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二化螟温带和亚热带地理种群的滞育特征与抗寒性差异

张珺; 吴孔明; 林克剑; 李火苟; 郭予元 中国农业科学 2005年第12期

摘要:研究了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北京和福州两个地理种群滞育诱导、低温存活、过冷却点和滞育幼虫抗寒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北京种群在22℃、25℃和28℃下滞育诱导的临界光周期分别为13 h 55 min、13 h 44 min和13 h 6 min,显著长于福州种群的12 h 35 min、12 h 30 min和12 h25 min.采自于北京的田间种群滞育幼虫过冷却点达-15.13℃,显著低于北京实验种群(-8.28℃)和福州实验种群(-7.60℃),表明自然环境的调节与诱导作用和滞育幼虫的抗寒性高度相关.在-25℃~-10℃测试范围内,随着温度下降,二化螟滞育幼虫的死亡率明显上升,但不同种群的死亡率有明显差异.在相同低温下北京实验种群的半致死时间(LT50)长于福州种群,表明随着地理纬度的上升,二化螟种群的耐寒性增强.二化螟滞育与非滞育幼虫的体重差异显著,滞育幼虫体内含水量低于非滞育幼虫,但蛋白质及糖的含量均高于非滞育幼虫,表明幼虫体内蛋白质、糖和水含量与抗寒性密切相关.

关键词:二化螟地理种群滞育耐寒性过冷却点

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94;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南昌; 330045;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94;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南昌; 330045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中国农业科学

北大期刊

¥1288.00

关注 25人评论|2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