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中国高校科技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1.42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中国高校科技杂志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 创刊时间:1987
  • 国际刊号:2095-2333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100080
  • 国内刊号:10-1017/N
  • 邮发代号:82-842
  • 全年订价:¥ 408.00
  • 发行地区:北京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战略研究
  • “双一流”建设
  • 科研管理
  • 评价与发展
  • 科研育人
  • 产学研用
  • 知识产权
  • 转化与服务
  • 书评·广告
  • 协调与统一:高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再思考

    教学与科研是现代大学中最为根本的问题。高等教育性质和大学职能实现都要求教学与科研统一。但是在现实中,高校在人才招聘引进对科研数量的硬性规定、学校常规管理对科研活动的格外偏爱、教师考核晋升对科研指标的过分强调、经费投入奖励对科研领域的明显倾斜,致使教学与科研应然与实然关系的内在冲突,需要采用先治标再治本的方式,"远近施策"...

  • 协同创新中的跨学科研究何以绽放科研奇葩——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提升研究述评

    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所显示出的巨大协同创新力量早已成为关注的焦点,学界对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提升的外在动力、内在需求却缺乏系统研究,阻碍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基于主题分析法,从国家层面对跨学科研究的支持、产业界与跨学科组织的联系等外在动力和跨学科组织的合理性、跨学科研究管理体制、跨学科研究运行机制、跨学科研究评价机制等内...

  • 基于“互联网+”的高校专利管理探索

    高校是国家实施专利战略的重要阵地。为实现中国专利战略,必须提高高校专利管理水平。在飞速发展的信息网络时代,应把"互联网+"渗透到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中,利用"互联网+"保证专利质量、提高专利转化率、培养知识产权人才和意识。

  • 融媒体时代高校教师媒介素养要求及实践

    互联网信息平台和终端设备的丰富昭示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直接影响我国社会的各个阶层领域。高校教师面对开放的高校环境和融媒体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必须按照新的要求提升媒介素养,适应发展潮流。一方面高校教师自身需要转变媒介观念,积极掌握新媒介使用方法,在实践中探寻育人路径;另一方面高校应重视开展教师媒介素养的不定期培训,形成相...

  • 高校图书馆知识化信息服务转型对策研究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目前还存在基础资源不完善、人员信息服务能力有待提高、读者信息需求反馈意愿不强等问题。因此,加强信息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信息化发展中长期规划、发展特色信息服务、完整信息服务基础能力,有助于高校图书馆实现知识化信息服务转型。

  • 教育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分析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在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信息化环境下,高校积极探索并构建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教育教学模式,对适应信息化时展变化要求、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 从SCI论文看NSFC对普通高校的资助效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对高校科研水平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以江苏科技大学作为普通省属高校的一般代表,基于对其SCI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一方面从发文的数量、质量上考察NSFC对科研产出的资助效果,另一方面从科研人员的成长、学科发文影响力的变化等方面进一步考察NSFC对科研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的资助效果。

  • 高校科研人员角色转变

    高校科研人员面临着实验室工作任务保守单一、科技成果应用较少、技术成熟度低、绩效考核重结果轻过程等问题,将人力资源有效利用思想运用于高校科研人员角色转变中,可充分发挥科研人员工程化应用的基础性作用。基于此,高校科研人员角色定位应实现"三个转变",即:"工作者"向"设计师"转变;以"实验室为主"向"校企联合研发"转变;以"结果...

  • 如何加强创新驱动战略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

    科研经费是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科研经费投入持续快速增长,但我国的创新能力和绩效提升并不显著,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上的僵化制约了科技创新活力的释放。只有继续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建立从项目审批到经费投入、过程使用、结果评估等全生命周期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才能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 自主创新视域下研究型大学的基层学术组织变革

    基层学术组织是研究型大学追求卓越、走向一流的承载基础,由于研究型大学原有结构体制的原因,基层学术组织在科研工作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基于对研究型大学特征内涵的认识和有关理论分析,基层学术组织必须经过权力下放、重心下移等层级结构改革,必须予以更多学术自主权,必须以相对开放的管理运行机制来实现人才的网络化组织流动和管理,才能充分...

  • 高水平实验技术队伍激励机制构建策略探析

    科学高效的激励机制,对充分调动高校实验室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科研实验水平,圆满完成各项工作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中还存在着定位不准确、激励目的不明确、激励方式单一等问题,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激励机制,对激发高校实验技术队伍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意义重大。

  • 京津冀协同创新驱动因素及对策建议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协同创新是突破京津冀发展瓶颈、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与引擎。从创新主体、创新环境、网络资源(社会资本)三方面分析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的驱动因素,并相应提出"明确定位,强化主体功能""聚焦生态,完善创新环境""丰富网络,增殖社会资本"对策建议,推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的进程,最终形成一个创新主体更广...

  • 高校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因素与对策研究

    通过对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实地调研,从协同学视角分析高校协同创新系统建设的影响因素与创新成果产出。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收集的101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研究,分析高校协同创新体系影响因素,并从完善多元化平台架构、构建市场化运行模式、强化多样化职能定位、建立健全制度体系等方面提出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对策。

  • 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典型案例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以德国双元制为例

    发达国家的产学研合作模式集中体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学校与企业的密切合作,是一种被实践证明的成功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德国的双元制合作教育模式,根植于德国的社会历史,对德国经济的腾飞起到了重要作用。认真学习借鉴德国双元制等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的先进模式,对于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深化产学研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

  • 研究生区域协同培养的路径选择和动力机制

    从协同创新的视角看,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严重问题:培养模式单一,校所合作缺乏,校企联系松散,创新资源共享程度低,研究生培养国际合作力度不大等。必须实施多导师与跨学科的培养制度,围绕产业集群完善产学研良性互动机制,大力建设区域研究生教育联盟和全国专业教育资源共享联盟,积极探索协同育人创新路径和动力机制,才能切实提升...

  • 国际化对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高等教育国际化能够增强地方高校与国外大学的学术交流与互动,汲取优秀教育资源,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适应全球化时代对人才的全新需求。地方高校可从人才培养观念、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过程、人才培养评价、人才培养制度等几个方面,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在人才培养中的先进经验,从而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人才培养水平。

  • 理工类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以科技翻译人才培养为例

    理工类高校在培养当代科技翻译人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加强理工类高校科技翻译人才的培养,建议:合理制定理工类高校翻译硕士专业(MTI)教育的培养方案;建立符合理工类高校MTI培养特点的科技翻译师资队伍;课内课外协同育人,强化理工类高校MTI学生的科技翻译实践能力;加强理工类高校MTI教育与翻译资格(水平)考试(CATTI)的衔接,提升学生的...

  • 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建议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农业进步的过程中,农业科技人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不仅关乎农业综合生产力的提高,还关乎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入研究分析当前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之策,对提高农业科技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 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搭建,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目前还存在企业积极性不高、学校科研水平有限、政府角色定位模糊等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并完善其运行机制、发展策略,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解决企业与高职院校在高技能人才供需上的脱节问题。

  •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人才培养优势与途径

    现代学徒制是职业院校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技能习得有机融合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教育主体双方结合实现教师、师傅"双师育人";通过学生、学徒双重身份达成教育客体知识情感能力的均衡提升;通过校园、企业双重环境促进学生适应未来工作环境。为实现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质量的提升,应做好系统规划与顶层设计,制定长远性和前瞻性培养目标...

  • 职教师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索

    在我国职业教育院校中,从事职业教育的年轻教师大多是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他们缺乏一定的职业教育经验和社会阅历,对于职业教育师资力量提升效果有限。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是开展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平台,积极搭建校外实践平台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其走上职教工作岗位后能够游刃有余地开展工作,切实提升职教师资水平...

  • 面向区域产学研合作的法律保障体系构建

    区域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着各种法律关系,这些法律关系必须在法律制度的规制下,产学研合作才能有效开展,各方权益才能得到保障,共同利益才能得到维护,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才能得到推动。但我国有关产学研合作的法律制度并不完整,有关规定也不具备可操作性,甚至存在阻碍产学研健康发展的不合理之处。因此有必要从法律法规、法律实施及政府职能发挥等...

  • 高校科技产业事企分离改革浅析

    高校科技产业长期受学校事业单位管理方式传统思维的束缚,导致事企管理不分、事权管理不清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和制约,造成体制不顺、产权不清、风险与收益不对称等许多深层次问题和矛盾。为促进高校产业的健康、规范、科学发展,需要深入推进事企分离改革和规范化管理。

  • 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影响因素和对策——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

    目前在我国的校企合作中,"校热企冷"的现象非常普遍。无论是高校主管部门还是高校都充分认识到我国学生实践能力较差,只有加强实践教学才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就业能力,而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往往因获得不了利益或者获利甚少而缺乏动力。校企合作双方应该是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实现合作共赢,如果仅仅是单方面的利益获得满足,这种合作迟早要终...

  • 高校技术转移专业化团队建设与实践性研究

    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的建立对于促进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学校社会服务功能以及促进学校优势学科与产业间的良性互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和技术转移的发展,单纯由信息不对称或者技术发展不平衡而产生的技术转移机会越来越少,也不能满足现代产学研发展的需求。因此,技术转移机构也必须要转变工作思路,寻找新的服务模式。...

  • 国际技术转移对我国区域技术进步的影响——基于东、中、西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讨国际技术转移对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区域技术进步的影响,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测量我国技术进步水平,选取2002~2012年我国31个省的面板数据,建立四个模型,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回归,结果显示:随着控制变量的逐步加入,国际技术转移的三种方式对东、中、西部地区的技术进步的影响出现一定的差异性;在加入人力资本、基础设施、劳动...

  • 新常态下校地经济技术合作模式探究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高校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的互动结合和联系达到一个新的高度。高校只有积极探索并不断完善与地方经济技术合作的新模式,才能进一步提高与地方经济技术合作水平和层次,更好承担起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

  • 创新人才培养视角下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提出,使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将以深化改革、推进创新人才培养为方向和标志。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目前还存在招录与评价条件单一、教学方法与形式简单、运行与管理模式滞后、师资准入与考核量化不科学等问题。通过改革招生评价、创新教学方法、创新科研成果转化等方式,可拓宽创新人才培养...

  • 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创业教育意识薄弱、创业师资匮乏、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善、创业教育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困扰着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通过树立创业教育意识、构建大学生创业师资队伍、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建良好创业教育环境等方式,可有效解决大学生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为国家经济社会发...

  • 校企协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机理探析

    推进校企协同、汇聚培养合力是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的重要内容。创新创业教育校企协同育人是高校与企业以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为前提,进行系统优化、资源聚合、深入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聚合、共担、反馈和生态的特征。协同模式、协同单元和协同环境是校企协同育人的关键要素。进一步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应加强协同机制建设、促进协同模式...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