,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广大农村学生的关怀。但是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具体操作和落实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通过自己的一些思考,对这些问题做一些探讨。

  • 新时期《〈论语〉选读》研究述评

    《〈论语〉选读》的研究,是一块未开垦过的新的学术园地,经过学界八年耕耘,取得了丰硕成果。对这些学术成果进行"学理化的"整理爬梳,可以使我们从整体上关照《〈论语〉选读》的研究现状,找到有待填补的学术空白,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新的学术起点。

  • 《玉漏迟·蜀中中秋值雨》鉴赏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诗词内容与中秋节有关的句子颇多。例如唐代王建《十五夜望月》、李朴《中秋》、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刘禹锡《八月十五夜玩月》,宋代苏轼《水调歌头》、《中秋月》、辛弃疾《太常引》(一轮秋影转金波)、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等等。而生活在元大都十余年(也有学者考证在元朝生活近三十年)的高丽文...

  • 从音韵中唱出意蕴

    中国古典诗词的音律美并不仅仅表现在低徊往复,一唱三叹的节奏上,还有更深刻的内涵,即词语的发音特征与所指形象之间的"以声象意"的直观感悟。这种表现方式不仅限于拟声词的使用,即便是一般语言的音律特征也能恰当地折射出对应词语所表征的情境物象和情感意蕴,使诗歌语言出神入化,跌宕起伏。

  • 张衡的人格特点分析

    张衡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是一个在多个领域都精通的全才。张衡的成就让人敬佩和景仰,他的成功也给国人带来了荣耀。然而这一切的成就都是与张衡的出身、经历还有人格特点所密切联系的。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