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中国高校科技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1.42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中国高校科技杂志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 创刊时间:1987
  • 国际刊号:2095-2333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100080
  • 国内刊号:10-1017/N
  • 邮发代号:82-842
  • 全年订价:¥ 408.00
  • 发行地区:北京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战略研究
  • “双一流”建设
  • 科研管理
  • 评价与发展
  • 科研育人
  • 产学研用
  • 知识产权
  • 转化与服务
  • 书评·广告
  • 梁发云:自主创新推动裸眼3D技术跨越发展

    <正>早在1953年,好莱坞就推出了一种立体电影,观众戴着特殊的眼镜,在观看《布瓦那魔鬼》及《蜡屋》这类惊险片时,会发现自己躲在逃跑的火车及魔鬼的后面。这是3D电影的前身。2009年底《阿凡达》的热映则开创了3D技术应用的潮流,开启了3D现实的序幕。但是看过3D电影的人大多数都会抱怨3D眼镜非常不舒适,尤其是近视的人,要带着两个眼镜,一场...

  • 陈皓勇:立足现实 着眼前沿

    <正>从1990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一名普通的学生到电力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陈皓勇走了23年,大部分的时间都处于蛰伏阶段,像海绵一样如饥似渴地学习,夯实科研基础。长期以来,陈皓勇以复杂系统(大规模、随机性、分布式、网络化系统)建模、优化与控制理论方法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为核心学术思想,在电力系统规划、运行与控制,新能源...

  • 领衔智能建筑技术 创新建筑智能化理念——记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耿望阳副总工程师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住"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从最初的遮风避雨,到之后的对温度、湿度、空气、通讯、安全等各方面的要求。作为一部无字的史书,建筑蕴含着民族的文化和一个时期内的技术发展水平,所以有着传世建筑之说,因为它有骨有神。与古代不同的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建筑的结构已经不能成为传世建筑的必要因素,建筑中浓缩的划时...

  • 追寻“上帝粒子”的踪迹——记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系杨海军教授

    <正>上个世纪70年代,理论物理学家们将电弱相互作用理论和量子色动力学理论(QCD,强相互作用理论)统一于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根据标准模型理论,他们预言了夸克、轻子、胶子、W粒子、Z粒子、光子、希格斯粒子等61种基本粒子。从1897年发现电子到2000年在美国费米国立加速器实验室发现tau中微子,标准模型理论预言的60个基本粒子在实验中都得到...

  • 创新智慧 破解污水处理难题——记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施汉昌团队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创新研究

    <正>朱熹诗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类生活,水是赖以生存的必须资源。既然是资源,毕竟是会受制于环境,所以非常脆弱。而保护资源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个矛盾——从自然角度来看,赖以生存的水资源需要"清如许",但人类日常的活动却又不可避免地要使用水。一方面要使用,一方面还要注意生态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断地发出警示,...

  • 创新发展模式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记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正>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由吉林大学与珠海市华政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独立学院。经过10年的基本建设,学院已成为办学规模最大的独立学院之一。明确办学思路,牢固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学院秉承"爱国、勤奋、和谐、创新"的校训,立旨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努力把握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规...

  • 健康所系 性命相托——记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王士雷教授及麻醉科团队

    <正>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专业分工细化似乎已经成了学科深度开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从而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划下了一条鸿沟。要么精于基础,要么精于临床,这是医学界的现状,两方面都做出杰出成就的很少。麻醉是确保病人在无痛条件下顺利进行手术治疗的关键环节。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黄岛院区麻醉科团队自2011年成立以来,无论在临...

  • 逆向思维浇开OCR产业化应用的花朵——访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智能图文信息处理研究室刘长松主任

    <正>"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任天际云卷云舒",这是刘长松主任给人的第一印象,然而近一个小时的交流却让我充分感受到了他敛于温润外表下的锐不可当的气势。相异于形于外的气质,刘长松在科研上从来不是"乖孩子",在自己的科研领域,他跳出了常规科研思维惯例,从应用出发,而后进行科研猜想、实验、产业化应用。因此,在OCR领域...

  • 踽踽独行 攀登民族医药巅峰——记中南民族大学刘向明教授

    <正>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是我们经常放在嘴边的一句话,然而现实却是越来越多的民族瑰宝泯灭在历史的长河中,其中最让人心痛的就是与我们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中华传统医学。广泛流传的中医曾面临"濒临绝境"的境地,可想而知我国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流传生存是何等的惨淡。因为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科研情况总是依据国外的反馈,如果人家没兴趣...

  • 潇潇山林行 殷殷熊猫情——记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泽钧研究员

    <正>不了解熊猫的人,只知道熊猫吃竹子;了解熊猫的人,晓得大熊猫也嗜爱饮水;喜欢熊猫的人,咬着手指头流哈喇子;熊猫粉丝,和熊猫亲密接触的时候就会变成疯子;至于熊猫研究人员,则是抱着熊猫过日子。冉冉升起的中国熊猫大学1869年,法国传教士戴维在宝兴县发现熊猫之后将之制成标本向西方世界介绍,从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之后半个多世纪,一批...

  • 半个世纪的守望——记中国海洋大学张志南教授

    <正>从1961年毕业留校至今,张志南教授已经在中国海洋大学坚守了半个世纪了,期间有过高潮也经历过低谷,唯一不变的是他对海洋科学的执着,对海底生物的向往。浸淫科研不知事,韶华已逝华发生。2008年,年逾古稀的张志南教授迎来了他科研领域的又一个巅峰——"渤海中南部底栖生物生产过程与生物多样性集成研究"。此项目共执行了5个航次的现场...

  • 创新 让中文昂首走向世界——记华兴初划时代的新技术“中文信息处理与汉字表征码”

    <正>前言: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巨大潜力让世界更加重视中国,中国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塑造并广泛传播着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有的国际形象。国际社会迫切需要倾听来自中国的声音。然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逐渐走向世界的征程,严重受制于中文信息处理技术...

  • 不变的星球 永远的探索——记杨勇生星球探索的创新成果电磁无轴陀螺次星际空天载具

    <正>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仰望夜空,群星闪烁。那数不尽的闪闪发光的星斗把夜空装扮的璀璨夺目,人们在欣赏美丽的夜空的同时不经要问,那里是个什么样的世界?那里有生命的存在吗……人们带着疑问开始对宇宙进行探索,以揭开那里的神秘世界。杨勇生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执着的探索者。特别是近百年来,科学技术突飞发展,电子高倍望远镜的出现、火箭的...

  • 追求粒子起源的永恒信仰——记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曹庆宏教授

    <正>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都是逐步深入的。但当科学家研究的对象太精简、抽象的时候,它就离我们现实的应用距离很远了。公众往往不理解,花这样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值得吗?针对这些争论,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青年千人"曹庆宏教授斩钉截铁地告诉我们,值得!不是因为研究粒子物理可以探寻基本粒子的起源,或者追赶西方不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落后等...

  • 攻克 纺织品无水染色技术难题——记苏州大学无水染色课题组龙家杰博士

    <正>我国是纺织品加工、出口大国,纺织行业曾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然而作为资源消耗型行业的纺织印染业,在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及资源短缺等问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纺织行业每年因生产排放废水量超过24亿吨,位居我国工业废水排放量前列。研究无水染色技术,从源头上彻底解决千百年...

  • 陈扬枝:自主创新 突破齿轮研究瓶颈

    <正>据记载,早在公元前400~200年,中国古代就已开始使用齿轮,在我国山西出土的青铜齿轮是迄今已发现的最古老齿轮。公元前300多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机械问题》中,阐述了用青铜或铸铁齿轮传递旋转运动的问题。作为反映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的指南车,就是以齿轮机构为核心的机械装置,而直到工业革命以后,齿轮传动的应用才日益广泛。齿...

  • 矢志矿山测量 专注灾害监测——记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王坚副院长

    <正>测量是地质的眼睛,是矿产开发的先锋。矿山测量是随着工矿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门以测量为主,综合测量、地质和采矿专业知识的独立学科。它贯穿了矿山建设与生产时期的全部测量工作,是矿山安全开采的重要保障。我国矿山测量技术发展比较晚,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在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国外相比仍有诸多不足...

  • 谱写人工养麝新篇章——记四川养麝研究所所长蔡永华

    <正>在大自然中,有许多可利用的资源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由于人类毫无节制的掠夺、捕杀,使得许多珍贵的动植物越来越少,甚至灭绝。如何达到生态保护和自然资源利用上的双赢,成为人类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四川养麝研究所在蔡永华所长的带领下,经过多年的积累和研究,在人工养麝领域独树一帜,在麝的饲养、疾病防治...

  • 赵冬青:制备富氧森林空气法

    <正>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随之而来的空气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紧贴社会发展脉搏的赵冬青先生,历经多年的探索创新推出的"制备富氧森林空气的方法"(专利号:2OO710130236.7),成为铸造健康绿色的新亮点,为空气污染笼罩下的人类追寻绿色生活提供了可能,尤其是其便捷高效的科技特色,也让其发明专利...

  • 支克广:科研潜行万里路 知识报国一世情

    <正>支克广的科研人生是充实厚重的,他精勤不倦,数十年如一日奋斗在我国气象科学预报研究的第一线,用执着和努力为我国气象学的科研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了祖国的气象科研,他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爱和热情,勤思笃行的他以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执着无悔地行走在科研征途上,用他扎实厚重的知识积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脚踏实地的为气象学的科研...

  • 医学变革与医疗改革:健康产业的战略思考——访国际自然医学专家陈厚琦博士

    <正>2013年9月1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用两个整版篇幅,以"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为题报道了一位医学领域高端海归科学家,该报导赞誉他的人生经历"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在过去六十多年中奋斗不息的代表之作,是祖国的骄傲"。他,就是国际自然医学专家陈厚琦博士。医学变革刻不容缓当前,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已成为全世界成人的最主要死因。...

  • 用科技为矿山安全生产保驾护航——记华北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尹尚先院长

    <正>"不辞科研耕耘苦,但求煤矿工人安"是尹尚先30多年来驻守矿山安全生产领域的真实写照。尹尚先出生于拥有"煤炭之乡"之称的山西朔州,从小就近距离接触到了许多煤矿事故,进而树立了守护煤矿工人生命安全的志向。有感于水灾对煤矿工人的危害,参加工作后的第二年,尹尚先考入了煤炭科学院攻读硕士学位。1988年毕业后,尹尚先留在煤科院西安分...

  • 食品:还有科学?——记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饶平凡教授

    <正>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医食同源"一说,许多食物不仅是食物,还有药物的功能。吃进什么东西然后产生什么结果,经过实践的千锤百炼,我国在这方面已经形成了固有的体系。但是由于食物吃进去之后反应过程的黑箱化处理,换而言之就是不知道什么成分起什么作用,"医食同源"理论在西方世界寸步难行。而日本人用中国"医食同源"等理论与现代科技结合,...

  • 默默耕耘 执着追求——记西安交通大学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郑晓泉教授

    <正>出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郑晓泉在少年时期就过早地经历了生活的磨难,1966年底开始,就因父亲是"走资派",家里成分是"地主",全家被遣返原籍咸阳地区,后又以"可以改造好的子女"进入高中阶段学习,高中毕业后又经历下乡的磨砺。但是无论处境再怎么恶劣,郑晓泉都没有改变对知识的渴求,24岁时恰逢高考恢复,从不曾放弃的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

  • 精勤不倦做科研 春风化雨育人才——记原广西冶金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杨慧根

    <正>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同时,十八大还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科技是推动经济...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