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应用生态学报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2.62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应用生态学报杂志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生态学学会;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创刊时间:1990
  • 国际刊号:1001-9332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110016
  • 国内刊号:21-1253/Q
  • 邮发代号:8-98
  • 全年订价:¥ 1056.00
  • 发行地区:辽宁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综合评述
  • 研究报告
  • 专论与综述
  • 研究简报
  • 森林生态学
  • 土壤增温与氮添加对杉木幼苗细根径级根长分布的影响

    通过在福建省三明市陈大林业国有林场内开展土壤增温(增温5℃、不增温)和氮添加(不添加、4、8 g N·m^(-2)·a^(-1))的交互试验(共6个处理),研究土壤增温、氮添加及二者交互作用对杉木细根径级根长分布的影响,用扩展模型可很好地拟合6个处理的径级根长分布(R2=0.97).结果表明:增温使杉木细根总根长变小,但对细根直径影响不显著;氮添...

  • 湘西南喀斯特地区灌丛生态系统植物和土壤养分特征

    以湖南省邵阳县轻度、中度(弃耕地)和重度石漠化的灌丛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集3种不同石漠化程度的灌丛植物样品以及0~15、15~30、30~45 cm 3个土层土壤,研究土壤、植被养分的分配格局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全N含量在不同土层中差异显著,且其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而全P、全K、全Ca、全Mg含量在各土层间无显著差异;3种...

  •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半固定沙丘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种群结构

    通过野外调查,研究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半固定沙丘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采用株高、冠幅、体积大小级代替年龄结构,分析了典型灌木种群的生长状态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半固定沙丘共调查到23种植物,出现最多的是藜科,6属8种,其次是菊科,5属6种,该沙漠植被组成数目少,群落结构简单.白梭梭主要分布在丘顶,为稳定增长型种群,而梭梭数...

  • 亚热带典型林分对表层和深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影响

    林分类型是影响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库大小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表层土壤(0~10 cm).本研究以亚热带地区天然林、毛竹林、格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为对象,用3种不同的浸提方式(冷水、热水和KCl溶液)提取表层(0~10 cm)和深层(40~60 cm)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DOC)和有机氮(DON),研究林分类型对表层和深层土壤可溶性...

  • 基于较大降水事件的人工固沙植被区植物水分来源分析

    水分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植物生长最主要的限制因子.为了探究较大降水事件后两种常见人工固沙植物柠条与油蒿的水分来源差异,分析降水、土壤水、地下水和植物茎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并采用直接对比法和多元线性混合模型对植物水分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沙坡头地区大气降水线方程为δD=7.83δ^(18)O+5.64(R2=0.91).降水δ^(18)O值的变化...

  • 高水位区暗管埋设下土壤盐分适时立体调控的生态效应

    高水位地区作物生长关键期采用微咸水或咸水灌溉被证明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起到增产正效应,但同时却存在着土体盐分积累及其对下茬或次年种植影响的生态负效应.为探讨消除或抑制微咸水或咸水灌溉对土壤盐分积累的生态负效应,保证作物种植增产的正效应,本文在河北近滨海高水位盐碱区开展了为期2年的试验研究,探讨了旱季微咸水或咸水灌溉带来的盐分异...

  • 城镇化过程中流域不透水面演变格局——以天津于桥水库流域为例

    不透水面是衡量流域城镇化发展状况的一个关键指标,其扩展对流域生态水文过程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天津于桥水库流域为例,在ENVI 5.1软件支持下,利用遥感影像获取1984、1994、2004和2013年4个时相的不透水面信息,采用修正后的归一化水体指数剔除水体信息,排除水体对不透水面提取精度的影响,运用线性光谱混合分析法生成流域不透水表面指数(ISA),...

  •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的生态福祉内涵表征与评价

    当前中国积极倡导生态文明建设,深入研究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的关系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界定了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的生态福祉概念及其内涵,参考有关国民经济核算理论及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生态福祉供给与消费的评价指标,借鉴区位熵理论提出了区域生态福祉红线的刻画方法,在此基础上以2012年中国大陆省区生态福祉评价为例进行实证.结果表...

  • 基于FLUXNET观测数据与VPM模型的森林生态系统光合作用关键参数优化及验证

    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是全球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植被最大光能利用率(ε_(max))是陆地生态系统GPP模拟的关键参数.本文基于植被光合模型(VPM)和全球通量网(FLUXNET)40个站点(179条站点年数据)的涡度相关通量观测数据,采用单因素轮换法对VPM模型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并利用交叉验证法对全球森林生态系统的光合作用...

  • 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辽东湾海蜇的食性和营养级

    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渤海辽东湾海蜇及其可能摄食饵料生物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对其食物组成和营养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辽东湾海蜇的δ~(13)C值范围是-20.27‰~-23.06‰,跨度为2.79‰,平均值为-21.33‰;δ^(15)N值范围是6.82‰~10.03‰,跨度为3.21‰,平均值为8.25‰.海蜇的饵料生物主要包括悬浮物、浮游植物、鱼卵、≤1000μm浮...

  • 镉胁迫对秋华柳根系活力及其Ca、Mg、Mn、Zn、Fe积累的影响

    以秋华柳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试验方式,设置CK(0 mg·L^(-1)Cd^(2+))、T_1(2 mg·L^(-1)Cd^(2+))、T_2(10 mg·L^(-1)Cd^(2+))、T_3(20 mg·L^(-1)Cd^(2+))、T_4(50 mg·L^(-1)Cd^(2+))5种镉处理浓度,通过对秋华柳根系活力,叶、韧皮部、木质部和根部的镉含量,以及Ca、Mg、Mn、Zn、Fe 5种常规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

  • 封面说明

    封面照片由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石亚飞提供,拍摄地位于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附近.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北部的准噶尔盆地,面积4.88万hm^2,是欧亚大陆腹地接近于极旱荒漠的沙漠,具典型的内陆干旱气候.沙丘形态主要呈垄状,也可见梁窝状和蜂窝状,

  • 黄河口不同恢复阶段湿地土壤N_2O产生过程对氮输入的响应

    以黄河口生态恢复前后未恢复区(R_0)、2007年恢复区(R_(2007))和2002年恢复区(R_(2002))的芦苇湿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形态氮输入对湿地土壤N_2O产生过程的影响与贡献.结果表明:硝态氮(NO_3^--N)输入对恢复区湿地土壤N_2O总产生量的影响远远大于铵态氮(NH_4^+-N),但两者均抑制了R_0土壤的N_2O总产生量.尽管NO_3^--N输入对R_...

  • 寒地不同熟性品种水稻产量对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响应的模拟

    选择黑龙江省作为研究区域,根据主栽水稻生育期内所需积温选取3个代表性品种,重点分析增温和大气CO_2肥效作用对不同熟性品种水稻产量的影响.采用2013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及开顶式气室(OTC)(3个CO_2浓度:390、450和550μmol·mol^(-1))试验资料对品种的遗传参数进行调试;然后采用经验证的CERES-Rice作物模型分别模拟了3个CO_2浓度水平下,伴随...

  • 不同氮肥喷涂吡啶对夏玉米田氮素利用及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

    为减少土壤N_2O排放,提高作物氮素利用,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喷涂一定比例的吡啶(0、180、270、360 kg N·hm^(-2))对夏玉米生育期内土壤N_2O排放和氮素表观损失、籽粒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肥用量下喷涂吡啶的土壤N_2O排放主要集中在播种-苗期和拔节-抽雄期,基肥和追肥后均会出现显著的土壤N_2O排放通量高峰.随...

  • 花期渍水逆境下氮素对油菜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温室盆栽试验条件下,设置渍水和对照2个水分处理,每个水分处理下设置3个施氮水平(0.05、0.2、0.3 g N·kg^(-1)土),研究了花后渍水逆境下氮素营养对两个氮高效基因型‘Monty’、‘湘油15’和两个氮低效基因型‘R210’、‘Bin270’油菜产量、产量性能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花后渍水处理显著降低了油菜的单株角果数、千粒...

  • 不同光照强度下谢君魔芋的光合作用及能量分配特征

    为了探讨喜阴植物谢君魔芋(Amorphophallus xiei)对不同光强的适应策略,测量和分析了不同透光率(高光,透光率100%;中光,透光率32.6%;低光,透光率5.98%)下谢君魔芋对光、CO_2、光斑的响应特征及响应过程中叶绿素a荧光和能量分配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生长光强的增大,谢君魔芋最大净光合速率(P_(max))、暗呼吸速率、表观量子产额、羧化效率...

  • 两种酚酸类物质对花生根部土壤养分、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

    为探讨连作花生土壤中酚酸类物质的累积与花生连作障碍的关系,通过大田盆栽试验,研究了对羟基苯甲酸、肉桂酸对花生花针期(出苗后45 d)、结荚初期(出苗后75 d)、结荚末期(出苗后105 d)根部土壤养分、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两种酚酸类物质处理后,花生根部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在花针期受到的影响最大,土壤碱解...

  • 秸秆还田配施中微量元素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固持的影响

    为研究秸秆还田配施中量元素(S)和微量元素(Fe和Zn)对粮田土壤有机碳固持的影响,进行了为期52 d的室内玉米秸秆腐解培养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腐解过程中分别添加S、Fe和Zn元素,均提高了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及土壤CO_2-C矿化速率,52 d腐解培养结束后,CO_2-C的累积矿化量显著提高,但土壤有机碳含量并未显著降低;3种元素中,添加Fe或Zn的处理提...

  • 2010—2012年北京植被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的时空变化

    利用MODIS产品中分辨率为1 km的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FPAR)数据,结合植被功能型分类,分析2010—2012年北京植被FPAR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各种植被类型FPAR的多年变化,并进一步探讨了FPAR与叶面积指数(LA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北京植被的FPAR空间分布均呈现出东北部、西南部高,并向中心城区逐渐递减的分布特征.通过FPAR的叠加分...

  • 甘肃永登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空间尺度效应

    依据"斑块-廊道-基质"模式,研究了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景观格局的空间尺度效应.结果表明:草地为整个研究区景观结构的基质;廊道包括道路和河流;其余景观组分(耕地、林地、园地,住宅用地、工矿用地、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和其他土地)均为斑块.斑块类型水平指数与景观水平指数均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幅度依赖性.不同景观组分的斑块类型指数的尺度效...

  • 不同地貌背景下民族村农户生计脆弱性及其影响因子

    基于2014年贫困户实地调查数据,运用集对分析和障碍度模型对宁夏海原县农户生计脆弱性及其胁迫因子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海原县农户生计脆弱性总体较高且呈现地貌和民族差异化,平原区、河谷川地山间洼地农户生计脆弱性低于土石山区、黄土梁区和中山地貌区;回汉混居村农户生计脆弱性高于纯回族与纯汉族村.农户自身必要资产的缺乏和外部地理环...

  • 未来气候变化对云南烤烟种植气候适宜性的影响

    云南烤烟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分布将受到气候变化的深刻影响.根据云南烤烟种植气候适宜性的3个决定因子(7月平均气温、7—8月日照时数、4—9月降水量),利用1981—2060年的气候模拟数据及1986—2005年的气象台站实测数据,分析了1986—2005年及RCP4.5和RCP8.5气候情景下2021—2040年、2041—2060年云南烤烟种植气候适宜性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未来...

  • 海拔对高山峡谷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为了解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随海拔的变化特征,以川西海拔1563 m到3994 m的高山峡谷区的干旱河谷、干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错带、亚高山针叶林、高山森林和高山草甸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原位培养法研究了5种不同海拔生态系统中有机层(0~15 cm)和矿质层(15~30 c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土壤蔗糖酶、脲酶及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 土地整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土地整理保证了我国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和占补平衡,已成为实现国土资源集约利用的主要手段,但整治过程中的强度扰动会对土壤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解土地整理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采用PLFA法研究了土地整理1年(Z1a)、4年(Z4a)后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未整理(Z0)相比,土地整理1年后,土壤p H值提高了14.6%,土壤有...

  • 营养条件对噬藻体PP感染席藻动力学的影响

    本试验设计了从正常的AA培养基(CK组)到N和P含量只有正常AA培养基1/600的6种培养基.在25℃、2000 lx条件下将宿主席藻在6种培养基中培养8个月后,用显微直接计数法测定了席藻的生长曲线以及噬藻体PP感染宿主席藻的裂解周期与致死率,用离心法测定了噬藻体PP对宿主席藻的吸附率,用一步生长曲线法测定了噬藻体PP的释放量和裂解周期.结果表明:提高...

  • 三峡水库运行对长江荆南三口水文和生态的影响

    基于1990—2014年荆南三口五站实测原型日流量水文序列,采用Mann-Kendall法、累积距平法检验分析其水文特征与变化趋势,并应用生态水文变化指标体系和变化范围法评估分析了三峡水库运行对荆南三口河流33项生态水文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990—2014年,三口年平均流量呈现显著减少趋势(P〈0.05),减小率为19%,拐点年份出现在2003年,2003年前...

  • 氮有效性增加对细根解剖、形态特征和菌根侵染的影响

    氮(N)有效性增加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有重要影响.细根作为树木地下最为活跃的组分,其对N有效性增加的响应已成为森林生态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对N有效性增加条件下细根解剖构造、形态和菌根侵染的响应趋势及潜在机制进行了综述.N有效性增加导致细根皮层厚度、皮层层数和皮层细胞直径下降,外皮层上通道细胞数量减少,而中柱和木质部横截面积,...

  • 有机农业发展概述

    本文介绍了不同国际组织为有机农业下的定义、有机农业的起源及理论发展过程,以及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轨迹:我国有机农业较发达国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通过详细叙述国内外有机农业发展规模、种植作物种类、有机农业生产标准、投入品及有机种植技术,比较了我国有机农业发展与国外存在的差异.从有机农业标准、生产技术、产品市场、有机认证、企业...

  • 间作对旱地CO_2和N_2O排放影响的研究进展

    农田温室气体排放是近年来科学界的研究热点,采用合适的种植模式是减少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综述了作物间作对旱地土壤CO_2和N_2O排放的影响及机理.合理间作能够提高土壤有机碳(SOC)含量、促进不同作物秸秆向SOC转化、降低SOC矿化速率,从而减少CO_2排放.禾本科与豆科作物间作能够在维持作物产量的情况下,减少化学氮肥投入、土...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