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灰飞虱对噻嗪酮的抗性风险及机理

毛旭连 刘锦 李许可 迟家家 刘永杰 应用生态学报 2016年第01期

摘要:为研究灰飞虱对噻嗪酮的抗性发展规律及抗性生化机理,采用稻苗喷雾法对灰飞虱种群进行连续筛选获得高抗性品系,估算其现实遗传力并进行田间抗性风险预测;采用稻苗浸渍法测定杀虫剂对灰飞虱的毒力及交互抗性;利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不同品系之间的解毒酶活力,探讨灰飞虱对噻嗪酮的抗性生化机理.结果表明:用噻嗪酮对灰飞虱种群连续筛选32代,其抗性倍数达到168.49倍,现实遗传力h^2为0.11.当杀死率为80%-90%时,预计灰飞虱对噻嗪酮的抗性增长10倍,仅需要5-6代.田间实际的现实遗传力要比室内选择种群估计低一些,预计田间抗性提高10倍所需要时间会更长.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表明,灰飞虱抗噻嗪酮品系与吡虫啉和噻虫嗪之间有高水平交互抗性,与啶虫脒有低水平交互抗性,与吡蚜酮和毒死蜱无交互抗性.增效作用和解毒酶活力测定结果显示,抗性品系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活力提高最大,酯酶次之,谷胱甘肽-S-转移酶无显著变化.田间使用噻嗪酮防治灰飞虱存在较大抗性风险,可与吡蚜酮和毒死蜱等交替使用以延缓抗性发展;3种解毒酶中,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在灰飞虱对噻嗪酮的抗性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灰飞虱噻嗪酮抗性筛选风险评估交互抗性

单位: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山东泰安271018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应用生态学报

北大期刊

¥1540.00

关注 29人评论|1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