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影响因子:4.08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中国高教研究杂志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 创刊时间:1985
  • 国际刊号:1004-3667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100191
  • 国内刊号:11-2962/G4
  • 邮发代号:82-717
  • 全年订价:¥ 408.00
  • 发行地区:北京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特稿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
  • 高考改革研究
  • 教师教育研究
  • 比较教育研究
  • 研究与探索
  • 教育法治研究
  • 书评
  • 加强高等学校学者共同体建设

    遵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结合高等学校发展实际,在当前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方面,加强学者共同体建设是重点。从历史、现状和比较的角度分析,均能得出大学是由学院组成的共同体.学院是由教授组成的共同体。基于此,在高校学者共同体治理模式设计上,科学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构...

  • 研究型大学与高水平智库协同发展及启示

    对世界著名研究型大学和高水平智库的研究发现,两者职能逐渐融合,组织边界越来越模糊,存在组织协同发展的特质。基础支撑包括创新性知识生产、政治经济利益驱动、地理位置趋同集群和资源互补的现实考虑。形式体现为大学设立智库、智库成立研究生院、智库发展新大学、研究型大学与高水平智库合作共建研究机构等。这为推动研究型大学与高水平智...

  • 大学治理结构中学术力量和行政力量的配置与定位研究——基于四所国外高校的分析

    学术力量和行政力量构成了大学治理的二元结构。在国外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由于学术力量与行政力量相对强弱的不同,出现了四种典型的大学治理模式。对国外四所代表性高校研究发现,历史继承、社会文化以及妥协调和因素是四所高校学术力量与行政力量配置与定位不同个性形成的原因,而坚持学术力量为主导、以行政力量来保障效率、重视学术力量对...

  • 治理背景下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管理的转型

    基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观背景和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独特的发展阶段和使命,民办高等教育应加快管理转型,从单向管理走向多元治理。贯彻治理理念、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政策力度、加快发展转型.是当前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从管理走向治理的关键环节。

  • 教育治理视野下的民办高校股权激励机制研究

    民办高校教育治理是我国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难点是如何解决好民办高校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的问题。这种“两权分离”虽然有利于民办高校的法人治理,但同时也带来民办高校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因其追求利益目标的不一致的矛盾,影响民办高校良性发展。民办高校建立股权激励机制是解决矛盾的有效途径,可以采用民办高...

  • 象征性政策工具:美国州高等教育绩效政策的发展和影响

    在新公共管理理念、成本上升以及财政紧缩等综合压力的影响下.各州高等教育拨款纷纷引进各种绩效工具。20世纪后期,美国各州政府开始广泛探索各类将拨款与高校绩效挂钩的财政绩效拨款政策,已经发展成绩效拨款、绩效预算和绩效报告三大类别,其性质和方式的多元化特征突出。然而由于存在实施不稳定、未来不确定、影响和效果不显著等问题,美国...

  • 香港高等教育的公共财政分配

    为了在短时期内利用有限的政府资金,培养一大批适应高增值服务型经济的人才,香港在高等教育的公共财政分配中,践行“择优资助”原则,集中资源投入少数有卓越表现的高校,并鼓励社会积极参与,为其余学生提供受教育机会。同时,香港为这少数高校订立了角色分工,使其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中尽力发挥,力图形成一个优势互补、各展所长的高等教育体...

  • 《华盛顿协议》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启示

    《华盛顿协议》作为国际高等工程教育认证的权威和标准,为高等工程教育提供专业工程教育、工程教育评价标准、专业资格认证等方面的国际交流共识,对推进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缔约国。以及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化和专业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 奥巴马政府高等教育改革方案解析

    美国高等教育在经历20年发展黄金期后,新世纪以来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在学生入学、经济资助、教育质量以及办学效率等方面遭遇到一系列新的挑战。为此.奥巴马政府提出“让更多人上得起大学”的高等教育改革新方案。其核心是通过实行新的高校排名计划.通过采取拨款与高校和学生的表现挂钩,促进创新与竞争,确保学生债务的可承受性等举...

  • 后学院科学时代大学科学研究的政策选择

    从学院科学时代向后学院科学时代的历史进程中,大学科研的社会服务功能得到高度强化。更加注重科研的“效用”及其社会价值.使得大学科研政策在科学和利益之间徘徊摇摆。导致大学科研发展高深知识的功能弱化。因此.形成自由探索研究和以社会需求研究并重的大学科研政策理念:确立自由、开放和多主体协同的大学科研体制政策,尊重科技劳动规律...

  • 大学科技园如何在中国制度化(1978—2014年)——基于组织分析的新制度主义视角

    组织分析的新制度主义认为“制度性利益”是组织起源与转型的驱动力。研究组织变迁要在一种宏大的权力关系网络中进行,既要承认组织面临的外部环境对组织变革行为的制约.也要关注组织行动者的创造性和能动作用。从大学科技园在中国的零星探索到在全国各大高校普遍扩散的情况来看,其制度化过程是一个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改革相结合的渐进式革...

  • 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机制创新研究

    目前我国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程度有较大的提高,但仍显不足。企业与高校产学研技术成交额占比较小,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国内高校与科研机构内部的创新潜力没有得到完全释放。国内发明创造专利主体以企业为主。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动力不足,资金投入不足,创新激励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建立有效的校企产学研合作机制可以拉近...

  • 高校协同创新的文化冲突与融合

    高校协同创新过程中的文化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客观现实。对大学而言.它不再仅仅是真理和知识表达的场所,经常会因受到内部的利益纠葛和大学外部力量的牵引而处于尴尬境地。高校协同创新面临着价值观念、领导权与话语权、身份认同等方面的文化冲突。高校协同创新的文化冲突需经历隐藏期、暴露期、磨合期、融合期四个阶段。高校协同创新的文化融合...

  • 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逻辑与困境

    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需遵循历史演进的逻辑、高等教育分类的逻辑以及实然与应然的逻辑。转型中面临不少的困境,如地方大学自我认同隐藏危机,行政统一规制与大学多元发展出现矛盾,不同类型院校转型面临分歧,应用型教师队伍建设遭遇瓶颈。此外,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若干关键性问题尚难以突破,如何化解困境是实现转型的关键。

  • 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基本定位与应对策略

    我国来华留学教育呈现出绝对数量增长迅速但层次结构偏低的特点:来华留学教育的基本定位应基于国家战略与文化影响力的考虑,以提升高等教育开放程度,培养知华、友华人士为主要目标。目前来华留学生的“宽进宽出”政策、语言瓶颈及跨文化障碍等因素制约了留学生教育质量,应建构外国申请者入学考核体系、来华留学生预备教育体系、趋同化教学与...

  • 试论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形成机制及教育对策

    大学阶段是学生个体的认知、情感和信仰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政治心理有着区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特殊性。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形成机制包括目标导向机制、过程形成机制和实践转化机制。高等教育应进一步强化政治认同教育的目标导向,丰富和完善教育内容体系.提升政治认同的教育实效,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形成。

  • 欧美职业教育投入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经费投入是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保障.发达国家公共教育投入总量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中等职业教育生均支出比普通高中教育高8.8%。公立职业院校坚持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拨款比例占70%-80%,财政拨款方式最为普遍的是拨款公式和竞争性研究拨款,拨款公式主要依据输入标准和表现标准。注重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学费和社会资金投入...

  • 目标传导:学校-专业-课程的体系架构——基于Top-down理念的路径探索与创新

    探索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保证教学各环节与培养目标的高度对接与协调,是关系到高校教学质量的重大问题。将工程技术中“Top—down”思维方式运用于教育领域,结合应用型本科金融学专业的教学实践,并以能力为主线,逐级分解学校、专业和课程三层目标体系,最终实现每一课程与培养目标的高度耦舍。对此,应尽快转变思维方式,保证各教...

  • 基于SEM的南京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通过建立本科教学质量差距分析模型,构建基于不同学科特征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南京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的内在评价机理和评价效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验证。实证结果显示,差距模型中教师教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支持等三个变量之间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共同影响学生的总体感知和满意度;不同学科的教学质量评价存在一定的差异。

  • 学会第三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暨《中国高教研究》编委会会议在厦门大学召开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三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暨《中国高教研究》编委会会议于2014年6月27日至28日在厦门大学召开。学会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高教研究》编委会主任瞿振元,《中国高教研究》顾问、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潘懋元,学会副会长、《中国高教研究》编委会副主任陈浩、范文曜、邬大光,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学位与研...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