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双台河口湿地景观及生态干扰度的动态变化

陈爱莲 朱博勤 陈利顶 吴艳华 孙然好 应用生态学报 2010年第05期

摘要: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使区内自然资源免受人为干扰,维持其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本文借助遥感技术,引入生态干扰度(hemeroby)概念,系统地评价了辽宁双台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及其邻近地区景观格局和生态干扰度的动态变化特征.首先应用专家经验知识将景观类型按生态干扰程度分为全干扰型、半干扰型和无干扰型等3个一级类型,在此基础上细分为30个二级景观类型;再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判别,确定各景观类型的生态干扰度指数(hemeroby index),制定景观分类系统.并结合1987年4月30日、1995年6月7日、2000年6月12日、2006年10月11日等4期TM(ETM+)遥感影像,获得景观分类图和干扰度指数.结果表明:从1987—2006年,1)保护区及其临近地区景观呈现破碎化趋势,其中以保护区的芦苇湿地最为明显;2)研究区内无干扰类型的景观进一步被开发成半干扰和全干扰类型景观;3)干扰度指数空间分布的总特征是河口地区和河道的生态干扰度跳跃性最大,而城市周围的生态干扰度最高,其原因主要是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渔业的大规模发展.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景观变化生态干扰度湿地双台河口

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5 中国科学院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北京100101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应用生态学报

北大期刊

¥1056.00

关注 29人评论|1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