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靶向EGFR免疫毒素BI7D12-PE38KDEL的制备及其体外活性测定

毛春燕; 安钢力; 王祥岭; 翟晓晨; 孟会敏; 游凤涛; 杨林 中国免疫学 2017年第04期

摘要:目的:构建基于EGFR纳米抗体的免疫毒素BI7D12-PE38KDEL,并检测其对EGFR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方法: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将靶向EGFR的纳米抗体7D12以二价的形式,通过柔性连接肽(G4S)4与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的截断形式PE38KDEL连接,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BI7D12-PE38KDEL。然后将其转化到BL21(DE3)感受态细胞,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通过镍柱亲和层析法纯化目的蛋白,并经Western blot验证。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该免疫毒素与EGFR阳性细胞A549、HT29、MCF-7和EGFR阴性细胞CEM、Jurkat的结合能力后,将其按照一定的浓度梯度进行细胞毒实验研究,72 h后,使用WST-1试剂检测BI7D12-PE38KDEL对上述细胞的杀伤效果。结果: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实验验证,成功的制备了重组免疫毒素BI7D12-PE38KDEL,该毒素大部分以可溶性的方式表达。BI7D12-PE38KDEL能够与EGFR阳性的A549、HT29、MCF-7肿瘤细胞特异性的结合,并且对上述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与阴性对照组CEM和Jurkat相比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成功地构建了基于EGFR纳米抗体的重组免疫毒素BI7D12-PE38KDEL,该免疫毒素能特异性的结合并杀伤EGFR阳性的肿瘤细胞。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纳米抗体7d12免疫毒素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pe38kdel

单位:苏州大学唐仲英血液学研究中心; 江苏省血液学协同创新中心; 苏州215123; 同时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生院; 苏州215123; 博生吉医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苏州215123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中国免疫学

北大期刊

¥640.00

关注 33人评论|3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