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花生品种对疮痂病抗性及其机制的研究

方树民; 王正荣; 柯玉琴; 陈玉森; 黄春梅; 于建兴 中国农业科学 2007年第02期

摘要:[目的]研究花生栽培品种对疮痂病的抗性差异,为品种抗性鉴定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病菌孢子悬液对32份品种作田间接种鉴定,对不同叶位病情做调查;用不同病级叶片作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测定.对8份品种作表皮组织显微计测和病程观察.[结果]粤油5号等11份表现感病;濮花16等10份为中感;淮花8号等8份和徐花8号等3份则为中抗和抗病.抗病型品种(MR-R)顶端嫩叶发病率0~23.8%,Ⅴ、Ⅵ级病叶比率0;感病型品种(MS-S)则分别为84%~100%和10.7%~37.1%.随着叶片病害逐级加重,POD活性和MDA含量相应上升;CAT和SOD活性则呈下降趋势.不同品种皮层结构差异决定对疮痂病抗性,抗病品种具较厚的角质层,叶片气孔较少;且病菌潜育期长,产生病斑少,果荚带菌率低.[结论]主栽泉花10号等感病品种表皮角质层薄,嫩叶气孔多,病菌潜育期短,产生病斑数多,释放孢子量大,这是导致该病流行的首要因素.

关键词:花生疮痂病品种抗性酶活性皮层组织结构潜育期

单位: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福州350002; 福州市农科所; 福州350019;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福州350002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中国农业科学

北大期刊

¥1288.00

关注 25人评论|2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