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中国高校科技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1.42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中国高校科技杂志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 创刊时间:1987
  • 国际刊号:2095-2333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100080
  • 国内刊号:10-1017/N
  • 邮发代号:82-842
  • 全年订价:¥ 408.00
  • 发行地区:北京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战略研究
  • “双一流”建设
  • 科研管理
  • 评价与发展
  • 科研育人
  • 产学研用
  • 知识产权
  • 转化与服务
  • 书评·广告
  • 立足学科专业优势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应以自身学科专业优势和特色为基础,坚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坚持依托行业企业资源,完善创新创业实践机制坚持加强资源整合力度,构建协同创新工作模式;坚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创新创业服务保障;坚持努力营造校园氛围,注重创新创业文化建设。

  • 创新驱动培养一流拔尖人才

    新常态下的拔尖创新人才应具有全新的时代内涵:一流的创新能力、强烈的社会担当、宽广的国际视野。研究生教育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必须紧跟新形势,在人文素质、国际化、质量文化等方面加快改革步伐,以形成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出的研究生教育新环境与新氛围,全面开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征程。

  • 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全过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专业、创新、创新教育环节衍接不紧的现象。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构建多向耦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施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创新创业多维保障机制,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科专业、创新实践、创业实践教育的全过程。

  •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该目标适应了国家经济转型和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因长期偏重学生的技能培养,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实践重视程度都存在不足。高职院校应分析高职学生优势,突出重点,从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教师指导团队、构建创新创业实战平台等方面着手,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

  • 五地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比较研究——基于灰色关联度评价方法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通过构建区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利用灰色关联度评价方法对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等地区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各地区高校创新能力现状及特点,得出:北京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最强,其次是江苏高校;北京高校科技创新资源及基础能力、知识创造能力...

  • 论高校科研非学术影响评价

    知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知识的价值因此不再局限于纯学术研究本身。而必须承载着社会发展与时代特征所赋予的新的历史使命。科研创新的社会价值及公众诉求决定了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也决定了非学术影响评价的不可或缺,这是高校科研必须面对的新趋势。因此,对非学术影响评价的内涵、特征、相关因素及作用进行研究,将是一个非常重要...

  • 高校参与国防科研的保密管理问题探析

    高校作为科技研发的重要场所,在参与国防科研项目攻关,提升国防现代化建设水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国防科研工作的性质与特点,加强国防科研过程中的保密工作越发重要。高校国防科研保密工作是否有效,直接关系着国家安全,因此创新高校国防科研保密工作机制,完善保密工作体系,已成为高校参与国防科研建设的重要课题。

  • 依托科研课题提升民办高校教师创新能力

    我国高等教育的市场化发展使民办高校面·艋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民办高校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必须创新教育教学与管理运营模式,必须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课题研究是高校的重要功能和优势项目,通过课题研究来激发、促进、培养、提高教师创新能力是一条有效路径。

  • 产学研用结合背景下的二级学院科研管理工作

    随着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不断深入,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工作愈发不容忽视。当前,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工作存在着重视度不够、激励机制缺乏、与企业结合不足等问题。产学研用结合背景下,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应不断加强对专业知识、业务技能、管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学习,提高自身整体素质和科研管理水平,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科研训练、各类科...

  •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探究

    我国高校科研经费和科研项目数量逐年增长,如何有效管理和利用好这些资源,是科研项目管理人员面临的重要问题。面对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重两头、轻中间”等问题,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应抓住科研项目执行的各个关键节点,创新管理思路和方法,做好项目的指导和监管工作,促进高校科研水平的提升。

  • 产学研协同创新:从1+1到1×1——基于组织结构、机制和模式的视角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驱动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产学研协同创新在新的政策背景下,需加强政府对体制的引导作用,要从过去对合作主体层面及价值产出的关注转变到对生态圈协同模式的培养,从而实现产学研合作从1+1到1×1的转变。

  • 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的启示

    产学研协同创新将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科技强国的重要措施和必经之路。以“产学研协同创新”为研究主题,根据2010年至2016年的相关研究资料,从“概念内涵”“生态视角”“知识视角”“机制视角”“绩效评价”五个角度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可为未来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 产学研合作视域下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优化路径

    产学研合作是促进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和有效途径。在产学研合作视域下,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还有赖于校企合作的深化、合作模式的丰富与发展、科技创新平台的创立与运行、政府政策法规的监管与保障。

  • “一流学科”的评价体系初探

    一流的学科建设是创建一流大学的基础。当前我国的学科评估存在着评价对象和内容界定不明确、层次不分明,对学科自身属性、功能、特征等的理性认识不足等问题。因此,亟待完善“一流学科”的评价体系,学科评估标准的设立应兼顾国际化与本土化,学科群的划分及评估标准要相适应,人才培养质量的指标要主客观相结合,学术声誉的评价应该更量化,...

  • 科研队伍创新能力的绩效考核模式研究

    高校作为我国科技研发的重要场所,提高高校科研队伍创新能力对加快我国创新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高校科研团队在绩效考核中还存在缺乏长远战略规划、忽视对团队合作的专项管理、缺少对团队科研成果的定性评价等问题。对此,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科研队伍创新绩效考核体系,对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组织运营管理能力具有...

  • 中德日之“工匠精神”的演进与启示

    “工匠精神”的发扬传与承是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重要条件。分析我国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此照德国、日本“匠人文化”的深刻启示,诠释和倡导工匠精神所涵括的技能、职业、精神、道德和价值的多维体现,有利于我国现代职业人的培养与产业经济的升级转型。

  • 美国高等教育的特点及借鉴——以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为参照

    地方本科院校肩负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的重任,但长期以来,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体系陈旧、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个性化教育不足等问题阻碍了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和地方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积极借鉴美国高等教育对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模式,有利于我国开展创新性人才培养工作,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而提升我国综合国力。

  • 对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的若干思考

    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是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走向现代化进程中应运而生的,是国家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高校智库是政府进行科学决策的支持者、参与者,其基本特征体现在显著的国家使命和服务决策的要求、系统协同和促进创新的特点、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优势三个方面。现阶段,亟需厘清并解决高校智库在组织形式、管理方式、遴选机制、发...

  • 产教融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产教融合是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转型发展中的新建本科高校必须凝聚产教融合推进高校建设的发展共识,建立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产教融合体系,拓展适应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的产教融合领域,发挥“双师双能型”教师在产教融合中的重要作用,把产教融...

  • 通过科研活动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

    大学生科研活动离不开创新思维,科研活动有利于培养、形成和提高大学生创新思维。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涉及个体因素、教育因素、实践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因素,针对不同因素的不同特点,通过科研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加强学生的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方法,使学生在提高科研能力的基础上,创新思维能力也得到培养和提升。

  •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精神维度论析

    国家治理现代化除了现代化所必须的物质条件、制度基础之外,还应该有自己独特的精神资源,这就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精神维度。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精神维度主要有四个方面平等精神、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和法治精神。平等精神的弘扬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前提,民主精神的普及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方式,科学精神的确立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

  • 产学研视角下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课题的量化分析——以近十年语言学为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是我国人文社科类科研立项的最高级别。以近1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语言学立项课题为例,从立项数量、立项类型、立项地域和机构、研究焦点等方面分析发现,近年来立项课题发生了由基础研究向应用研究过渡的转向,语言学立项课题更加注重高校、科研机构、政府与企业的合作与创新。

  • 高校科技创新政策对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推动作斥

    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场所,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高校科技创新服务还存在着管理机制不完善、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正视这些问题的存在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应对,对充分发挥高校科技创新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 云南省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对策

    云南省科技成果转化目前还存在企业需求与高校科研成果脱节、科技成果转化体制僵化、技术转移机构功能结构不健全等问题。对此,云南省应结合省内各高校、科技中介机构及科技管理体制等实际情况,完善云南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生态系统,推动科技中介服务行业全面发展,建立健全科技成果管理和收益处置体制,促进云南省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和经济社会...

  • 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讨

    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其更加注重对学生相关技能的培养。目前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学生对于国家相关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不了解,碍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周围环境的限制,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可操作性不强。因此,高职院校应通过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必修课程,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打造创新创业师资队...

  • 高职“创客文化”的培育路径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湖下,高职院校培育创客文化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必然趋势。高职院校目前在人才培养理念、教学课程模式、创业实践活动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从“创客精神”的培育、师资力量的组建、创客空间的构建等方面来解决这些问题,探索高职院校创客文化培育路径,可促进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 大学科技园服务“双创”实践模式探索——以北京农学院大学科技园为例

    大学科技园承载着高校实践育人的使命和责任,在高校创业教育和创新实践中的角色、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大学科技园结合自身发展特色,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积极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不断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有利于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双创”工作的开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 校企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模式研究

    在以国家战略层面提出“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的社会大背景下,加大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和拓宽培养渠道迫在眉睫。面对当前信息经济时代的快速更迭,创新人才培养走向社会协同化、开放化、互助化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 本科生导师制下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模式

    开展“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已成为高校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高校在开展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过程中还存“重形式轻实效”、管理机制不完善、教学科研设施有待提高等问题。为顺利实施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校应积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完善管理体制与激励机制,优化整合各类资源,为我国...

  • 融合专业教育的创新创业体系构建研究——以南京大学环保产业“三级助推”模式为例

    创新创业教育以提升创新能力为核心,只有和具体的专业教育结合才能真正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通过打造融合专业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探索构建结合“课堂教学一环保行业创新创业竞赛一择优孵化”的三级助推模式,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和能力。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