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不同氮肥水平下结实期灌溉方式对水稻弱势粒灌浆及产量的影响

朱宽宇; 展明飞; 陈静; 王志琴; 杨建昌; 赵步洪 中国水稻科学 2018年第02期

摘要:【目的】旨在阐明氮肥和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籽粒灌浆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大穗型品种甬优2640和中穗型品种淮稻5号为供试材料进行盆钵试验,大田育秧移栽后设置3种氮肥水平,即0 N(不施氮)、MN(2 g N/盆)、HN(4 g N/盆);抽穗至成熟期设置3种灌溉方式,即CI(保持水层灌溉)、WMD(轻干湿交替灌溉,土壤水势-15 kPa时复水)、WSD(重干湿交替灌溉,土壤水势-30 kPa时复水)。【结果】在CI下,两个品种产量均以MN水平最高;WMD处理下,两个品种产量均以HN水平最高,但与MN下差异不显著,WSD处理下两个品种产量均以HN最高;而在籽粒灌浆上,两个品种强势粒的灌浆速率和最终粒重在各个水氮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弱势粒的灌浆速率和最终粒重在良好水势条件CI和轻度水分胁迫WMD下,分别在0 N和MN水平下表现较优;但在重度水分胁迫WSD下,0N水平表现最低,HN最高,但与MN差异不显著。以上都表明产量与弱势粒的灌浆在水氮间存在着明显的交互作用。在品种间,大穗型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弱势粒灌浆速率及粒重都低于中穗型常规粳稻淮稻5号,其产量优势主要源自较高的每穗粒数。最后,WMD+MN处理下有较高的氮肥利用率,较少的施氮量获得较高的产量,达到节水节氮增产的效果,其次也增加了根系生理活性和叶片光合性能,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转运率,促进了地上部的生长发育,同时也加强了物质运转,促进了灌浆中后期弱势粒籽粒的充实,最终达到产量增加的目的,成为本研究最佳水氮运筹方式。

关键词:水稻产量强势粒弱势粒互作

单位: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扬州225009;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扬州225009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中国水稻科学

北大期刊

¥220.00

关注 23人评论|0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