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利用DH和IF2两个群体进行小麦粒重、粒型和硬度的QTL分析

李文福 刘宾 彭涛 袁倩倩 韩淑晓 田纪春 中国农业科学 2012年第17期

摘要:【目的】检测控制小麦粒重、粒型和硬度加性和显性OZL,解释控制这些性状的分子遗传基础。【方法】以小麦品种花培3号、豫麦57构建的包含168个株系的DH群体和由其构建的包含168个株系的IF:群体为材料,结合含有368个位点的分子遗传图谱,对5个环境的DH群体以及2个环境的IF:群体的千粒重、粒型和硬度数据进行OZU分析。结果共检测到控制千粒重、粒长、粒径和硬度的35个加性效应和18对上位效应OTb,包括控制千粒重的8个加性效应位点以及5对上位性位点,控制粒长的10个加性效应位点以及6对上位性位点,控制粒径的10个加性效应位点以及6对上位性位点,控制硬度的7个加性效应位点以及1对上位性位点。其中,控制粒重的Qtkw6A在DH和IF2群体中都能检测到,而且既有加性效应又有显性效应,加性效应的贡献率在2个群体内分别为9.39%和11.75%,显性效应的贡献率为1.37%。控制粒径的Qgd6h也在DH和IF:群体中检测到,加性效应贡献率分别为15.02%和15.03%,而且与控制粒长的Qg16A为同一基因位点,在DH和IF。群体中对粒长的加性效应贡献率分别为14.96%和15.10%。【结论】小麦的千粒重和粒型的遗传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同时也受上位效应影响。硬度主要受位于5D染色体短臂上一个主效基因控制,同时受其它微效基因以及上位性影响。本研究检测到的一些重要QTL可用于相关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用IF:群体检测到的显性效应QTL及具有显性X加性、加性x显性及显性×显性效应的QTL可为有关性状杂种优势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dh群体if2群体粒重粒型

单位: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省作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山东泰安271018 山东省农业科学研究院 济南250000 济源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河南济源454652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中国农业科学

北大期刊

¥1288.00

关注 25人评论|2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