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砂姜黑土玉米秸秆有机碳的矿化特征

张丽娟 常江 蒋丽娜 徐姗 章力干 中国农业科学 2011年第17期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温度(10℃、20℃、30℃)、不同秸秆加入量(秸秆全量和过量)条件下,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及其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方法】采用室内恒温控湿好气培养试验,对安徽淮北砂姜黑土在不同温度(10℃、20℃、30℃)条件下,设置50g土样中加秸秆0.3g(处理1)、1.5g(处理II)、3.0g(处理III)及不加秸秆(CK)的处理,进行240d的矿化培养。【结果】温度对有机碳矿化影响显著,在对照(CK)和秸秆加入量相同的处理中,有机碳的矿化累积量均随温度(10-30℃)升高而增加;温度较低(〈20℃)时,CK、I、II、tII各处理的有机碳矿化温度系数(Q10)平均值约为1.229、1.251、1.572、1.399,温度较高(〉20℃)时,cK、I、II、III的Q10平均值约1.006、1.249、1.401、1.374,Q10值在温度较低时大于温度较高时,说明低温条件下,有机碳矿化速率对升温更敏感。同一温度条件下,不同处理秸秆加入量越大,有机碳矿化累积量越高,有机碳矿化的日变化量也越大。本试验中,一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描述了不同处理土壤有机碳的矿化累积动态。土壤有机碳的潜在矿化量(岛)随温度变化不明显,在同一温度条件下,秸秆加入量越大,G值越大。【结论】一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描述不同处理土壤有机碳的矿化累积动态。不同温度、不同秸秆还田量及温度和秸秆还田量的交互作用,对玉米秸秆矿化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

关键词:砂姜黑土玉米秸秆土壤有机碳矿化动力学

单位: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合肥230036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中国农业科学

北大期刊

¥1288.00

关注 25人评论|2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