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语文学刊
省级期刊

影响因子:0.38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语文学刊杂志

主管单位:内蒙自治区教育厅  主办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 创刊时间:1981
  • 国际刊号:1672-8610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邮政编码:010022
  • 国内刊号:15-1064/H
  • 邮发代号:16-52
  • 全年订价:¥ 163.20
  • 发行地区:内蒙古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文心雕龙》研究
  • 语用学
  • 中国文学
  • 外国文学
  • 语言学
  • 教学经纬
  • 汉语典籍外译翻译环境研究

    汉语典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中国文化“走出去”进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对1949年以后中国国内汉语典籍外译史及各阶段翻译社会生态环境进行了分析,旨在揭示典籍外译实践与社会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给当下典籍外译实践带来启示。

  • 2015年十大网络流行语构造理据分析

    本文主要从形态、语义、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等角度出发,分析2015年十大网络流行语的造词理据。从形态理据入手分析“获得感”、“互联网+”、“颜值”、“剁手党”、“创客”的造词方法;从语义理据入手分析“宝宝”、“脑洞大开”、“任性”的造词方法、从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角度分析“主要看气质”的流行,从省力理据角度分析“网红”。

  • 空间维度词“粗、细”的认知隐喻研究

    空间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抽象的概念都是通过空间隐喻构建的。本文通过丰富语料,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空间维度词“粗、细”在汉语中的隐喻投射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空间维度词“粗、细”可以由空间域投射到声音域、评价域和程度域。

  • 苏曼殊文学翻译实践研究

    苏曼殊的文学翻译实践对现代翻译研究有重大的借鉴意义。本文以文化翻译理论为指导,通过对苏曼殊文学翻译成就、背景、过程,翻译方法的研究,探索苏曼殊文学翻译实践的文化内涵以及意义。

  • 论《玉堂闲话》中重叠式副词的语用特色

    《玉堂闲话》重叠式副词与原式在语用上有差别,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语义轻重不同,重叠式要比原式语义更重一些,体现为频率更快、程度更深、情态更切。二是语气强弱不同,重叠式要比原武语气更强。三是语境文白不同,原式较多地带有文言色彩,重叠式较多地带有口语色彩。

  • 东北民间故事英译在东北旅游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东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景点不但风光秀美,也有一则则引人入胜的民间故事。对东北民间故事进行英译不但能吸引外国游客,提升旅游景点的知名度,传播区域文化,还能发挥教育作用,净化游客的心灵。

  • ?-I/r-式联绵词探源

    上古存有复辅音音节已被绝大多数学者认可,喉流音联绵词的出现实际上是上古复辅音的一种反映。通过考察《联绵字典》中以喉音开头的迭韵联绵词,对其进行反切的分析并拟测其演变过程,并结合历史上已有的文献材料进行补充,这充分说明复辅音声母的双音化造成了复辅音失落的现象,它弥补了上古汉语研究中复辅音音节化研究的缺失。

  • 关联理论视角下解析中文商业广告语的双关

    关联理论认为交际是明示——推理的过程,商业广告构成一种特殊的交际行为,双关常常作为一种修辞手法运用于商业广告之中。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视角对中文商业广告中所含的双关进行分析,进而解答商业广告的意图及产生的影响。

  • 汉语内嵌小句的句法结构

    汉语内嵌小句是现代汉语中很重要的一种句法结构,它是指一个语义上包含主谓关系的成分。其标准形式为[NPXP],其中X可以为N、A、P、V。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探讨了汉语内嵌小句的句法特点,并将小句看作是以一个弱的隐性屈折词I为中心的最大投射,分析其在各个句子结构中的推导生成。

  • 关于复合动词分类研究的若干问题分析

    日语复合动词是日语动词研究的焦点之一,研究主题集中在复合动词的分类、构词理据、前后项的结合条件、语义的多样性及语义扩展路径等方面。其中复合动词的分类研究尤为重要,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沿着三条研究主线评述了分类研究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在认知连续统的视阈下进行再分类的试行方案。

  • 论汉语名词的“类重叠”

    汉语名词不可以脱离数量词语的限制而孤立地重叠,一些学者所说的名词重叠现象实际上是叠音词、名词的反复用法、“-+N(名词)”短语省略形式的重叠、“N与N”短语的省略形式等,我们姑且把它们称为“名词的类重叠”。正确地看待汉语名词类重叠现象的本质,有利于合乎逻辑地分析和理解这几种语言现象,有利于学习者理解和掌握。

  • 近十年工作记忆及其对形态句法加工影响评介

    工作记忆对形态句法加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对工作记忆模型的完善以及工作记忆影响形态句法加工敏感度的研究、工作记忆与形态加工的研究。大部分研究表明二语水平影响二语工作记忆,二语工作记忆容量可影响学习者对形态语法一致性搭配以及句法的敏感度。本文旨在回顾近十年研究,从而推动在该领域研究并逐渐向纵深发展。

  • 运用心理空间理论阐释“红”的语义发展过程

    红色是人类最早使用的色彩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崇尚的颜色之一,具有非常丰富的含义。经过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认知系统不断改变和完善,“红”由最初的颜色义经过不断的发展变化,最终形成投射到其他语义空间的表“喜庆、吉祥、顺利、美好”等意义。本文从心理空间的角度出发,阐释“红”如何通过空间的投射和整合,形成新的语义过程。

  • 基于语料库的“两会”记者招待会口译中范化现象研究

    本文对2003-2015年的“两会”记者招待会口译语料进行分析发现,“两会”记者招待会口译过程表现出非常显著的范化倾向。其动因主要表现为汉英语言文化规范的差异对译者的影响,以及由于“两会”记者招待会的特殊性,译者对目的语读者接受程度的关注度较高。

  • 汉语模糊与英语逻辑背后的原因

    语言是一种文化,汉语言通过模糊性的独有特质,向世界传递的其实是一种民族道德价值观,尚中庸,不苛求,存善意,多包容;西方语系中的英语则与汉语大不同,特别讲究造句的结构严谨,最为典型的就是主语和系词的应用,这也从面印证了东西方文明的不同。现在的研究视阈多集中于语法结构,在形成原因方面的探究还有很大的空间,所以本文通过文献...

  • 陕北清涧方言中的饮食文化词语浅析

    清涧县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南部,当地方言在发音、词汇、功用等方面与普通话有很大不同。方言是文化的载体,清涧方言不仅蕴含着独具特色的陕北文化,而且沉淀着那片黄土地传之已久的习俗人情。对清涧话的方言词汇进行探析,可领略浓厚的陕北民俗,也可对淳厚的陕北人情进行解读。清涧方言体现在衣食住行各方面,关于饮食的方言词汇更能体现文化意...

  • 《史记》并列式合成词研究

    本文以《史记》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并列式合成词语义构成进行分析,这是对《史记》并列式合成词整体研究的第一步。本文主要从词的内部意义关系,以及词的整体意义与词根意义之间的关系两方面进行研究。

  • 《昭明文选》哀辞浅析

    哀辞这一文体,产生于东汉时期,它的对象为“童殇夭折不以寿终者”,意图在于“以哀痛为主,绿以叹息之辞”,多用韵文,篇幅短小。哀策,是一种特殊的哀辞,主要用于安葬已故帝王和皇后的仪式,多用四字韵文,篇幅较哀辞长,文章内容主要是颂扬死者生前的功德。

  • 关汉卿杂剧女性意识形成的社会原因

    关汉卿是元杂剧的杰出代表,其剧作体现出超越时代的先进女性意识,本文探讨其女性意识形成的社会原因。

  • 身份建构的希望与虚妄——论王尚义小说《狂流》中的女性形象

    王尚义的长篇小说《狂流》以爱情为主线,塑造了多位理想女性形象。这些理想女性之美好映照了男性知识青年的自我身份设定之高,失败的爱情又透露了其精神上的苦闷。爱情在现代知识青年的身份构成中一直是个尴尬的存在,他们从现实退守到爱情之中,意欲在爱情中发现自我塑造自我,寻找构建身份的希望,却终又走向虚妄。

  • 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悲歌——评印地语“新小说”《拉克希米被囚之地》

    《拉克希米被囚之地》是印地语作家拉金德尔.亚德沃的代表作,在“新小说”运动和现代印地语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者通过描写一个普通少女的命运悲剧,揭露了印度独立后男权压迫、人性异化和宗教迷信等问题,以此引起广大读者对女性地位等社会问题的反思。

  • 川端康成女性救赎观发展探微

    川端康成在小说创作中塑造了一系列身份各异的日本传统女性形象,在作家眼中,女性不仅是美和纯真的化身,还具备能够撵走邪恶念头的精神救赎力量。当女性由单纯的少女逐渐成熟并丰满为具备生之力量的母亲,作家依靠女性救赎日本国民精神的救赎观也同时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发展路程。本文基于作品,简要分析作家女性救赎观的形成及演变,并据此探索...

  • 《活下去,并且要记住》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活下去,并且要记住》是俄罗斯当代作家瓦连京.拉斯普京的一部战争题材小说,小说于1974年在杂志上连载,后来才印刷出版,发表后在苏联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和激烈的争论,最终获得了一致的好评。小说通过对主要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把战争对人性的摧残表现得淋漓尽致,人物形象刻画生动,性格特点鲜明。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心理和语言的描写表达了小...

  • 晁补之词的情感特征

    晁补之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创作虽深受老师苏轼和同门“四学士”的影响,但展现出独特的创作风格。晁补之词与老师苏轼词相比,虽同有豪放的情感,但晁词的豪放中透露着难以超脱的沉咽之气;晁补之词与同门秦观词相比,虽同有哀怨的情感,但晁词的哀怨以积极入世的刚健之气化之。于是,晁词展现出沉咽刚健的情感特征。

  • 儒释道思想在苏轼《前赤壁赋》中的体现

    中国历史上形成了罕见的儒道释三教汇通融合的宗教文化体系,苏轼作为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是非常复杂的。在《前赤壁赋》中,苏轼的儒家、道家和佛家三种思想得到了很好的展现。结合文赋内容,分析苏轼从小耳濡目染的辅君治国、经世济民的儒家思想;乘化归尽,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和看穿忧患、万物皆空的佛家思想。苏轼将其兼收并蓄、融会...

  • 论欧阳修《秋声赋》的点染艺术

    “点染法”本是国画写意山水的主要表现技巧之一,后被广泛运用到古诗文创作中。欧阳修的《秋声赋》借鉴了这种点染技法。该文不仅在借景抒情上灵活采用了叠染和烘染等多种手法,而且在论世说理上巧妙地结合了点染的技法,使文章写景、抒情、说理透彻全面,浑然一体。

  • 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真淳”情感

    陶渊明的田园诗风格独特,韵味醇厚,情感真淳。他追求自在的状态、自然的人生、自然的文学,自然朴素是其“真淳”的基础。他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坚守“固穷”“真我”是其“真淳”的原因。他的诗就是他的生活的缩影,他的生活也是浓缩了的一首首诗,他的生活、作诗都是坦率而发,无造作、矫揉、斧凿之痕。他的诗随其淳厚、睿智的哲学...

  • 由自然到心境,——《兰亭集序》中“乐园”的生成与超越

    本文认为,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构建了一座艺术“乐园”。乐园是自然之境与内心之境接触、熔融后的艺术再现。在对乐园追寻的过程中,人性得到了提升,个人将自身置于万物循环之中进行思索,并使艺术的乐园形象得到了审美意义上的超越。

  • 春秋时期盟誓文化内涵与政治功能

    依据《左传》史料对发生在春秋时期的二百五十多次盟誓活动,分别从其自身文化和社会政治功能两大层面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和描述。首先从多个角度分析和描述盟誓的文化内涵及其特征,力图再现盟誓文化的历史原貌。其次,结合各类盟誓活动发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深入分析、研究和描述各类盟誓活动,分析和揭示它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多种政治作用...

  • 传统礼学中“冠礼”对妇女家庭地位的呈现

    “冠礼”是每一生命个体不可或缺的生命仪式。对于“冠礼”的论述,前人做过大量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包括近年来诸多学者依据对原文的剖析,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传统礼学中,“冠礼”对妇女家庭地位呈现的作用,表现得尤为明显,本文尝试从男子冠礼和女子笄礼两方面进行分析与述论,尽可能深入了解与评价妇女的家庭地位。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