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不同叶菜型甘薯品种茎尖绿原酸含量及清除DPPH·能力

傅玉凡 杨春贤 赵亚特 赵文婷 刘小强 曾令江 廖志华 张启堂 中国农业科学 2010年第23期

摘要:【目的】研究叶菜型甘薯茎尖绿原酸的含量及其清除DPPH·能力,为叶菜型甘薯的品种筛选、栽培及产业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6个不同生长期分别采收广菜薯2号、莆薯53和福薯7-6的茎尖,测定并分析茎尖叶片、叶柄和茎绿原酸含量及其与DPPH·清除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6次采收期的不同甘薯品种茎尖绿原酸平均含量大小为:广菜薯2号(0.2920%fb)〉莆薯53(0.2750%fb)〉福薯7-6(0.1638%fb),其中叶片(0.3539%fb)〉茎(0.1444%fb)〉叶柄(0.1173%fb),叶片含量是叶柄和茎平均值的2.70倍;广菜薯2号、莆薯53和福薯7-6茎尖前3个采收时期绿原酸的平均含量分别是后3个时期的2.22、2.68和2.41倍,其中叶片、叶柄和茎前3次采收期绿原酸含量的平均值分别是后3次采收期的2.49,2.53和2.20倍。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2)根据3个品种6次采收期的平均值计算,叶片对茎尖绿原酸含量的贡献率为73.64%,叶柄为11.96%,茎为14.41%。(3)茎尖6次采收期的DPPH·清除能力平均大小为:广菜薯2号(34.99%)〉莆薯53(31.05%)〉福薯7-6(18.83%),其中叶片(32.52%)〉茎(23.64%)〉叶柄(17.91%);前3个采收时期的茎尖、叶片、茎和叶柄的DPPH·平均清除能力分别是后3个时期的1.91、2.02、1.69和1.99倍。【结论】叶菜型甘薯茎尖绿原酸含量在品种、部位和采收期间有显著差异;DPPH·清除能力与绿原酸含量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叶菜型甘薯品种选育、栽培和产业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茎尖绿原酸含量的变化特点。

关键词:叶菜型甘薯绿原酸含量品种部位采收期

单位: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重庆综合试验站/Z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市甘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庆400715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中国农业科学

北大期刊

¥1288.00

关注 25人评论|2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