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栽培稻种间杂交改良云南粳稻品种研究

徐鹏; 陶大云; 胡凤益; 周家武; 李静; 邓先能 中国水稻科学 2005年第01期

摘要:为引入非洲栽培稻的有利基因以丰富云南粳稻的遗传基础以达到培育高产、抗病、抗逆云南粳稻品种的目的,利用179个非洲栽培稻品种作母本与6个云南粳稻杂交,并用相应父本回交后形成F1、BC1F1、BC2F1、BC2F2群体,同时对滇粳优1号作轮回亲本的组合在BC2F1中每组合随机用5~10株回交至BC3F1.研究表明,F1及BC1F1的自交结实率为0,种间杂种不育是非洲栽培稻与亚洲栽培稻种间杂交最主要的生殖障碍;但回交至BC2F1自交结实率即达到7.9%,BC3F1的平均结实率为14.6%,在BC2F1选结实率在10%以上的植株自交1次,BC2F2的结实率即为42.8%,变幅15%~80%;表明杂种不育模式符合"单位点孢子体-配子体互作不育".在BC2F2群体中,10.7%的组合的综合表现优于轮回亲本.大规模育种实践表明,通过两次回交,再自交2~3代,种间杂种不育的障碍基本可得到克服,并可引入非洲栽培稻的有利基因.

关键词:亚洲栽培稻非洲栽培稻种间杂交育种云南粳稻

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粮食作物研究所; 云南; 昆明; 650205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中国水稻科学

北大期刊

¥220.00

关注 23人评论|0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