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外来种质对中国玉米生产的遗传贡献

李海明; 胡瑞法; 张世煌 中国农业科学 2005年第11期

摘要:广泛采用少数优良种质资源,会引起作物遗传多样性下降,降低品种抗病和抗逆能力,影响作物的产量.引进和利用外来种质资源是丰富作物遗传多样性、促进品种更新换代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中国20个玉米主产省区15年(1982~1997)主要品种的亲缘关系和遗传构成,研究外来种质资源,特别是美国和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以下简称CG系统)对中国玉米遗传贡献的时空变化和对中国玉米生产的经济影响.结果表明,美国种质和CG系统的种质对中国玉米的遗传贡献一直呈增长趋势,尤其是CG系统的遗传贡献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增长迅速;美国遗传贡献率每增加1%,中国玉米单产将提高0.2%或者0.01 t·ha-1;CG系统遗传贡献每增加1%,玉米单产将提高0.025 t·ha-1,高于美国种质对中国玉米产量潜力的作用.中国政府应支持和鼓励研究人员在引进与利用美国种质的同时,加强对来自CG系统种质的研究、开发与利用,从而更好地为中国玉米生产的发展提供资源储备.

关键词: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美国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

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农业政策研究中心; 北京; 10010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49;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农业政策研究中心; 北京; 10010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北京; 100081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中国农业科学

北大期刊

¥1288.00

关注 25人评论|2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