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双季晚粳稻不同栽培方式生产力及其群体质量差异研究

许轲 张军 张洪程 花劲 霍中洋 郭保卫 戴其根 魏海燕 高辉 中国水稻科学 2014年第05期

摘要:以镇稻11(常规粳稻)、甬优8号(杂交粳稻)为材料,在江西上高县设置旱育中大苗手栽、2连孔塑盘旱育秧摆栽、单孔塑盘旱育秧有序点抛及传统撒抛、毯状小苗机插五种方式,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双季晚粳稻生产力及群体质量的影响,初步提出双季晚粳稻的适宜栽培方式.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稻谷产量表现为手栽>摆栽>点抛>撒抛>机插.与机插方式相比,镇稻11和甬优8号手栽、2连孔摆栽、单孔点抛及撒抛方式产量分别增加17.1%和16.8%、12.7%和11.7%、5.9%和5.4%、3.6%和1.8%.手栽、2连孔摆栽、单孔点抛及撒抛方式群体茎蘖最终成穗率较高(均大于65%),显著增加了不同生育时期的群体物质积累量、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以及有效叶面积和高效叶面积比率、中后期群体生长速率、净同化率;提高了水稻粒叶比,改善了源库关系,提高了根冠比、根系伤流量和颖花根流量;茎秆粗壮抗倒伏.根据上述结果,探讨了双季晚粳稻配套栽培方式的科学选用.

关键词:双季晚粳稻栽培方式生产力群体质量

单位:扬州大学农业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江苏扬州225009 淮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江苏淮安223001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中国水稻科学

北大期刊

¥220.00

关注 23人评论|0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