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中国高校科技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1.42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中国高校科技杂志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 创刊时间:1987
  • 国际刊号:2095-2333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100080
  • 国内刊号:10-1017/N
  • 邮发代号:82-842
  • 全年订价:¥ 408.00
  • 发行地区:北京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战略研究
  • “双一流”建设
  • 科研管理
  • 评价与发展
  • 科研育人
  • 产学研用
  • 知识产权
  • 转化与服务
  • 书评·广告
  • 清华大学联合共建科研机构管理模式探析

    随着社会进步以及科学技术在经济活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伴随着跨国公司全球研发战略的实施,结合中国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我国大学与国(境)内外企业、大学开始了日益密切的合作与交流,并联合共建科研机构。旨在通过互利互惠,促进科技研发活动,使资源实现最优配置,带动大学与企业的共同发展。近年来清华大学联合共建科...

  • 高校协同创新研究述评与展望

    以高校协同创新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梳理国内有关文献的基础上,从创新模式、影响因素、创新模型、运行与评价机制、实现路径及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经验借鉴等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文献综述,提出高校协同创新研究的不足与展望,以期为高校协同创新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校企协同”科研平台建设与运营

    科研工作作为高校的一项基本职能,是其内涵建设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其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校企协同”科研平台建设与运营,是指高校与企业秉承资源共享、互助发展、服务经济的目标而共同开展科学研究的协同过程。通过校企联合建设平台,共同开展科学研究,有效降低了企业科研成本,提高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确保企业与高校...

  • 中外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比较研究

    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能够使多个主体之间共享信息和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和整体大于局部的协同效应。通过对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以及我国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比较,在分析不同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保障机制、高校主体功能及内容与层次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我国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的建议。

  • 关于“基础研究”的探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世界科学领域的地位得到了极大提升,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有必要对“基础研究”这一概念进行重新审视。通过探讨基础研究的内涵与活动类型及其特征,提出一个国家的基础研究体系一般是投入、人才、基地、研究集群、基础设施、国际合作网络、管理体系、成果、宏观经济状况、评价环境、国民心态等要素互动的结果。通过对我国当代基...

  • 研究型大学设立专职科研人员队伍的思考——以G高校为例

    研究型大学设立专职科研人员队伍是研究型大学人才储备重要战略之一。研究型大学专职科研人员队伍具有人生依附性、研究主动性、研究时效性、适时激励性、人员流动性和价值驱动性等特性。研究型大学在设立专职科研人员队伍方面存在现代管理理念的缺乏、科学评价标准的缺损、合理薪酬制度的缺失、动态考评机制的缺位等主要问题。欲破除研究型大学...

  • 标准化战略在高校科技管理中的应用

    当前,标准化战略在科技管理中的应用已成必然发展趋势。高校科技管理具有管理的共性,在高校科技管理中引入标准化的管理方法,是对高校科技管理制度的一种创新和挑战,对于提升我国高校科技管理水平,促进科技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科研社交网络对科学研究的影响

    随着科研社交网络的发展,其影响范围不断扩大,深刻改变了科研人员的工作方式与科研环境。科研社交网络对科学研究的影响主要有六大方面,包括科研工作者交流方式、科学知识传播、科研信息获取、跨学科合作、学术出版、科研评价。

  • 科技人才能力结构类型——基于冰山模型的再造

    传统的科技人才分为基础研究型、应用研究型和试验发展型三大类。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创业型人才成为近年来不断涌现的一大类科技人才,科技人才的分类发生了变化。基于此,由改造冰山模型,提出科技人才能力维度测评的新型模型,并通过专家测评量,考察不同类型的科技人才其各项能力要素的重要程度,能够为科技人才服务机构有针对性提供服...

  • 高校创新体系的演进与优化

    高校作为人才第一资源和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关键结合点,承载着基础知识研究、先进技术突破的重要使命。通过高校创新体系的良好运作,能够显著提升我国原始创新能力,继而服务市场经济和社会生活。截至目前,我国高校创新体系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进和发展,每一个阶段都展现出了不一样的特征。现如今,应当结合高校创新体系的市场化发展方向,创新高校...

  • 产学研合作中的知识产权风险控制

    当前,我国产学研合作中的知识产权风险控制工作相比以往有了明显进步,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法律制度不断建立与健全,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司法实践难度大,缺乏专项法律制度,缺乏第三方监督机制等。深入分析产学研合作中知识产权风险问题及其原因,不断完善法律保护制度,才能保障知识产权工作顺利开展。

  • 大学生创业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及对策

    知识产权在大学生的创业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在大学生创业实践中还存在由于知识产权常识的缺乏而使大学生丧失获得知识产权的机会、知识产权权属纠纷影响大学生参与发明创造的积极性、知识产权转化率低影响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等问题。为此,高校应通过有效途径促进大学生知识产权的产生,提高大学生运用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保护创新成果的意识,提高大学生...

  • 美国研究型大学R&D管理监督制度探究

    随着我国研究型大学R&D活动日趋活跃,有关R&D经费的滥用、成果造假、欺诈等腐败现象屡屡发生。美国联邦政府为防止R&D项目经费的滥用,建立了严密的监督管理制度。借鉴美国的监督管理制度,我国应从加强科研立法工作、强化R&D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第三方监督审计制度等方面,不断完善我国R&D项目管理监督制度。

  • 美国大学技术转移在中小企业创新中的作用

    美国大学技术转移经历了一个缓慢的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随着《拜杜法案》等一系列激励性法律政策的颁布实施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技术转移最终成为一项重要的国家产业政策。美国大学技术转移鼓励大学为中小企业创新做出贡献。大学技术转移提高了中小企业基础研究水平、产品创新能力、企业对专业人才和先进设备的可获得性、企业科技人才的...

  • 构建“通专融合”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以闽江学院中美本科为例

    通过分析福建高等教育培养国际化人才所存在的问题,界定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概念,在运用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分析通专融合的必要性的基础上,以闽江学院中美本科为例,从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的课程体系、爱恩英语课程体系、国际化师资队伍、实践基地及立体化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五个方面探讨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

  • 研究型大学依托科研培养人才的保障机制构建

    研究型大学依托科学研究培养人才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而且在过去几十年的实践中,已经取得积极成效。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重视科研项目推进,轻视人才培养;科研小组人才管理制度不完善,对人才培训的评价考核不到位;缺乏高效率的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等等。针对上述问题,重视人才培养,强化考核力度,完善培养机制,我国...

  • 产学研融合视角下科技创新人才的培育

    产学研融合背景下,科技创新人才培育直接关系到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水平,影响我国核心竞争力,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科技创新人才培育机制不够完善,相关措施落实不够具体,严重影响了我国科技人才培育的成效。因此,有必要从产学研融合视角重新审视我国科技创新人才培育机制,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意见。

  • “双导向-翻转-多层次”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工程技术人才是推动技术革新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我国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特色不明确,师资不完善等问题,借鉴国外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人才联动培养方案,搭建实验实践网络平台,构建“双导向-翻转-多层次”工科专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可极大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实现工程人才培养目标。

  • 公司治理下的大学科技产业内审评价体系

    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代企业的公司治理同时也赋予了内部审计新的内涵。大学科技产业在新的环境下,结合2013年COSO公布的新框架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政策理念,应创新内部审计理念,从战略角度构建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应用,从而使内部审计为企业增加价值。

  • 高校科技评价机制探析

    科技评价是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构建科学、规范、高效的科技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高校科研工作者的科研工作实绩,对保护和激发高校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高校整体科研水平,培养高层次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 行业特色高校科研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研究

    行业特色高校是我国培养各类人才的重要基地,其科研活动的能力与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行业技术与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但受历史与现实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行业特色高校的科研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还存在不少问题。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完善科研绩效评价指标,分类考核评价科研绩效,加强科研经费管理,能够提升行业特色高校科研实力、实现资源的...

  • 工匠精神引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和培育工匠精神的历史重责任。然而目前职业教育仅重视职业技能与知识,忽视校企合作和职业精神,严重制约着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职业院校要实现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使命,就要以工匠精神为基调重新定位办学理念,并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着力点,以校园隐性文化为载体,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开辟新视角。

  • 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研究

    创业教育作为新时期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理念,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起到重要作用,可以满足当今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融合、渗透,在专业教育中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育,对于促进学生知识结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 高职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加强创业教育既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又是解决就业问题、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素质,提高创业能力。采取问卷调查法和座谈法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助于高职创业教育对策的提出。

  • 基于高校技术转移体系的比较与分析

    高校作为我国的科技源头和人才培养基地,肩负着培养创业人才和提高社会创新能力的重要责任。但高校技术转移体系存在诸多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明确高校的职责和在我国整个技术转移体系内所扮演的角色。本文通过明确对技术转移的理解和对不同技术转移体系和科研系统的比较,分析出最适合于当前高校情况的技术转移体系。

  • 加快校办科技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几点建议

    加快高校校办科技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校办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需要结合当前高校校办企业发展实际。要从巩固现代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成果、提升校企领导创新意识和改革意识、打通科技产业升级资源瓶颈、推动新型产业协调发展、加快科研成果中试产业化进程、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建立现代制度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 大学科技园运行模式新探

    大学科技园是我国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发展、行业技术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也是高校产学研衔接、培育创新型人才的新平台。构建适宜的大学科技园运行模式,对提高科技园运作效能,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创新人才,推动创新型国家战略实施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思考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创新创业教育逐渐成为国际教育发展的主流理念和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领域。我国高校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还存在教育理念滞后、课程体系不健全、师资力量匮乏、实践环节薄弱等问题,高校应通过树立科学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课程体系等对策,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并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 美国大学创业课程建设的耦合机制分析——基于校企合作的视角

    创业课程是高校创业教育的中心环节。美国是最早开展高校创业教育的国家,分析美国大学创业课程建设耦合机制,对构建我国多元化创业课程体系具有借鉴意义。我国高校创业课程应着眼于服务学生的发展,渗透育人全过程;培育校企间和谐有序的良性创业生态;建立校企合作的良性联动机制。

  • 植根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必由路径

    如何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是创新创业教育能否取得实效、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能否深入推进的关键所在。要通过全员树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理念,打造专兼职创业导师团队,系统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发挥学校创客空间和大学生孵化基地的作用,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在实战中实现深度融合。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