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中国高校科技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1.42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中国高校科技杂志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 创刊时间:1987
  • 国际刊号:2095-2333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100080
  • 国内刊号:10-1017/N
  • 邮发代号:82-842
  • 全年订价:¥ 408.00
  • 发行地区:北京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战略研究
  • “双一流”建设
  • 科研管理
  • 评价与发展
  • 科研育人
  • 产学研用
  • 知识产权
  • 转化与服务
  • 书评·广告
  • 科学研究与现代大学

    在中国高等教育近40年的改革发展进程中,现代大学是出现频度最高的词汇之一。每个人心中的现代大学是不同的。现代大学精神、文化、制度、人才培养、治理体系等问题的研究始终是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中一个持续热点,涌现了一批批专家和学者,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在这些浩瀚如海的研究成果中,笔者却惊人地发现。

  • 科研评价机制改革基础问题研究——基于科研信息系统化建设视角

    高校科研评价机制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加强科研信息系统化建设对提高评价工作水平、工作效率和开放程度,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科研管理理念、信息化的进程等因素的影响,各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良莠不齐,除了小部分国内一流高校已初步实现信息化外,大多数高校的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存在使用效率不高、发挥功能有限、体...

  • 高校科技评价认知度及满意度实证分析

    高校科技工作者是高校科技活动的主体,支持高校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技决策是高校科技评价改革的重要内容。但据调查研究显示,我国高校科技工作者目前对科技评价的满意度较低,参与评价改革的积极性不高。为此,高校应努力构建以质量与贡献为导向的高校科技评价长效机制,积极鼓励广大高校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技评价改革,大力加强高校科技评价的基础条件建...

  • 以质量为导向的高校科研评价体系建设

    高校科研由规模转向质量发展是现阶段科学发展的要求,以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是实现科研转型的保证。由内重视重建高校科研内秩序,由外科学构建人性化科研评价标准,促使高校教师以积极的心态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实现高校科研质量的提升。

  • 高校与高新区互动绩效影响因素及对策

    高校是科技成果的重要产出单位之一,高新区是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重要基地之一,高校与高新区的互动对科技成果的创新产出及产业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高校与高新区应加强人才资源、优势学科、产业规模、企业知识转化能力等方面的协同合作,政府要为其合作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配套服务。

  • 高校横向科研项目管理的“放”与“收”

    在深化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形势下,全面提升高校横向科研项目的科技管理服务能力,对于发挥高校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功能有重要意义。基于高校横向科研项目的基本特征和属性,要正确处理横向项目管理的"放"与"收",不断简化工作流程与程序,加大对横向科研项目成果转化的激励,加强规范横向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与监督,真正为科研人员松绑助力,不断提...

  • 独立学院实验技术人员的发展困境与出路

    实验技术人员队伍是独立学院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发展水平关系到独立学院教学质量,进而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独立学院的实验技术人员因低层次的职业定位、制度建设缺失、激励机制不足等原因,面临边缘化的境地。实验技术人员突破专业发展限制需要从独立学院社会结构优化和能动作用激发两个层面入手,构建良性互动机制。

  • 青年教师科研众筹模式设计及保障机制探究

    科研众筹作为一种资金筹集方式,依托互联网金融能够在一定层面缓解目前高校青年教师面临的科研经费不足、分工不合理、成果难以转化等问题。通过厘清相关概念、对比分析国内外科研众筹的发展现状,揭示我国科研众筹发展的滞后性;从改进科研众筹流程及借鉴国外先进科研众筹模式等方面入手对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科研众筹模式进行设计;结合我国国情与政...

  • 健全科技管理措施 推动区域新产业发展

    区域新产业的发展有赖于包括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主体在内的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基于我国目前区域新产业发展的状况,提出推动区域新产业发展的科技管理措施:建立公开统一的科技管理平台和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立专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谋划和推进教育、科技和经济的深度融合。

  • 高校科研不端行为的信用监督与失信惩戒

    高校科研不端行为已成为当下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科研不端行为不仅直接影响科研和学术工作的正常开展,还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如果监督、惩戒不及时,势必导致学术不正之风盛行。防控科研不端行为,做好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是关键。

  • 基础设施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

    高校的科技创新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分析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是提高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我国高校2000-2015年的科技创新数据进行的分析,结果发现:高校用于科技创新的基础设施投入和产出效率都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显著影响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设施要素主要有国家对高校的财政性经费投入、高校R&D经费内部支出和...

  • 基于校地协同创新联盟的高校科研体制改革——以广州市为例

    创新驱动发展新形势下,广州市依托校地协同创新联盟进行科研体制改革,在运行模式、科研管理、科技融合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政策特点。通过突破科研管理、科研成果转化、科研创新激励等机制方面的障碍,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科研成果转化管理制度,可以有效促进校地协同创新,提升我国高校科研管理水平。

  • 产学研融合视野下科技合作协作平台建设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科技创新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越来越紧密,多方互助协作发展已经成为发展趋势。产学研融合视野下,世界各国高度注重产学研合作,产学研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科技合作协作平台的大力支持,科技合作协作平台越完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就越明显。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科技合作协作平台建设过程中还面临很...

  • 产学研合作中的高校无形资产管理

    无形资产是高校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无形资产管理和保护对深化产学研合作,提高科研创新水平,加快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工作中还面临一些问题和不足,深入研究分析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之策,已成为产学研合作背景下加强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 大学校园景观的文化育人理路——以岭南师范学院实践探索为例

    在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文化育人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热点的背景下,校园景观作为大学文化的直接表达,承载了"彰显文化自信,传承大学之道,培育核心价值"的文化使命。分析大学校园景观以史为脉、以道为尊、以景为用、以人为本的文化育人路径,可为中国大学校园景观文化建设提供经验。

  • 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如何实现“双驱动”

    向应用型大学转型是新建本科高校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新建本科高校要以在校内创建应用型科技园(简称"内园")和对外实施战略联盟(简称"外联")为两大抓手,探讨如何以"内园""外联"为"双驱动"激发转型发展的"引力波",实现成功转型。

  • 地方高校如何彰显大学精神

    在大学工具理性价值日趋严重的当下,地方高校要有特色的长足发展,需充分彰显其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既是地方高校特色彰显的灵魂,更是地方高校赖以生存发展的动力支柱。据此,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构建"和而不同"的地方高校大学精神:一是从"失范"到"规范",完善大学章程以彰显大学精神;二是从"制器"到"育人",强化人文教育与社会引领以重塑大...

  • 科教融合的实践主体及路径

    科教融合是高校办学实践的产物,是当前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由之路。学界在加强理论研究与宣传的同时,应敢于顶层设计,为实践主体提供可操作的解决方案;政府要自觉实践科教融合理论,以政策引导好科教融合实践;学校需认识到科教融合不仅仅是一种办学的工具规范,也是一种价值追求,应改革教师评价工具,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实践教学;教师是科教融合实践的主...

  • 文化视域中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以温州大学为例

    永嘉文化主张义利一致、支持工商业发展、关注国计民生问题和提出了培养"经世致用"之才的教育思想。温州大学发扬永嘉文化的事功思想、创新精神,立足于培养适应温州经济发展的"多岗位"应用型人才:在教育内容上注重实用之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在教学方法上勇于创新、学思结合,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 “一带一路”战略下高职发展的困境及出路——以“中国-东盟教育合作”为例

    中国-东盟的教育合作从2008年开始蓬勃发展,中国高职院校通过依托产业、联合办学、语言培训、援外培训和海外办学等多种方式,发挥了生力军的作用。但由于缺少具体的政策支持以及国际化办学能力不高,中国高职院校在中国-东盟的教育合作中面临困境,需要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建立质量保障机制,发挥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的作用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推动中...

  • 职业素养教育的缺失与路径

    职业素养教育是高职教育的核心内容,在以技能培养为中心的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职业素养教育存在明显的认识缺失、政策缺失、人才缺失问题。加强职业素养教育,是建设现代高职教育的必然要求,适应产业升级的实际需要,也是提高人才供给质量的关键路径。要进一步明确职业素养教育目标定位,创新职业素养教育模式,探索职业素养教育学分制,构建职业素养...

  • 发达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经验及启示

    在世界大学科技园发展过程中,美英日等国的大学科技园在创新创业理念氛围、政策激励机制、课程体系开发、中介服务机构培育、投融资创业环境等方面形成了完整体系,促进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和提高了创新创业人才综合素质。认真总结借鉴美英日等国家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对推动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武汉大学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及问题分析

    科技创新平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主创新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历史使命。武汉大学科技创新平台是学校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核心力量,多年来,学校通过抓顶层设计、加大投入、强化管理等措施,建成了种类齐全、层次分明、良性发展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但是,也面临人才短缺、资源配置不合理、管理机制不灵...

  • 以“一化三融合”为依托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模式——以沈阳工业大学为例

    随着我国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当前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模式已逐渐落后于科技发展步伐。结合科技成果转化特点、背景及市场需求,将科技合作国际化与军民融合、校企融合、校地融合相结合,积极探索"一化三融合"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新模式,可有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促进我国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

  •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推科技成果转化——以重庆市为例

    我国高校当前普遍存在科技成果转化难的问题,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政府、高校、企业等各主体应结合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从政产学研用协作、人才体系建设、科技成果管理等方面,不断优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路径,进一步提升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质量,服务地方产业布局和经济建设。

  • 校企科研合作项目管理模式创新

    校企科研合作是我国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我国目前在校企科研合作中还存在管理理念不到位,重借鉴、轻创新,政策法规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应从校企科研合作双方、校企科研合作模式、校企科研合作领导人员、政府法规政策的完善等角度出发,全方位创新校企科研合作项目管理模式,推动我国校企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 提高专业集群与产业集群的匹配度——基于政府职能的视角

    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及其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为高校专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专业集群和产业集群的匹配程度有着深刻的内涵,是提升高校专业设置合理性、增强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要求。提高专业集群和产业集群匹配程度是缓解高校就业压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科技创新扩散和专业化分工的要求,需要落实推动校企合作办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 校企合作建立医养结合基地的标准化探讨

    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医疗和养老服务系统的独立运行已无法再满足养老的需要,"医""养"结合方能解决问题。可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医养结合基地的方式来促成"医养结合",并从性质、建设、服务、配套和上岗资格这几个方面对医养结合基地进行标准化设计,形成可供复制的标准的医养结合形式。

  • 基于三轮驱动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培养复合型、创新性人才的重要途径。由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一些高校急于求成走入了"创业培训替代创业教育"的误区。高校应依据创业教育层级递进理论、结构功能相关律及三圈理论,构建"教学体系—保障体系—管理体系"三轮驱动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使创业教育在"理念、制度、实践"三个方面切实融入人才培养全...

  • 高校众创空间的建设实践及发展路径——以广东工业大学创客空间的建设实践为例

    高校众创空间随着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而应运而生,并呈蓬勃发展的态势。高校众创空间有公益性、全程化、便利化、开放式等特点,也存在共治合力尚未形成、师资队伍有待加强、优势特色有待提升、评价体系有待建立等问题。根据高校众创空间的功能定位,从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训练、创业孵化服务、打造创客文化等方面总结建设实践,提出...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