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语文学刊
省级期刊

影响因子:0.38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语文学刊杂志

主管单位:内蒙自治区教育厅  主办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 创刊时间:1981
  • 国际刊号:1672-8610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邮政编码:010022
  • 国内刊号:15-1064/H
  • 邮发代号:16-52
  • 全年订价:¥ 163.20
  • 发行地区:内蒙古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文心雕龙》研究
  • 语用学
  • 中国文学
  • 外国文学
  • 语言学
  • 教学经纬
  • 铺采攡文,义尚光大——两汉苑猎、京都大赋铺陈范式及其“王道”旨归

    《文心雕龙·诠赋》谓两汉苑猎、京都大赋于形式上是大铺陈,内容上蕴大义理。赋指相如《上林》、扬雄《羽猎》、班固《两都》、张衡《二京》。大铺陈表现为结构上由巨丽经靡丽归仁丽范式。大义理是赋作中蕴蓄的仁政、王道旨归。"巨丽"为空间广大、品类繁多、城池坚固、宫殿富丽,是未定公、私前的自然美。"靡丽"是汉天子穷奢极欲奢侈腐化的"...

  • 儒道佛哲学视域下的《文心雕龙》研究述论

    学术界认为《文心雕龙》的主导思想是儒家的,长期以来占主流;20世纪80年代,一批学者渐渐发现《文心雕龙》中的道家成分并不少于儒家;更有学者认为《文心雕龙》的主导思想是佛学;各执己见,互不相让。这不仅涉及《文心雕龙》的性质,也涉及为刘勰定位问题。

  • 《文心雕龙》批评理论的实践与应用——以《红线》为例

    当今文学批评的理论与实践存在着盲点与误区。或以中国文化为边缘非主流有所忽视;或存有中国无批评理论的迷思。事实上,文学批评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并未缺席,成于公元五、六世纪之交刘勰的《文心雕龙》已建构了文学批评理论。当今面临全球化时代,正值借鉴西方现代学术文化资源,会通传统文学批评理论,提供现代性的研究阐释。本文即以《红线》为例...

  • 昭君三相——昭君题材在中国文学传播史上的特别意义

    王昭君是著名的历史人物,更是中国文学传播接受史上的著名人物,由此而构成了一种文化的现象。故当人们言说昭君之时,其实是需要作出分辨的:是历史的昭君,文学的昭君,还是文化的昭君。而这三种昭君的形成,揭示了昭君题材不仅在中国文学传播史上有着区别于其他题材的特殊意义,而且更具有一种文化研究的价值。

  • 历代“昭君村”“昭君墓”诗歌解读

    历代"昭君村""昭君墓"的诗歌,是构成昭君出塞和亲文化核心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家们以特殊的视角写就的诗作,有着特殊的意义和韵味。分析探讨诗歌中的意向、审美、主题,是我们更好地了解昭君出塞和亲的时代风貌与文化道德的一面镜子;亦是我们深入挖掘昭君精神本质风采,感受昭君多元形象的特殊基石。

  • 昭君事迹传播中的误读

    作为术语的"误读"一词,见于比较文学,指文学作品跨民族、跨国家传播过程中信息的增减、扩缩、变异乃至价值取向。对历史的误读也是传播过程的普遍现象。本文考察的是西汉王昭君出塞和亲史实传播过程中文字传播路线和口头传播路线的异同,相应的意义及其政治的、社会的原因。

  • 汉字运用的文化个性——思维和语言表述上之优长

    汉字是大文明中硕果仅存的"象形"系统文字,对思维及其表述有深刻影响。以表意为第一属性的汉字常是多义的,且高度稳定;其隐性语义网络的存在使文学词语组合灵变、语序相对自由,能生成独到的韵味和意境。本文以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古代诗词文句为例,展示艺术表现上其他语种难以企及之优长,认识其弥足珍贵的文化价值。此外,古代文人心目中,字几乎...

  • 从“比较”到“建议”——论上古议论语篇中否定比较句的功能扩展

    否定比较句是上古议论语篇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X不如Y"为主要结构形式,其含义是说话人做出"X不及Y"的判断或评价。由于语用推理的影响,否定比较句在比较的基础功能上,又拓展出两种新功能:择优推断和建议行为,比较联结词"不如"由动词虚化为副词和连词,否定比较句的功能也由言语认知行为扩展到言语交互行为。

  • 外宣形象性语言翻译中的“欠缺”与“补偿”

    外宣材料中有较多的形象性语言,构成了外宣翻译中的一个难点,也会导致"翻译欠缺"现象的发生,论文探讨这一现象并提出通过"补偿"等手段对译文进行修正和完善。

  • 二语方向性论元结构的习得研究

    研究发现,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在习得方向性论元结构时没有显著障碍,但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方向性论元结构时存在过分概括或是草率推广的错误。本文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对上述习得表现进行预测和解释。此研究不仅对预测以及提高学习者在二语习得中的表现有指导性作用,而且为汉语方向性介词短语中存在功能层提供支持性证据。

  • 性别类谚语反映的大众文化

    《谚海》《中国少数民族谚语选辑》《中国谚语选》三部著作中涉及性别的谚语反映了人们对待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等的态度,体现了大众文化。蕴含在性别类谚语中的大众文化是人们生活智慧的结晶,具有先导性,有启发民智的作用。

  • “裸”的语义特征分析及“裸”族词的形成机制

    "裸"族词是近几年来汉语新兴的网络新词语。它是由"裸"作为模标,"X"作为模槽所构成的一组"裸X"形式的词或词组。"裸"族词在构词形式上以定中式双音节合成词为主,还包括少量的三音节形式。"裸"的语义在构成"裸"族词的过程中由本义表示"赤裸、没有遮盖",逐渐虚化为表示"没有附加物;彻底、完全;自然貌"等含义,在感情色彩上经历了...

  • 说说“支教”一词的使用

    支教活动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末,是指支援边远落后地区的教育事业。但是,随着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汉语教师被派往世界各地,有不少人借用"支教"一词来指称汉语教师赴他国教学这一现象。笔者认为这是不合适的。文章明确了"支教"一词的不当泛化及其使用范围,并提出规范意见。

  • 论《家园》的多元化伦理身份

    美国当代知名女作家玛丽莲·罗宾逊的第三部小说《家园》,取材圣经中的浪子回头故事,通过描写家庭关系与伦理意识,再现流浪与回归、信仰与救赎、传统与现代等主题。《家园》中三位主要人物杰克、鲍顿和格罗瑞的伦理身份彰显各自的身份特征,阐释伦理身份的形成与定位有助于进一步解读作品,揭示作者对人性、理性、伦理等主题的人文理解与文学思考,...

  • 美国华裔与非裔女性文学中母亲形象的对比研究——以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的女性文学为例

    "母亲"这个角色至关重要,她本身对于人们来说蕴含的意义丰富,而且在作家笔下更被赋予了更深层的含义,所以一直以来都是中外作家们笔下的"宠儿"。特别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随着美国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母亲这一角色便更受少数族裔作家,特别是女性作家的钟爱。本文主要研究在少数族裔这个群体中同属于边缘文学,并受到主流文化排斥的华裔和...

  • “千年”与“百年”,两种孤独——《一句顶一万句》与《百年孤独》之比较

    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被冠以"中国人的千年孤独"之称谓,它与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在对孤独的诠释上,体现着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内涵与文化根源。两部小说对孤独的形象化解说,对孤独中的行走与坚守以及所导致的不同结局的描写,都是这种文化差异的体现。

  • 圣者也成魔——斯芬克斯因子理论视角下《西游·降魔篇》中的人魔佛转化

    历来作为正义与自由化身的孙悟空在电影《西游·降魔篇》中却以邪恶极丑的形象出现,令观众感到新奇而又疑惑。从文学伦理学批评之斯芬克斯因子理论视角解析作品中人物从人或神沦为妖魔、再从魔转化为佛的变化,认为是斯芬克斯因子不同组合和变化的结果。在兽性因子的支配下,圣者也可能转化为妖魔。儿歌简单的语言传递至善,征服邪恶。去除魔性,回归...

  • 硕望耆臣,因以自任——潘世恩《律赋正宗》论析

    作为文献保存和文学传播的重要形式之一,辑选评点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或出于切磋共砥的兴趣爱好,或自任以审美范式的独树高标,作者的情性理思构成并体现了文学批评史发展与流衍的灵动要素。潘世恩出身书香世家,其由状元而至宰辅的仕履,造极潘氏荣名之赫显。事功之外,潘世恩赋学、诗学及史学修为均具典型性特点,于时代文学、学术...

  • 湖光山色的诗意栖居——陶渊明、梭罗自然情怀审美脞论

    5世纪中国田园诗人陶渊明与活跃于19世纪美国绿色圣人梭罗,是举世闻名的"自然之子"。他们分别隐居于南山脚下与瓦尔登湖畔,以其仁爱博大的自然情怀、批判现实的独立意志、饱蘸挚情的传神之笔,在躬耕自给的同时,畅咏自然,讴歌田园,睦邻友好,俯仰天地,思索人生,给后人共同营造了世外桃源与超美湖景"天人合一"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

  • 21世纪初俄罗斯儿童小说修辞艺术窥探

    21世纪初俄罗斯儿童小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开放得体的语言体现出当代消费文化语境下的独特书写。小说中巧妙嵌入了明喻、隐喻、双关、夸张、修饰语等语义辞格,以及层递、重叠、分解结构、修辞感叹等句法辞格已成为小说的点睛之笔,为读者营造出身历其境、如见其人之感。管窥辞格现象,不仅能诠释小说语言真正的内涵,更能体验到小说家视野中别具...

  • 感官与心灵的眼睛注视下的中国“屏风”

    游记散文《在中国屏风上》是英国著名作家毛姆根据1920年前后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所感写成的。文中毛姆用"感官的眼睛"和"心灵的眼睛"注视下的中国屏风有真实的"现实中国"和想象的"中国形象"的双重性。他塑造的"中国形象"既受到社会集体想象物的影响,同时又参与和制作了西方对中国的集体想象;处于乌托邦和意识形态的张力上,在反思和颠覆...

  • 《逍遥游》新解——《南华雪心编》的启示

    关于《庄子·逍遥游》的主旨含义,历来有许多种说法,且多从哲学和思想的角度来探讨"逍遥游"的具体思想意义。如果转换视角,从文本分析和切题的评点学角度来分析,并借用清代《庄子》散文评点名家刘凤苞的《南华雪心编》的方法和建议,从"逍遥游"三个字在文本中的出现,进而探讨其基本含义,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通过这样的视角,可以把"逍遥游"...

  •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微课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

    围绕如何改变传统的备课观,实现以新兴语言学理论和现代教学理论为依据,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微课载体,完成教学模式的突破与创新展开,提出基于具体课程建设的设计与应用模式。

  • 皮埃尔·布迪厄法国高等教育思想——场域、资本和惯习

    皮埃尔·布迪厄以法国高等教育为例,提出了其主要社会学理论三大概念:场域、资本和惯习。三者紧密相关,以不同的角度展现了社会结构关系,进而布迪厄法国高等教育思想为理解社会结构关系带来了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了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揭示了法国高等教育场域中文化资本使得被统治阶级处于不利地位。

  • “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应对策略研究

    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是哑巴英语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经典文化有非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大学英语课程中渗透中国文化必须有具体策略。

  • 理论介入的课例研究——一种新的课例研究模式

    理论介入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个完整的理论介入的课例研究过程,包含"反思契机、问题界定、知识基础、行动选择"四个主要阶段。在整个模式中,理论介入这个环节让课例研究在反思对象上主要是面向教师决策的知识基础。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