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中国高校科技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1.42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中国高校科技杂志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 创刊时间:1987
  • 国际刊号:2095-2333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100080
  • 国内刊号:10-1017/N
  • 邮发代号:82-842
  • 全年订价:¥ 408.00
  • 发行地区:北京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战略研究
  • “双一流”建设
  • 科研管理
  • 评价与发展
  • 科研育人
  • 产学研用
  • 知识产权
  • 转化与服务
  • 书评·广告
  • 创新驱动高校科技工作新发展——“十二五”以来高校科技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十二五”以来的高校科技工作回顾 第一,编制了(《高等学校“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简称《规划》)。 “规划》的核心是推进科技和经济发展结合、科技和人才培养结合,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推动高校科研由关注数量的扩张转向关注内涵和质量的提高。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是高校科技工作的本质要求。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是高校科研工作的主...

  • 协同创新构建科学研究引领支撑教学机制——访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教授翟婉明

    “高速铁路”是国人的自豪,也是国家、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面向国家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协同创新最成功的一个典型案例。“动力学”是研究运动物体最基础的学科。而“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是研究运动的列车与固定的轨道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为研究高速列车在轨道结构上安全、平稳运行提供了理论基础,

  • 从“共识”走向“共实”——访西安交通大学徐通模教授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我们的一个共同梦想。我们要怀揣这一“共识”,实实在在地坚持学习、实践、探索。在实现“中国梦”的大目标下,不断提升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质量和水平,使创建高等教育强国的“共识”走向“共实”。

  • 高校构建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的研究

    在“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国防科技创新体系框架下,高校只有明确认识、确立导向,在国防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作出积极探索,才能实现军民融合式发展。

  • 论高校国防知识产权管理

    国防知识产权是体现国防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高校作为知识和技术创新的源头,在国防知识产权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管理机构、制度、运用和保护等方面仍然存在机构不完善、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完善国防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制度、收益分配机制,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对策。

  • 高校科研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科研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归根结底是质量的竞争,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的质量控制管理,建立健全科研过程质量控制管理的运行机制,将有效提升高校科研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 构建高校国防科研保密管理长效机制

    高校作为国家国防科研的重要力量,在国防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随之而来是国防科研过程中保密的责任愈来愈重,因此高校国防科研保密管理的有效与否,直接关系着国家秘密的安全。因此,构建高校国防科研保密管理长效机制是做好高校国防科研保密的有效途径。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对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启示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同为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决策,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在组织管理过程中同样面临着创新管理模式,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启动至今已逾五年,取得了阶段性重要进展,积累了宝贵的管理经验。其成功的管理举措,为协...

  • 高校科技人才创新激励制度探析

    高校科技人才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战略资源。当前,我国高校科技人才的创新激励制度还存在一些不足,制约了科技人才创新的积极性。为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需健全薪酬激励体制、完善培养机制、优化创新环境,以完善高校科技人才创新激励制度。

  • 学分制条件下的实验室建设与维护管理

    全面学分制对独立学院的实验室建设与维护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实现全面学分制要求,独立学院应做好实验室规划、实验室硬件条件建设与运行维护、安全管理、制度建设等工作,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管理手段进行系统管理。

  • 政府科技投入促进高校科研的实证分析——以浙江省为例

    政府科技投入对高校科研的促进效应如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利用浙江省历年时间序列数据研究政府科技投入对高校科研支出和产出的具体促进作用,消除异方差和自相关等因素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政府科技投入对高校科研支出与产出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研发人力投入对高校科研产出也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

  • 创新高校薪酬管理模式——以北京地区高校为例

    高校的薪酬管理模式在高校不断发展的今天有了很大的转变,其重要性也日益凸显,高校制定的薪酬模式不够科学严谨,会造成学校人才流失、管理混乱等情况。针对目前北京高校薪酬管理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应强调“岗位”在薪酬构成要素中的重要性,建立薪酬结构的“三元结构”模式,创新高校薪酬管理模式。

  • 建立项目导向的青年教师培养模式

    传统的青年教师学历进修、职业培训等发展途径存在培训费用不足、难以照顾教师个性化发展等问题。借鉴于企业项目管理的“项目导向”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能有效解决青年教师人数众多、资金不足、师资不足等问题,提高教师的综合职业能力。

  • “四双四融合”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探索——以淮阴工学院为例

    毕业设计是学生本科学习即将结束时的关键一环,由于传统毕业设计教学存在师资建设不足、学生压力大等问题,导致毕业设计教学质量低下。通过传统的本科生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建立校企合作的“四双四融合”新模式,将有效弥补当前毕业设计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 新建本科院校专业建设与发展探析——以三明学院车辆工程专业为例

    新建本科院校是高等本科教育的一支新增力量,这类学校主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宗旨。目前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良好,新建本科院校在开设车辆工程专业课程时,应重点考虑专业特色建设、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等问题。

  • 高知群体从事管理工作意向研究——基于G市4所高校的调查报告

    高校是高知识群体人员聚集的地方,因而高知识群体人员必然也是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的重要来源。建立完善的高校高知识群体干部选拔机制、人员管理体制等,有利于推动高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

  • 加强农业院校专利管理与服务工作

    专利是受法律保护的,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技术。专利对于推动农业院校科技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农业院校的管理体系与服务工作不完善导致了成果转化率偏低、授权专利维持年限偏低的一系列严重问题,完善的体制机制建设、优秀的人才队伍培养是加强专利管理与服务工作的根本解决之道。

  •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探析——以莱芜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科研是高职院校重要任务之一。高职院校开展科研工作必须突出特色、准确定位。扎实有效的科研工作对提高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等至关重要,是促进高职院校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举措。

  • 校企“双主体”开发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我国铁路快速发展,但由于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职工素质参差不齐、个别设备性能不稳等因素,铁路交通事故时有发生。针对我国铁路安全与救援以兼职人员为主、专兼职人员相结合的组织形式,铁路高职院校有必要与企业深度合作,“双主体”开发建设《铁路安全与救援》课程,提高铁路专业学生预防、应急处理和救援铁路交通事故的能力。

  • 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国际商务专业为例

    校内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推行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场所,搭建基于校内实训基地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平台,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 高职科研成果推广能力分析

    科研成果推广能力是目前高职院校科研中的主要短板之一,提升科研成果推广能力是科研服务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目前,高职院校科研成果推广中普遍存在科研成果先进性不足、科研成果与市场脱节、科研成果没有完善的考核要求等一系列问题,结合不同类型的高职院校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成果推广是高职院校切实可行的办法。

  • 科教融合培养创新型人才——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主的办学定位,决定了其科研定位应服务教学中心工作,围绕如何促进教学来开展科研工作。高职院校应理顺科研与教学的关系,分析其存在问题,积极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学模式和途径。

  • 以职业技能大赛助推创新人才培养

    职业技能大赛作为检阅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重要手段,推动着职业院校的课程改革。在电子设计类大赛的引领下,天津职业大学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通过“校企合作、学用结合、训赛相通”,重构课程体系,实施教学做一体的专业课程改革,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丰硕成果,实现了课程和大赛共促进、学生和教师共成长。

  • 大学生创业环境评估及优化策略——以杭州市为例

    大学生创业活动作为增加就业、促进创新的重要途径得到了政府部门、社会各界、高等院校的广泛重视。创业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创业环境直接影响了创业的绩效。因而,认识大学生的创业环境,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对促进大学生创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省级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及评估体系改革探索

    从“评估”(Evaluation)到“质量保障”(Quality Assurance,QA),是高等教育质量观和管理理念的升华。建立省、校两级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当前高等学校提升质量的重要任务。要通过建立运行有效的省级质量保障体系,推动高校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并培育和发展专业化评估组织,规范评估秩序。

  • 创新资源整合、团队互动与协同创新绩效(下)

    协同创新的主要目的就要产生协同效应,提升协同创新的绩效,研究表明协同创新应该沿着资源整合和主体互动两个维度展开。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资源整合、团队互动和协同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假设模型,通过211个团队的问卷调查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资源整合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可以直接有效地促进协同创新的绩效;另外,...

  • 高校三种产业管理体制比较

    随着社会经济和高校自身的发展,高校校办产业由举办之初的传统校办工厂和实习工厂成功转型为现代科技企业。校办产业的壮大和转型,对高校产业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校办产业如何准确定位,选择符合自己实际状况和发展阶段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是谋求更好发展的关键。

  • 加强非编职工队伍建设促进校办企业持续发展

    校办企业面临运行活力不足、持续发展不够、科学发展不力等问题。重视非编职工队伍、关注非编职工群体生态,是高校校办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战略需要,肯定非编制职工的贡献和地位、全方位关心服务非编职工、加强党团和工会组织吸引力、强化企业文化建设、促进非编职工成长成才是高校办企业重视非编职工群体生态的具体举措。

  • 山仑:协同创新贵在共同目标成在实际应用

    最近,科技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是“协同创新”。然而,怎样理解协同创新,说法不一,有的倡导通过实行产学研紧密结合或科教融合加以推动,有的主张以不同机构联合承担项目来强化实施,有的则强调协同创新应做到“顶天立地”,贵在“协而不同”。

  • 钱锋:工程人才培养须创新教育模式

    在现阶段,我国的工程人才培养主要分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阶段。本科生学制为四年,硕士研究生为两年半或三年。本科生培养方案与研究生培养方案各成体系,缺乏交流与互动,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在一些专业上出现重复、割裂以及不匹配的情况。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