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中国农业气象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1.67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中国农业气象杂志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 创刊时间:1979
  • 国际刊号:1000-6362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100081
  • 国内刊号:11-1999/S
  • 邮发代号:82-126
  • 全年订价:¥ 120.00
  • 发行地区:北京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农业生态环境
  • 农业气象概念方法
  • 农业气象情报
  • 广告·书评
  • 旱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影响因子及减排增汇措施分析

    农田既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也是潜在的碳汇。本文分析了影响农田土壤特别是旱地农田土壤中二氧化碳和氧化亚氮排放的主要影响因子,包括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土壤特性以及施肥与耕作等人为因素;提出了施用有机肥、合理施用氮肥、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使用抑制剂等农业土壤减排增汇的主要措施,并对其操作和实施的可行性进行了剖析。

  • 《中国农业气象》在线投稿系统开通启事

    为了贯彻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使您能够更为方便快捷地投稿与查询相关信息,本刊在线投稿系统于2011年10月正式开通。在线投稿系统的网址为:http://zgnyqx.ieda.org.cn,投稿前请先注册,具体方法如下:(1)在《中国农业气象》网站主页-点击左侧"作者登陆",进入投稿系统页面。(2)点击"新用户注册",填写个...

  • SRES A1B情景下内蒙古地区未来气温、降水变化初步分析

    利用全球气候模式HadCM3Q0驱动区域气候模式系统PRECIS(Providing Regional Climates for ImpactsStudies)模拟SRES A1B情景下的内蒙古地区气候变化,对气候基准时段(1961-1990年)气温和降水的模拟效果及2011-2100年的气温、降水变化响应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对气候基准时段,PRECIS能够模拟出内蒙古地区气温、降水的空间分布及频率分布...

  • 青海省太阳总辐射估算模型研究

    以天文辐射理论模型、有关参数为基础,应用青海DEM模型,Angstrom气候学模式,通过天文辐射、大气透射率的计算,建立了青海高原月、年太阳总辐射栅格模型,模型估算平均相对误差7.40%,模拟效果较好;同时,应用模型估算了青海高原30a(1970-2000年)平均月、年太阳总辐射。结果表明,青海省太阳总辐射年平均值为6771.95MJ/m2,空间分布不均匀。全省年太...

  • 广东地区平均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

    利用广东37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0-2009年逐月、逐年平均气温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检验等方法对近50a来平均气温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以了解广东各地气温变化特征,为广东气候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广东年和四季平均气温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上升,增加速率为0.20℃/10a(P〈0.05),四季中冬季气温上升对增温贡献最大,...

  • 基于EOF方法的华中五省近47年总云量变化分析

    选用华中五省(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20个全球交换站1959-2005年逐月云量观测资料,用EOF方法分析了近47a来华中五省总云量的年、季节变化规律及其地域分布特征,以期对气候模式开发和模拟研究提供参考,并为华中五省气候变化和农业生产区划提供数据支持。结果表明:近47a来,华中五省平均年、季总云量总体呈减少趋势。总云量变化地区差异...

  • 华东地区降水周期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华东地区32个站点1951-2010年逐月降水量资料,在运用多窗口谱和小波分析方法对降水周期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太阳黑子、南方涛动等相关环流指数与降水序列进行交叉小波分析,探讨影响华东降水周期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华东地区的降水周期在年际和年代际尺度上都有所体现,其中以年代际尺度上的11.6~12.3a周期最为显著,其次为年际...

  • 贵州省温度界限内积温特征分析

    基于贵州全省气象站1961-2009年的逐日气温资料,计算了0~30℃每1℃范围内的活动积温(温度界限内积温),并针对其变化特征开展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温度界限内积温不仅能够反映活动积温在各个温度范围的分配状况,同时还包含温度持续时间的信息,是温度对时间积分的具体体现;贵州温度界限内积温随温度界限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对应的温度界限全省...

  • 小兴安岭天然阔叶混交林生长季CO_2通量特征分析

    森林生态系统CO2通量的研究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采用开路式涡度相关系统对小兴安岭天然阔叶混交林CO2通量进行为期1a的连续观测(2008年),分析了生长季(5-9月)CO2通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生长季,天然阔叶混交林系统的CO2通量变化范围为-0.46~0.42mg.m-2.s-1;最大吸收量出现在6月份的9:00,最大释放量出现在7月份的5:00...

  • 基于DNDC模型的川中丘陵区不同轮作制度下稻田CO_2排放研究

    利用IKONOS高分辨率(1m)卫星遥感图,选定代表川中丘陵区特征的四川省金堂县为研究区域,选取冬水田-水稻田(PF)、油菜-水稻田(RR)和小麦-水稻田(RW)3种主要轮作制度下353块稻田为研究对象,于2005年5月-2006年5月对作物田间管理、作物产出、土壤理化性状及施肥情况,以及水质与气象等基础资料进行调查、测定和统计分析,利用DNDC模型模拟川...

  • 内蒙古小叶杨近30年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气温变化的响应

    根据近30a内蒙古自治区24个气象站小叶杨的物候观测资料,分析小叶杨春季萌动和秋季叶变色的物候特征,以更好地掌握农时变化,合理安排农牧业生产。结果表明,近30a来,小叶杨春季平均芽开放期有提前的趋势,全区平均提前速率为1.4d/10a,其中20世纪90年代出现提前的年次百分比最高,2000-2008年次之;秋季叶全变色期有推迟的趋势,全区平均推迟速率为3.0...

  • 河西走廊东部不同类型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基于甘肃省武威市气象局1980-2004年对多年生植物旱柳和中国槐物候期、1981-2008年对一年生植物春小麦和玉米发育期的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法、膨化相关、SPSS统计软件进行逐步回归和方差分析,建立了关键物候期的气候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在分析期内,多年生木本植物相同物候期最晚与最早出现日期相差达20~38d,一年生草本植物达11~30...

  • 设施番茄发育期与叶龄动态模拟模型研究

    根据"发育生理日数恒定"原理构建设施番茄发育期与叶龄的动态模拟模型,利用2009年和2010年南京两个试验点的设施番茄品种(系)与播期、茬口试验及气象资料获取模型参数并检验模型。结果显示:所建发育期模型模拟的各发育阶段(出苗-定植、定植-现蕾、现蕾-坐果、坐果-成熟)模拟值与观测值之间的根均方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ADe)分别为...

  • 不同时期减弱UV-B辐射对烤烟部分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

    采用大棚加盖Mylar膜的方法,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烤烟不同生育期(旺长期、生理成熟期和工艺成熟期)减弱UV-B辐射(相当于自然环境下强度的39.59%)对不同叶位叶片含水量(LWC)、比叶重(SLW)、光合色素、类黄酮(FV)和丙二醛(MDA)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旺长期减弱UV-B辐射对烟叶LWC影响较小,但可降低中、下部烟叶的SLW,生理成熟期和工艺成熟...

  • 宁夏引黄灌区近50年北移冬小麦越冬期温度变化特征分析

    利用宁夏引黄灌区所辖市(县)的11个气象站点1961-2009年的逐日温度数据,分析了当地北移冬小麦种植区各项温度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a来,宁夏引黄灌区1月极端最低气温的平均值为-19.8℃,冬小麦北移后比北移前升高了3.9%;1月的平均温度为-7.4℃,冬小麦北移后比北移前升高了12.8%,1月平均气温低于-9℃的年数减少了75%,说明宁夏引黄灌区...

  • 河南省棉花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

    利用河南省114个气象站点1971-2000年气候资料和台站地理信息,采用梯度距离平方反比法分别对棉花各发育期的平均气温、降水总量和日照时数等气候资料进行了网格推算。根据棉花生产的气候适宜度函数和不同生育阶段的参数,计算了棉花不同生育期内光、温、水的气候适宜度,采用相对权重法计算了综合适宜度。根据河南省棉花的农业气候区划指标,将全省...

  • 气候变化对北方冬麦区冬小麦生育期的影响

    利用北方冬麦区18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83-2005年气象资料和冬小麦生育期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该区域气象因素和冬小麦生育期变化特征,以及气候变化对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983-2005年,北方冬麦区降水量、日照时数和日较差的变化趋势不明显;而气温呈明显增加,以冬春季增加最为明显,最低气温的增幅较大;从总体上看,冬小麦播种期和...

  • 云南耿马甘蔗茎伸长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及其模拟预测

    利用云南省耿马县2007-2010年新植甘蔗茎伸长量和同期气象资料,分析了气象因子对茎伸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积温(Ta)、平均气温(T)、降水量(R)和日照时数(S)是影响甘蔗茎伸长的主要气象因子,前3者与甘蔗茎伸长量均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说明较好的雨热光照条件对促进甘蔗茎伸长有利。利用2007-2009年甘蔗茎伸长期旬...

  • 光合作用模型在长江下游冬麦区的适用性研究

    以直角双曲线、非直角双曲线、渐进指数及修正直角双曲线等4种光响应模型为基础,结合CO2浓度和温度变化对冬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推导出4种植物叶片光合作用模型。分别利用长江下游冬麦区2个主栽冬小麦品种的田间试验资料,确定模型参数并对模型预测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修正直角双曲线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r)为0.925,...

  • 环境减灾卫星数据在干旱监测中的应用

    环境减灾卫星是首个以防灾减灾和环境监测为直接应用目标的小卫星星座。本文尝试利用环减星HJ-1B上的CCD相机的红光和近红外波段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用IRS光谱仪热红外波段反演地表温度,采用植被供水指数建立干旱监测模型。通过对2010年初广西隆林、田林、西林3县的干旱情况的遥感监测研究,结果表明:遥感干旱监测结果与旱情实况分布基本一致。...

  • 新疆乌昌地区热量资源精细化时空变化分析

    利用新疆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回族自治州16个气象站1961-2009年的逐日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使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测以及基于ArcGIS的三维二次趋势面宏观地理因子模拟与反距离加权残差订正相结合的方法对农业气候热量要素的变化趋势、突变特性、各热量要素多年平均值及其突变前后变化量的精细化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乌昌地区...

  • 湖南复杂地形下日平均气温空间插值方法探讨

    基于湖南省97个常规地面气象台站1961-2008年逐日的日平均气温资料,对湖南复杂地形下日平均气温空间插值方法进行探讨。采用考虑海拔影响下的反距离法等6种空间插值方法进行500m×500m格距的小网格推算,对多种插值结果的误差进行了交叉检验,同时利用2007-2008年湖南省1215个自动气象站的观测资料进行误差检验,并对不同时间段、不同区域、不同地形...

  • 利用水分盈亏指数评估四川盆地玉米生育期干旱状况

    干旱一直是制约四川盆地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主要因素。为评估四川盆地玉米生育期干旱状况,并为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综合考虑降水量、同期作物需水量,利用基于水分亏缺原理的玉米干旱监测模型,对比分析典型年份干旱指数与相应干旱资料,确定了四川盆地玉米干旱等级指标,利用ArcGIS分析了近50a四川盆地玉米不同...

  • 改进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_(new)及其适用性分析

    针对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的"不合理旱情加剧"问题,采用线性递减权重方法计算近90d降水和可能蒸散,提出改进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new,并从干旱过程描述能力、干旱频率及旱期相对少雨季节滞后特征方面,通过与CI相比较阐述CInew的适用性特征。结果表明,(1)CInew在无降水时段平稳下降,有效克服了CI的"不合理旱情加剧"问题,能够描述干旱发生、发...

  • 临夏州马铃薯晚疫病始发期的预测预报

    马铃薯是临夏州主要种植作物,随着种植区域的扩展,马铃薯晚疫病危害程度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制约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传统的晚疫病预测预报技术参数主要来源于干旱山区,在川塬区和二阴区预报准确率较低。本文依据多个试验点连续3a的观测资料,研究得出2个较好的预测模型:临夏州干旱山区马铃薯晚疫病始发期(Y)与8月上旬降水量(X)之...

  • 极端气候对福建省橄榄产量影响的风险评估

    橄榄风险评估对其合理布局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福建省橄榄种植区历年气象资料、橄榄种植面积、产量及其它社会经济资料,构建出由致灾因子危险性、承险体脆弱性以及种植区防灾减灾能力组成的极端气候对福建省橄榄产量影响风险指标体系;综合应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和熵权系数法确定出风险评估指标权重;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估法构建...

  • 2011年夏季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011年夏季(6-8月)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降水偏少,≥10℃积温多于常年。入夏初期,北方部分地区土壤缺墒,对夏播产生一定影响,但后期降水使缺墒状况及时缓解,对夏播作物幼苗生长有利;大部农区夏季热量充足,土壤墒情适宜,利于秋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但华北、黄淮、江淮等地出现阶段性阴雨寡照天气,对农作物生长发育不利。江汉东部、江南...

  • 《中国农业气象》2011年(第32卷)总目次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