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结实期干湿交替处理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刘立军 李鸿伟 赵步洪 王志琴 杨建昌 中国水稻科学 2012年第01期

摘要:以扬稻6号和武育粳3号为材料,研究了结实期干-湿交棒处理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结实期轻度干-湿交替处理改善了稻米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提高了米粉的崩解值,降低了消减值,而重度干-湿交替处理结果则相反。轻度干-湿交替处理还提高了籽粒中蔗糖合酶(SuSase)、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ase)、可溶性淀粉合酶(SSSase)和淀粉分支酶(Q酶)的活性。重度干湿交替处理则降低卜述酶类的活性。上述酶类活性与稻米主要品质指标显著相关。根系伤流中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乙烯合成前体)浓度、籽粒中ACC浓度和乙烯释放速率在轻度干-湿交替处理条件下均明显降低,而在重度干湿交替处理条件下则明显提高。根系伤流中ACC浓度、籽粒中ACC浓度和乙烯释放速率与suSase、ADPGase、SSSase和Q酶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灌浆结实期土壤水分处理改变了根系ACC浓度,影响了籽粒乙烯释放速率和ACC浓度,进而影响籽粒蔗糖-淀粉代谢途径关键酶的活性,最终影响了稻米品质的形成。

关键词:水稻土壤水势稻米品质生理机制

单位: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江苏扬州225009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扬州225007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中国水稻科学

北大期刊

¥220.00

关注 23人评论|0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