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韭菜栽培品种遗传多样性的ISSR和RAPD研究

潘敏; 杨建平; 曹德航; 李新成; 刘连航; 李永祥 中国农学通报 2005年第04期

摘要:利用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和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对20份韭菜栽培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后选用的12个ISSR引物和15个RAPD引物分析分别产生了258和101条扩增产物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即20个韭菜品种中一个或多个但不是全部具有的带)分别为132和40条,分别占总数的51.2%和39.6%.,也就是说12个ISSR引物和15个SSR引物对韭菜不同品种的扩增可分别产生51.2%和39.6%的多态性带.根据两种标记的结果,利用NTSYS软件计算Nei氏遗传距离,然后以Nei氏遗传距离矩阵按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发现供试材料之间具有较低的遗传多样性,其品种间遗传距离分别只有0.02~0.2和0.04~0.13,且大部分品种并没有按来源省份聚在一起.鉴于此,又对两种标记的多样性分析结果利用Mantel(1968)检验进行相关性检测,发现两种结果存在较低的相关性:r=0.47174,P<0.05.

关键词:遗传多样性栽培品种rapd研究韭菜issr

单位: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 泰安市农业局经济作物站; 泰安市菜篮子科技园;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中国农学通报

统计源期刊

¥820.00

关注 22人评论|4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