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影响因子:4.08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中国高教研究杂志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 创刊时间:1985
  • 国际刊号:1004-3667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100191
  • 国内刊号:11-2962/G4
  • 邮发代号:82-717
  • 全年订价:¥ 408.00
  • 发行地区:北京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特稿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
  • 高考改革研究
  • 教师教育研究
  • 比较教育研究
  • 研究与探索
  • 教育法治研究
  • 书评
  • 和谐文化建设与中国高等教育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特别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具有深远的战略性意义,也指明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认真学习、积极探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教育界、教育研究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首先,我们要提高高等教育文化自觉,重视文化建设,加强文化建设。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文化建...

  • 论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

    高等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高等教育和谐发展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通过结合辽宁省高等教育实际,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问题,提出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必须树立全新的发展理念,处理好发展中的几个关系,采取一些必要的政策措施,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 和谐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我们要建设的和谐文化是反映并且服务于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的文化,是内部和谐的文化,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化。“根本”一词揭示了和谐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建设和谐文化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

  • 高等教育多样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均衡发展,这三个领域内不同分工、类型、层次的部门之间的均衡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和谐社会的保证。教育是为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服务的,教育的得失成败关系到上述均衡和协调发展是否能顺利实现。社会各领域、各部门对人才的要求是不同的;而每个部门的不同岗位又要求有各种不同类型、层次的人才,教育必须是多...

  • 论高等教育在和谐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服务社会和促进国际合作的重要任务。要从强化职能出发,通过传承文化思想、引导文化方向、传播文化理念、整合文化冲突等途径,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

  • 大学要注重发展和谐的大学理念

    大学是社会的文化高地,大学应当提升文化自觉,努力构建以和谐文化为内涵的大学理念,促进精神与物质、科学与人文、通与专、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个性与共性的和谐发展。

  •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三届高等教育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揭晓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三届高等教育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颁奖仪式于2007年10月20日举行。其中,厦门大学胡赤弟的论文《教育产权与大学制度构建的相关性研究》荣获第三届高等教育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特别奖,同时入选2007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 用基标法对中美一流大学的比较分析

    基标法作为管理学界提出的一种管理方法,在国外已被广泛运用于高等教育管理的各个方面。运用基标法对中美一流大学的比较研究揭示,中国不仅需要也可以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由于实施“985工程”,中国一流大学已经成功地缩短了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在现代大学制度、基本学术保障、国际视野和国际标准等方面,中国一流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仍...

  • 教育部到2010年将建立500个人才培养实验区

    从2007年到2010年,教育部计划建立500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从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推进高校教学理念机制创新。与此同时,2010年以前,教育部计划在全国完成500个部级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带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形成两级实验教学示范体系,

  • 经合组织发展跨境高等教育的策略及我国的对策

    跨境高等教育由学生和教师、项目课程、教育机构这三个方面的跨境流动来进行。由于国际学生的流动人数众多,招收外国学生不仅有利于加强国家间文化、政治、贸易、经济关系的长期发展,提升国家的竞争力,更有利于提高国家的财政收入。笔者从经合组织与我国学生跨境高等教育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发展跨境高等教育的必要性,并从经合组织及其成员国的宏...

  •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中的效率与公平

    以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为研究对象,运用马克斯.韦伯的理性概念,从效率与公平两个角度对改革进行分析,认为新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在效率和公平两个维度均较目前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有进步,体现了“彩凤双飞翼”的效果。

  • 天津高校将建特色专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专才

    为全面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天津市启动“天津市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建设研究计划”,并将择优重点建设一批特色专业建设点。按教育部要求,天津市启动“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遴选工作,教学改革将紧贴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人才,由产业、行业和用人部门共同研究课程计划.要求学生到工厂实习时间不少于半年,

  • 法国博士生培养模式及其启示

    从博士生招生、培养方式、导师指导、论文答辩等多个培养环节分析了法国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和特点,并阐述了对我国博士生培养的启示。

  • 我国硕士生“双少”招生政策的若干思考

    分析了我国目前硕士生“双少”招生政策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这一政策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即提高“双少政策”的质量,转换其执行模式,提倡政府参与管理,严格贯彻实施;加大政府对“双少政策”的资金投入,保证政策的顺利执行;建立健全特殊的民族教育政策的评估与监督体系;建立享受“双少政策”“双少生”的管理信息平台及失信惩戒机制,...

  • 建设有利于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

    论述了建设有利于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的必要性、紧迫性;浓厚的创新氛围和充满活力的管理机制是有利于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所应该具备两个特点;从改革招生制度、优化培养模式和提高导师素质三方面建设有利于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

  • 中国人民大学国剧研究中心成立

    中国人民大学国剧研究中心在京成立。国务委员陈至立发来贺信。成立仪式上,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等领导为中心揭牌。

  • 论我国高等教育学学位点布局的不均衡性

    高等教育学学位点是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开展和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需要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学学位点的建设取得了的巨大成就,但同时,学位点的地域布局也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性。这种不均衡性对高等教育学科自身的发展和全国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要改变这种现状,消除其不良影响,需要优势...

  • 试论“双重性”视角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与监控

    高等教育质量从教育产出的角度分析,是“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质量”的辩证统一;从教育需求主体的角度分析,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高等教育质量的这种双重性决定了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与监控的双重性,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双重性。高等学校应以教育的“双重性”为基础,构建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体系。

  • 我国高等学校自主权制度变迁的微观阐释

    建国后,我国高等学校自主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政策认可到法律规定的过程。笔者认为,这一制度变迁的过程是由非正式制度转变为正式制度的过程;是政府和高等学校二者在政策层次、组织层次和操作层次上进行情人博弈的过程;是政府让渡的资源部分地被市场机制所替代,并逐渐形成“三角协调”(政府、高等学校、市场)的过程。

  • 上海30万元资助德育研究课题

    70个从上海市级范围遴选出的学校德育决策咨询研究课题,获得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提供的总计30万元的资助。上海今后每年用于此项的投入将超过百元。

  • 论独立学院的学科专业建设

    独立学院创建初期,学科专业基本上是“带土移植”,从申办高校直接移植过来。随着独立学院的发展,其学科专业建设必须“去土留根”,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加强独立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必须明确其意义、内涵和原则。在学科专业建设中,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前提,完善学科专业结构是基础,课程建设是核心,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实...

  • 论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的共生效应

    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有着与生俱来的亲缘关系。独立学院在试办初期,依托母体高校既是必须的,对双方也是有利的。但如果过度依托母体高校,就会给双方利益造成损害。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的共生效应提醒人们,在激烈竞争中,独立学院必然会出现分化。

  • 第八届中国教育国际论坛开幕

    以“教育、创新、质量、和谐”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教育国际论坛暨2007中国国际教育展,10月19日在京开幕。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开幕式上致词。吴启迪在致词中指出,一年一次的“中国教育国际论坛暨中国国际教育展”已经成为一项在国内外教育界有较大影响的年度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盛会。

  • 论独立学院的政策动向与变革策略

    独立学院的发展经历了由自发试办到治理调整的过程后,已进入规范办学和提升质量的阶段。在办学过程中,独立学院既面临一些政策层面的问题,也存在办学方向不明确、培养质量不过硬和内部管理机制不顺等问题,影响了其健康、持续发展。面对“迎评”新形势,独立学院应增强对教育工作合格评估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找准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加强师资...

  • 论高等职业教育在当前形势下的发展取向

    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当前,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本质特征、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发展大局、从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和高等教育未来发展趋势看,高等职业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高职院校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 从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谈职教师资的培养

    从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来谈职教师资的培养,论述了职教师资专业培养的制度化、系统化;职教师资专业伦理的培养;职教师资教育性、职业性、学术性相整合的专业培养模式;需要重视职教师资专业培养的研究和培养机构的建设。

  • 互补型双师动态组合——高职师资建设的多视角思考

    “双师型”师资既是一个个体概念,也是一个群体概念,“双师型”师资队伍是相对于教学目标而言的,“双师型”素养涵盖了复杂系统的内涵。当今“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现状不能满足高职发展需求,而动态互补型双师组合是一个可行的模式。这个模式强调“双师型”师资不局限于个体,而是一个动态的组合,理论教师和实践教师通过互动交流平台加以整合,并建...

  • 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人数351万

    截至9月1日,200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实现就业人数351万人,比2006年同期增加54万。2007年毕业生就业去向呈现出几个特点:一是到基层就业的人数稳步增加。近年来。党和政府推出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机制、农村教师特岗计划、西部志愿者计划等一系列政策,吸引了更多的大学毕业生主动选择到基层、到农村就业。

  • 贯彻科学发展观 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办好高职院校,必须明确“一个目标”,正确处理“两个关系”,抓好“三个教育”,即明确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目标,正确处理高职教育与社会市场的关系、高职教育与就业的关系,抓好职业道德教育、文化理论与技能教育、素质教育。

  • 促进高等教育性别公平的思考

    高等教育中的性别平等有赖于男女平等的整体实现,它不可能脱离男女两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家庭等领域的不平等而单独实现。教育中性别偏见和歧视的消除,同样依赖于男女平等实现的程度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因此,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贯彻国策精神,内化国策意识,从而进一步发挥其在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培养高素质女性人才...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