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语文学刊
省级期刊

影响因子:0.38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语文学刊杂志

主管单位:内蒙自治区教育厅  主办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 创刊时间:1981
  • 国际刊号:1672-8610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邮政编码:010022
  • 国内刊号:15-1064/H
  • 邮发代号:16-52
  • 全年订价:¥ 163.20
  • 发行地区:内蒙古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文心雕龙》研究
  • 语用学
  • 中国文学
  • 外国文学
  • 语言学
  • 教学经纬
  • 唱给女性的赞歌和挽歌——《红楼梦》第一主题分析

    《红楼梦》具有极其丰厚的意蕴,我们在这里通过分析作品前五回的部分内容挖掘小说的第一主题。《红楼梦》首先是一部写女子之书,并且有扬裙钗而抑须眉的意味,这是对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的彻底颠覆。同时,《红楼梦》以贾宝玉的婚姻悲剧为主线,展现了以黛玉和宝钗为代表的封建时代女子的悲惨命运。《红楼梦》是为女子之情、女子之梦、女子之美歌哭...

  • 中国山水田园诗歌的认知解读

    认知诗学的兴起以全新解读方法,从心理认知过程和认知规律阐释文学作品的结构、语言选择和文学效果之间的关系。图形-背景理论源于完形心理学家对视觉感知的研究成果,是以凸显原则为基础的一种理论。本文试图把图形-背景理论的基本思想应用于王维、孟浩然田园山水诗的研究,从诗歌的动态感,诗人情感和构图三个方面,以图形-背景关系为着手点,对田...

  • 坡仙化境——苏轼《定风波》的哲理解读

    作为宋朝著名的文学家,苏轼历来被世人尊称为"坡仙"。他的词作《定风波》不但具有卓越的艺术美感,更完整体现了苏轼对于苦难人生的理解。文章从化自然之境,化人生之境两个层面对《定风波》的内涵主旨进行解读。

  • 《诗经》中的宴饮诗及其背后的礼乐文化

    《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宴饮诗是极其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今日经常谈论的所谓宴饮诗(又称燕饮诗、燕飨诗,或记录君主宴请臣子的礼节、或记录亲朋手足集会时的盛貌,直接反映着嘉礼中飨礼、燕礼、食礼等礼仪活动。宴饮诗中记录的音乐酒德也好、乡射祈福也罢,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宗法制度下的礼乐文化;它所呈现的特征和当时...

  • 简论魏源诗文里的海洋意识

    作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魏源,也是封建士子中率先认识到海洋对中华的重要性的人。他协助陶澍筹划漕运、海运;作诗赞颂收复台湾的壮举,彰显海防意识;潜心编撰《海国图志》100卷,成为日本发展海军的"不龟手之药"。

  • 《世说新语》中的谢安形象研究

    谢安是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少时以尚清谈闻名朝野,长大之后却反而高卧东山,屡次被召不就,直到他家族中的兄弟大部分都去世,他才被迫无奈出仕做官,他是东晋时期名士的典型代表,要研究《世说新语》中东晋时期的名士形象,就不能避免对谢氏一门谢安的研究,而研究谢安就首先要从其东山之志、"江表伟才"的才峰秀逸槃槃和弘雅格量三方面展开...

  • 话题与句类关系探析

    学界在研究话题时,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对话题与句类的关系不加说明,一种是对话题与句类的关系加以限定,但不周全。我们认为话题对句类表现出强烈的选择性。

  • 江苏高邮方言里的程度兼语气副词“蛮”和“稀”

    江苏高邮方言里的"蛮"和"稀"的用法与扬州方言相似,文章将高邮方言的"蛮"和"稀"的用法与已有描写的扬州方言相比照,认为"蛮"和"稀"除了表示超出一般,低于"很"的程度之外,还能表示一种"确认"和"否认"的语气,"蛮"和"稀"是程度副词兼语气副词。

  • 兰州方言中的叠音、叠字现象

    兰州方言中ABB的重叠形式,有时可以转化为AABB形式。《兰州方言词典》中出现了209条ABB形式进行了统计分析,后缀"-BB"共77种,可以与其搭配的单纯形容词或象声词共计149个。ABB形式一般都带有较为强烈的好恶感情;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一旦"A-"与"-BB"搭配使用,则这种搭配一般是固定的。在本文的语料范围内,高频的"A-"有"-挖挖"、"-扎扎"...

  • 修辞在人物通讯话语建构中的运用

    人物通讯是记者深刻全面报道人物事迹和形象的重要手段,也是读者完整理解和解读新闻人物的重要途径,修辞在人物通讯的话语建构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文章从词语选择、句际组合、语篇建构等三个方面对修辞在人物通讯话语建构中的运用进行阐述,以期给新闻记者的新闻写作和语言学研究者提供借鉴和帮助。

  • 《大祭风·迎请莫毕精如神·卷中》纳西哥巴文异体研究

    哥巴文是纳西族先民创制的一种标音文字,是纳西族原始宗教东巴教的经师用于书写经典的文字之一。它以一个字符代表一个音节,从人类文字发展史来看,这应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文字。但哥巴文也有不少缺点,最受人们批评的是,同一音节,往往有很多异体,甚至多达几十个。如此众多的异体在使用时肯定是极为不便的,也是不易掌握和辨认的。但哥巴文在经书中的...

  • 从违反合作原则的角度分析《爸爸回来了(第二季)》中家庭间的会话含意

    一般情况下,言语交际都要遵守合作原则以保证会话的正常进行,但在实际交际过程中,会出现很多违反合作原则的情况,会话含意也就由此产生。特别在家庭会话过程中,由于家人间的亲密关系,说话人有时会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从而产生特殊的会话含意,这样不但不会影响交际信息的表达,而且还会避免尴尬和冲突,起到维护家人间的感情,使家庭更加温馨和睦的效...

  • “要V就V”的句法考察

    "要V就V"是在口语中高频使用的词语,它并不是常项和变项之间的简单相加,本文主要对此框式的常项和变项进行细致的考察。

  • 释“如何”

    文章对"如何"这个古代汉语中的固定词组的来源进行考察,认为"如何"有两个来源,一是固定句式"如……何"的紧缩形式,"如"是介词,疑问代词"何"是谓语中心语。一是表示反诘,"如"是连词,"何"是疑问代词作中心语。

  • 修辞视角下电子产品广告的语言特色

    随着科技更新速度的不断变快,电子产品淘汰周期逐渐缩短。如何运用广告语言特色,激发消费者对产品的兴趣,促进销售量的提高,是值得语言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在分析广告语言与广告修辞的基础上,以电子产品广告语言为研究对象,阐述夸张、双关、拟人等三种修辞手法在电子产品广告中的应用,以期对电子产品广告语言有借鉴意义。

  • 性别视角下的电视广告话语分析

    电视广告语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一种"具有内在说服力"的话语。通过探讨在电视广告背后无所不在的性别价值,揭示男性语言在广告语中的权威和女性话语在广告语中的地位缺失。

  • 清末潮汕方言“着”字的词法功能

    在潮汕方言中,"着"字为高频词。通过收集整理《新约潮语圣经》中"着"字的相关语料,论证"着"至少在清末有以下四种词法功能:第一,作为动词,表完成、感受或染上某种疾病;第二,作为助动词,表示"需要"或"可能";第三,作为形容词,表示正确;第四,作为助词,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均质持续或起结构连接作用。

  • 清远石潭方言音系述略

    石潭镇是广东清新区北部的一个边沿小镇,地处勾漏片粤语和广府片粤语的过渡地带,语音特点有其独特之处。本文主要描写了清远石潭方言音系,勾勒出石潭方言的大致轮廓。

  • 英汉“打”类动词语义成分对比分析

    英汉语言中存在大量的"打"类动词,我们将采用成分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着重探讨英汉"打"类动词的语义成分。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英汉"打"类动词的语义成分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相同点有两个方面:其一,两种语言共享"核心语言"和"触物",其二,英语"打"类动词的概念语义在汉语中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不同点是:其一,汉语"打"类动词...

  •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英汉动物俗语对比研究

    英汉语言中都有大量与动物有关的俗语,用来隐喻现实生活中的人或现象。文章从认知的角度,对英汉动物俗语进行对比分析,探究英汉民族人民对世界认知的共性和个性。

  • 北流白话的程度副词“几”用法探析

    北流白话归属粤语勾漏片。在北流白话中,"几"作为程度副词被高频率使用。程度副词"几"修饰谓词或谓词性短语,有两种意义:一是表示程度深,如"只人几高啊!";二是表示任一程度,如"冇管几饿都不能吃东西。"本文从语法结构、功能和语用价值方面对程度副词"几"进行了考察。

  • 《诗经》中“之”字的用法与沿革

    《诗经》除了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以外还有很高的语言学价值。"之"字在《诗经》中出现频率很高,有介词性、动词性、助词性、代词性等基本用法,研究这些用法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后代文学作品以及思考"之"字使用方法的沿袭与变革。

  • “×党”“×族”比较分析

    当代语言社会中,带缀新词语的聚族涌现是一个重要的语言学现象。笔者收集并研究了330个"×党"413个"×族"。研究发现,"×党""×族"对"×"的音节有不同的要求;"×"部分中动词性成分占大多数。笔者还分析了类词缀"党""族"的语义来源和"×党""×族"反映的社会心理。

  • 浅析李渔戏曲词采理论在《甄嬛传》语言中的运用

    李渔戏曲的词采具有深刻的美学意义,本文集中研究戏曲语言两方面的特点:意深词浅的通俗美、注重机趣的神韵美。文章从这两个方面来谈李渔戏曲词采理论在热播电视剧《甄嬛传》的语言中的运用。

  • 探析网络热词热语传播的模因类型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在网络热词热语流行的今天,分析网络热词热语中的模因类型,并用不同时期的语料从历时分析模因是有利于语言使用和研究的。在模因论理论的指导下,充分证实了语言的复制和传播要依靠模因;反之,模因的复制和传播也要通过语言才能实现。从模因论的角度来说,语言是模因不断复制的载体,...

  • 惯用语“够(X)喝一壶”

    "够(X)喝一壶"是现代汉语口语中的一个惯用语,"够"后面常常会出现所关涉的对象,但有些情况下不会出现。它总体来表示"够受"的意思,根据关涉对象的不同,它所表达的语义可以细分为两种。它常常出现在句末,后面会加上语气词"的"、"了"或"了"。使用"够(X)喝一壶"可以收到委婉、幽默的表达效果。

  • 小议赵树理小说中方言词汇的演变

    文章通过详读《赵树理文集》所选录的26篇小说,根据词汇和方言的定义,挑出112个具有方言特色和研究价值的词语加以研究,旨在探讨这些方言词语演变的情况。在依据各类词语的语法特点对这些方言词汇进行分类,使之系统化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了青年、中年、老年人的口头语使用情况和特点,通过对这些方言词语使用频率等的统计,归纳出赵树...

  • 《简·爱》和《藻海无边》中的“疯女人”形象分析

    《简·爱》中的伯莎·梅森是一个带有野蛮属性的疯子,《藻海无边》中的安托万内特是一曲殖民主义的悲歌。本文通过形象学和后殖民理论,分析"阁楼上的疯女人"在两部作品中不同形象的形成原因。

  • 论帕慕克身份认同的困境

    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慕克在跨文化写作中提出的关于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基督教与伊斯兰文明、文化身份等问题不仅是当下文学文化研究中的热门话题,而且他本人的多元文化身份和伊斯坦布尔的历史文化魅力也一样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帕慕克独特的地域空间和生存体验,让他觉得自己是生活在别人世界的一个陌生人;不同文化间的碰撞,也...

  • 如何评价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文章针对《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主要谈了六个方面的问题:"论文撰写理由"、"阅读顺序"、"亨廷顿的局限性"、"书的宏观印象与第一和第二部分简述"、"批评地看待第七章和第九章"和"反驳亨廷顿的观点"。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