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中国高校科技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1.42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中国高校科技杂志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 创刊时间:1987
  • 国际刊号:2095-2333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100080
  • 国内刊号:10-1017/N
  • 邮发代号:82-842
  • 全年订价:¥ 408.00
  • 发行地区:北京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战略研究
  • “双一流”建设
  • 科研管理
  • 评价与发展
  • 科研育人
  • 产学研用
  • 知识产权
  • 转化与服务
  • 书评·广告
  • 中国公办高校法人治理的理论建设与实践发展

    全面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在国家法律的框架下,建立中国特色的大学法人治理理论和结构。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公办高校的法人治理理论和实践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但对其中的一些重大问题的争论始终没有停止,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热点问题最多的领域之一,需要从理论上、政策上、法理上进行深入...

  • 引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重构大学与政府的关系

    政府和大学是既相互依赖又互为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其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到大学能否持续健康发展。自大学出现开始,大学自治与政府控制就成为了一个永恒的主题。这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难题,也是中国教育学者长期关注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政府到底应该管理大学的哪些事务,而大学又究竟需要哪些办学自主权?双方的权力边界亟需厘清。

  • 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守正

    高等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对教育的总体要求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总体目标部分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 浅议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国家治理体系当中,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是三个相互结合的有机整体。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则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改革内容。政府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在现代...

  • 科研经费有效管理体系建设探析

    近年来国家对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大幅度增加,为高校科学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经费保障,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基于公共政策理论、预算理论、协同理论三理论的启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体系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预算管理为核心、以信息共享为平台、以学习教育为引领、以监督问责为抓手,...

  • 高校科研管理水平层次论刍议

    随着科技创新体制的不断变革,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模式。高等学校是高水平人才的集聚地、科技知识的创新地,科学合理的科研管理、围绕学科的科技发展理念、以学校科技发展为己任的管理团队,是高校快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科技依托力量,进而在国家创新驱动的体系中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

  • 创新高校科研管理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随着国家对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举措的大力推进,国家对科学研究的创新要求日趋严厉,对科研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科研管理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是时代赋予科研管理部门的职责。新时期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应注重宏观调控和顶层设计,改善管理人员组成结构,创新管理工作体制,加强沟通协调,以实现高校科研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 基于协同理论的高校科研管理绩效提升策略

    根据协同理论的基本观点,组织模式、运行机制和管理水平是影响高校科研管理绩效的主要因素。序参量、自组织和协同效应是协同理论的核心,在高校科研管理体系中,找准影响科研管理绩效的序参量,充分调动各子系统积极性,发挥自组织功能,构建协作高效的科研管理机制,是实现科研管理绩效提升的基本路径。

  • 高校科研机构管理模式探微——基于“三圈理论”

    目前,我国高校科研机构有政府批建、自主批建和联合共建三种管理模式。基于“三圈理论”,对于高校联合共建科研机构而言,在价值圈方面应做好核心战略需求分析,在能力圈方面应加强自身基础能力建设,在支持圈方面应创造条件争取资源支持,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

  • 影响高校科技人才流动的因素与激励机制构建

    高校科技人才作为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群体,是我国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和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性人力资源。然而,由于激励机制低效等因素影响,我国高校科技人才使用状况不甚理想,已成我国科技水平整体进步的重要制约因素。建立科学完善的高校人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对于提高我国整体科技水平,完成高校科研目标具...

  • 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以政府为主导,联合企业、高校或科研院所进行项目攻关,这个层次上的协同主要是指扮演不同角色的社会参与者的协同,其本质上是合作各方知识的跨场域和组织边界转移的过程。然而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目前还存在着资源劣势、政策不健全、资金不足等诸多阻碍发展的问题,因此要通过强化政府引导机制、深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体制改革...

  • 产学研联盟发展优化策略探析

    在经济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新世界格局下,传统的产学研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高校迫切需要与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载体,通过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关键渠道、发挥政策与项目双向引导职能、发挥法律法规与监管机制的阻化职能等方式,加快产学研联盟平台建设,是进一步优化产学研联盟发展的必然趋势。

  • 加强“四螺旋”互动 提高产学研合作中的知识转移效率

    高校及科研院所、政府和中介机构的知识、信息能否顺畅、迅速地流向企业是产学研合作成败的关键。根据产学研合作知识转移不同类型对应的不同影响因素,以及围绕知识转移的四螺旋模型,产学研合作参与各方应采取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合作意识、成立服务联盟等措施,进一步提升产学研合作中的知识转移及成果转化效率。

  • 实施协同创新工程 提升煤炭高校创新能力

    “2011计划”旨在打破相关组织间壁垒,形成协同创新体系,提升高校创新能力。这为我国高等教育创新与内涵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新形势下科技创新和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作为煤炭行业背景高校,如何突出煤炭特色,推进协同创新,实现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成为学校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探讨

    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面临着人才质量下滑、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就业形势严峻等挑战,而经济全球化、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及创新人才自身能力的提高等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应从质量保证机制、环境保障机制、校友人文资源开发机制以及评价体系、激励机制四个方面,构建起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机制。

  • 青年科技人才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科学研究是探索未知世界的创造性劳动,也是考验精神意志能力的心理承载过程,科学研究的艰难与风险要求科技人才尤其是青年科技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在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心理素质教育上,教育内容要切实、教育方式要有效,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青年科技人才应具备执着与信心、竞争与合作、求变与创新等心理素质的要求。

  • 欧洲高校科研评价制度的趋势及政策启示

    欧洲国家基本都建立了全国性高校科研评价制度,并不断改革与完善,形成了一些共同特点和主要趋势。结合当前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任务和高校科研评价的现状与主要问题,建议尽快建立规范化、专业化、独立性的外部评价机构,逐步向第三方评价制度转变;加快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分类评价体系,构建合理的成果质量与影响力评价标准形成同行评价与计量指标...

  •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

    面对国内外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如何培养出符合时展变化所需要的职业人才,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高职院校需从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职业课程考试改革等方面入手,建立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从以书本知识为中心向以社会实践为中心转变,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

  • 软件行业人才培养现状与职业发展策略

    21世纪被称为信息时代,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已成为全球的一大支柱产业,其人才需求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通过文献检索、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形式对国内外软件行业人才培养需求与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我国软件专业人才的职业发展策略,将有利于我国软件行业的整体提升与发展。

  • 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多元化评估

    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是探索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明确课程项目化教改的内涵与实施条件,并从教学督导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估、教改参与教师的汇报总结、学生的学习反馈等方面,对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实施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估,将有利于高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人才的培养。

  • 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战略研究——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视角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我国创新活动中最活跃的一支队伍,不仅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也有突出的表现。通过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特点进行分析,提出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专利布局的对策,可以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防范外来风险,提高企业竞争力。

  • 科技园区企业集群化发展政策分析

    科技园区成功的背后是专业化中小企业集群的存在。科技园区以其独特的优势为发展企业集群创造了条件,但从其本身的特性和现实状况来看并不必然产生企业集群效应。我国科技园区快速发展的同时,入园企业非集群化问题也日益显现。对于科技园区存在的非集群化问题,地方政府适度地组织力量干预是必要的,但政府的组织力量干预行为不宜过多,要在科...

  • 浅析科技金融在高校科技园发展中的作用

    高校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金融创新的重要发展区域。作为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产物的科技金融,在高校科技园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金融服务与资本支持作用。

  •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评价机制探析——基于质量观的视角

    自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成为国家战略以来,哲学社会科学的质量评价成为关注焦点。“社科强省”战略的实施推动了江苏哲学社科研究水平提升,但以提高研究质量为主导的评价理论和实践仍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在评价机制和评价方法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以质量为主导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系统,建立健全制度评价机制、探索分类评价和代表作评...

  • 大学科技创业的瓶颈与对策

    大学依托其科技成果进行自主创业是大学知识应用、服务社会的重要形式,但大学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水平总体不高、科研经费和产业化资金短缺、知识产权制度和商业化政策的缺陷以及高素质商业管理人员缺乏等问题阻碍着大学的科技创业,因此应架构有效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平台、强化技术创业各环节的资本支持、创新知识产权制度和商业化政策、加强科技...

  • 教师对大学生创业态度的实证研究

    目前大学生和民众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状况普遍是不满意的,创业教育存在着各种问题。但目前鲜有文献研究能指出这些现象内在的、本质的原因,没有指明创业教育将来的方向。创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政府、社会、高校、家庭和个体等皆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影响因素,而高校教师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创业起着十分重要作用,研究者应站在一线...

  • 基于群体动力理论的高校创业教育方式

    群体动力理论是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理论,它主要陈述的是个人的行为受到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共同的影响。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中,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而高校创业教育的任务也越来越重。高校要认清创业教育的现状和现实问题,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创建基于群体动力理论角度下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培养全体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及政策思考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将源自知识创新的科技成果与社会资源合作,进行适合商业产品生产的工程化开发过程。这种二次开发成功与否,决定了一次开发科技成果的社会价值能否得以实现。而二次开发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高校科技成果内容及形式极富多样性,转化方式也必然具有多样性。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本质上是一个市场交易行为。...

  • 技术转移:高校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瓶颈

    我国高校技术转移既是一个动态过程也是一个社会过程,但同时转移的技术成熟度较低,因此,只有当技术成熟度与市场成熟度匹配时才能产生合作,合作涵盖了技术和市场的各个成熟维度,相关的工作分别由大学科研院、经营性资产管理办公室、技术转移中心等相关单位负责,形成我国的高校技术转移体系框架。促进我国高校技术转移体系创新必须构建政策体系,...

  • 高校科技公司如何应对市场变化——兼论高校科技公司的市场化营销策略

    高校科技公司具有科技研发的资源优势,但在市场机制下,还必须重视技术导向与市场导向的一致与融合,才能使科技产业的运营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与需求。在高校科技公司做大做强并最终形成规模的进程中,科技的不断创新,管理的不断完善、营销策略的不断优化等就成为关键环节,是高校科技公司应对市场变化的良策。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