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1.94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杂志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生态经济学会
  • 创刊时间:1993
  • 国际刊号:1671-3990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050021
  • 国内刊号:13-1315/S
  • 邮发代号:82-973
  • 全年订价:¥ 624.00
  • 发行地区:河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生态学
  • 生态经济学
  • 论生态农业的技术体系

    生态农业的技术体系是能够支撑生态农业模式顺利运作并达到预期目标的多个单项技术的组合。构成生态农业技术体系的单项技术来源广泛,包括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和高新科技。单项技术与模式之间可能存在配套关系、相容关系或者不兼容关系。单项技术之间可能存在依赖、互补、相容、减效、排斥等关系。单项技术组合成为技术体系时需要选择与模式相配...

  • 长期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旱地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

    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黄土高原西部旱农区传统耕作措施和5种保护性耕作措施对豌豆-小麦(P→W)和小麦-豌豆(W→P)轮作序列的耕层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T)处理相比,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和免耕秸秆覆盖(NTS)处理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11.61%~12.21%和12.13%~16.99%,全氮提高7.29%~8.42%和11.58%~12.95%,全磷提高10.35...

  • 不同种植方式对北疆绿洲土壤养分和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长期种植不同作物对土壤的理化性质与生物学性状有很大影响。本研究针对北疆绿洲灰漠土几种典型作物种植方式,研究了不同作物长期种植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微生物量碳氮以及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种植不同作物使土壤表层(0~20cm)与亚表层(20~40cm)的土壤肥力性质产生明显分异,表层土壤的肥力水平明显高于亚表层;土壤pH则表层低于...

  • 连续5年施菜籽饼肥和稻草覆盖对茶园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

    在长沙县百里茶廊连续进行5年的定位试验,研究施菜籽饼肥结合稻草覆盖对丘陵茶园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菜籽饼肥加稻草覆盖处理(TI)茶园土壤pH、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有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纯施化肥处理(T3),0~40cm土层土壤容重显著低于T3处理,0~60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0~20cm土层蚯蚓数量和生物量、氨基化细菌、好气性自生固...

  • 不同种植年限葡萄园根区土壤养分变化及对再植葡萄生长的影响

    研究了种植葡萄30年重茬3次和种植葡萄3年新建葡萄园的根区土壤养分变化,结合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葡萄园根区土壤对再植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葡萄园土壤有机质及大量元素N、P、K、水溶性Ca、Mg含量并未减少,表现出显著增加趋势,而微量元素变化较为复杂,随着葡萄种植时间延长,Fe、Mn含量减少,Zn、Cu含量增加,Zn/Mn、Zn/Fe、N/Fe、P/...

  • 太原城郊老菜区番茄氮肥利用率及氮去向研究

    为了加强太原城郊老菜区蔬菜生产中氮素管理和降低蔬菜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在田间采用微区15N示踪法研究了番茄生产过程中农民习惯施氮(FAR)和推荐施氮(RAR)的氮肥利用效率和氮去向。结果表明:与习惯施氮比较,推荐施氮对番茄各部位干物质量、氮浓度和产量均无显著影响,且明显降低了番茄地上部吸收化学肥料氮的百分率,但对各部位氮肥利用效率...

  • Bt玉米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与养分含量的变化研究

    本文对比了两个不同转化事件的Bt玉米品种"5422Bt1"和"5422CBCL"及其同源常规玉米"5422"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和叶片及根系氮、磷、钾养分含量的变化,并分析了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和养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观测期间,两个Bt玉米品种与常规玉米之间根系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均无显著差异,但氮、磷、钾养分含量则明显不同,丛枝菌根真菌侵染...

  • 自然降雨条件下秸秆还田对巢湖流域旱地氮磷流失的影响

    本文通过野外径流小区观测试验,开展了自然降雨条件下秸秆覆盖对巢湖流域旱地地表径流、泥沙和氮磷流失影响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覆盖能有效减少地表径流量、侵蚀产沙量以及因地表径流引起的土壤氮磷流失。在整个玉米生长期间,秸秆覆盖小区的总产流量与产沙量比传统耕作小区分别减少30.47%和22.88%,表现出显著的水土保持作用。与传统耕作小...

  • 秸秆覆盖对套作玉米苗期根系发育与生理特征的影响

    在西南地区"小麦/玉米/甘薯"三熟制套作模式下,以当地传统耕作为对照(T),秸秆覆盖(TS)、秸秆覆盖+腐熟剂(TSD)作为两种处理,连续两年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覆盖处理对育苗移栽玉米苗期的根系形态与生理特征的影响以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处理与对照相比增加了玉米苗期的根长、根表面积,显著增加了直径1.0~2.5mm范围内的...

  • 不同水分条件和覆盖处理对夏玉米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研究了3种水分条件(75%、65%、55%田间持水量)下无覆盖(CK)、地膜覆盖(PM)和秸秆覆盖(SM)处理对夏玉米籽粒灌浆特性、产量、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分条件下,各处理夏玉米籽粒增重进程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相对于无覆盖处理,地膜和秸秆覆盖处理提高了夏玉米的灌浆速率、产量和水分利...

  • 珠三角滨海小流域土壤水分吸力及特征曲线研究

    珠三角地区的中山、珠海等地下覆基岩多是花岗岩,花岗岩风化形成的土壤砾、砂含量高,其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特点鲜明,但相关研究较少。本文以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滨海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马尔文粒径分析仪分析了小流域内的土壤质地,得出小流域内土壤基本属于砂壤土或砂土;在此基础上,根据小流域内实测的土壤含水量、土壤吸力数据,分析了土壤含水量、...

  • 塔中沙漠植物园土壤水盐空间变异性及合理取样数研究

    本研究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塔中沙漠植物园内下层根系土壤水盐的空间变异特性,结果表明:塔中沙漠植物园下层根系的土壤水盐分布具有中等空间变异性,80cm、100cm、120cm、140cm土层土壤水分变异系数分别为44.16%、41.30%、45.53%、55.44%,盐分变异系数为41.51%、34.00%、42.28%、30.52%。各层土壤质量含水量分别满足指数、高...

  • 辣椒不同品种种子萌芽期耐低温性及评价方法研究

    以108个辣椒品种为试材,测定了低温(18℃)下种子的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胚根长、相对发芽指数和相对活力指数,并采用极点排序法对辣椒不同品种的耐低温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辣椒不同品种种子萌芽期的耐低温性不同,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相对胚根长和相对活力指数4项指标在不同品种间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选用上述4个...

  • 田间杂交水稻单年单点5种不同逆境的批量筛选及聚类分析

    以48个杂交水稻组合(sz744~sz791)为供试材料,分别以三系杂交稻"汕优63"和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为对照材料,在单年水稻生育后期,在同一实验田中,分别对其耐高光强、耐低光强、耐水分匮乏、耐高肥及抗早衰等特性进行筛选,并在收获后考察其结实率。结果表明:供试水稻材料对不同逆境的耐性表现不同,结合叶绿素含量、植株干重、穗期田间晒田...

  • 水稻多逆境响应基因OsMsr8的克隆与表达

    非生物胁迫是引起全世界作物减产的主要因素,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提高作物耐逆性已成为作物改良的新途径。本课题组采用Affymetrix水稻表达芯片分析了超级稻亲本"培矮64S"全基因组表达模式,发现了众多逆境相关基因。OsMsr8基因受低温、干旱等多逆境因子诱导,在孕穗期干旱胁迫下表达水平显著上调。qRT-PCR分析试验数据与芯片结果基本吻合。利用...

  • 大杯香菇辐射选育新株系子实体蛋白质构成的多元回归与聚类分析

    以20个大杯香菇品种和辐射选育新株系为材料,分析了大杯香菇品种和辐射选育新株系蛋白质及其构成的17种氨基酸含量间的多元相关、回归和聚类关系,并采用生物统计方法分析品种和新株系的蛋白质及各种氨基酸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杯香菇辐105号新株系子实体中天门冬氨酸、苏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胱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蛋白质含...

  • 新疆灰霉病菌多态性及其致病力分化分析

    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是引起植物病害的重要病原。本研究将来自新疆3个主要生态区域的12个灰霉病菌菌株,经人工接种于7个寄主的离体叶片上测定病原菌的致病性,并采用RAPD技术分析了12个菌株的遗传多态性。研究结果表明,12个灰霉菌株的致病力存在明显差异,可分为强、中、弱3种致病型,其中来自和田的黄瓜灰霉菌和伊犁特克斯的番茄灰霉菌致...

  • 携带溶菌酶基因的高回交转育后代抗瘟性研究

    为进一步明确溶菌酶基因回交转育利用对于强优恢复系"明恢63"稻瘟病抗性改良的效果,运用苗期人工接种和大田穗颈瘟鉴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携带溶菌酶基因的高回交转育纯系对于稻瘟病的抗谱特性和穗颈瘟抗性。结果表明:回交纯系对所应试的76个菌株中的6~8个感病,稻瘟抗性频率为90%左右,属高抗水平;而轮回亲本"明恢63"对21个菌株感病,抗性...

  • 氯化镉、马拉硫磷和乙草胺对赤子爱胜蚓的复合急性毒性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为试验动物,选取氯化镉、马拉硫磷和乙草胺作为污染物,通过人工土壤法研究了3种污染物在5种比例两种污染物复合条件下对蚯蚓的急性毒性。研究结果表明,3种污染物在两两复合污染时的作用类型以拮抗为主,仅在镉浓度19.46mg·kg-1和乙草胺175.15mg·kg-1(1︰9)复合类型是相加作用,说明复合污染生态毒理效应与污染物...

  • 麦秆和羊粪混合高温堆肥腐熟进程研究

    试验研究了添加不同比例的麦秆对羊粪高温堆肥腐熟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羊粪高温堆肥时添加麦秆可缩短进入高温发酵阶段的时间,减少氮素损失,加快C/N降低速率。在堆肥过程中,高温发酵层从中间向上下扩散;有机质的下降速度在堆肥初期与麦秆比例呈正比,在堆肥后期呈反比。堆肥结束时,各处理堆肥全磷、全钾、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较堆肥初期提高...

  • 超干处理两种落叶松种子的生理生化特征研究

    采用硅胶干燥法,将两种落叶松种子含水量由自然含水量降至5%以下,测定不同含水量种子老化前后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相对电导率、脱氢酶和异柠檬酸裂解酶活性。结果表明:长白落叶松种子含水量降至3.02%时,种子各发芽指标在老化前后保持在较高水平,且老化前的活力指数及老化后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显著高于自然干燥种...

  • 中亚热带几种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储存功能研究

    采用定位研究方法,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角度,对比研究了中亚热带区域7种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储存功能。结果表明,次生常绿阔叶林碳、氮储存功能最强,杉阔混交林碳、氮储存功能比同林龄的杉木纯林强,而第1代杉木纯林碳、氮储存功能强于连栽杉木纯林。生态系统碳、氮储存功能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土壤层是主要部分,其次为乔木层,然后是根系,林下植...

  • 黄河三角洲植被演替过程种群生态位变化研究

    许多学者对黄淮海平原农业区划进行过大量研究,但定量化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在对黄淮海平原301县(区)大量调查的基础上,综合黄淮海平原的自然资源条件、主要农作物产量及农业总产值等指标,通过定性与定量结合,对其进行了农业总体战略区划与布局。将黄淮海平原区划为高产区、中低产区两大类产区,高产区又细分为粮食优势产区、棉花优势产区、油...

  • 浙江嵊泗人工鱼礁区小黄鱼生长特征与资源合理利用的初步研究

    人工鱼礁是放置于海底以影响有关海洋生物资源的物理、生物或社会经济过程的人工设施,具有修复生态环境、保护渔业资源的功能。本文根据2004年10月人工鱼礁拟投海域本底调查资料以及2005~2007年跟踪调查资料,分析了小黄鱼的平均体长、平均体重、体长组成和体重组成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根据投礁前(2004年10月)和投礁后(2005年、2006年和2007年...

  • 黄淮海平原农业战略区划与布局研究

    许多学者对黄淮海平原农业区划进行过大量研究,但定量化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在对黄淮海平原301县(区)大量调查的基础上,综合黄淮海平原的自然资源条件、主要农作物产量及农业总产值等指标,通过定性与定量结合,对其进行了农业总体战略区划与布局。将黄淮海平原区划为高产区、中低产区两大类产区,高产区又细分为粮食优势产区、棉花优势产区、油...

  • 济南绿地生态网络体系的规划布局与构建

    城市绿地生态网络体系规划布局及构建,是城市基本生态设施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生态园林建设的主要景观格局模式,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途径和内容。本研究运用城市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对济南市绿地生态网络体系进行了规划布局与构建:采用以核心公园为中心、放射状园林绿带为轴线、市级公园为结点、环城绿带为...

  • 减磷对华南早晚兼用型水稻产量的影响

    为了筛选出适宜华南水稻减量化栽培的品种,明确其在减磷栽培条件下产量构成特点。本试验以常规优质稻"粤晶丝苗2号"、"桂香占"和杂交稻"华优8305"及超级杂交稻"天优998"为材料,研究了常规施磷肥(P2,过磷酸钙450.0kg·hm-2)、减量施磷肥(P1,过磷酸钙315.0kg·hm-2)和不施磷肥(P0,过磷酸钙0kg·hm-2)3个处理下水稻生育后期群体LAI、剑...

  • 稻草覆盖还田对水稻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以杂交稻"天优998"为材料,设置覆盖还田和不还田2种稻草还田处理,4种氮肥处理,进行了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研究稻草还田对水稻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显著促进了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其总吸氮量比稻草不还田处理增加13.7%~20.3%,但对不同生育阶段吸氮量占总吸氮量的比例影响不大。与稻草不还田处理相比,稻草还田处理的水...

  • 香蕉间作模式和香蕉茎秆堆沤还田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香蕉3种间作模式(香蕉-大豆、香蕉-花生、香蕉-生姜)和香蕉茎秆堆沤处理后2种不同还田量(2.5kg·株-1、1.5kg·株-1)对蕉园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香蕉间作可提高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其中对蔗糖酶活性的影响最为明显,碱性磷酸酶、脲酶次之;香蕉间作模式的过氧化氢酶...

  • 菜场夏闲田一季中晚稻耕作栽培模式研究

    2006年5~9月在广东省博罗县园洲镇的会达菜场和鸿霖菜场,以"黄华占"水稻为试材,进行一季中晚稻不同耕作方法和不同种植方式的研究,探索稻菜轮作系统的水稻种植省工节本、节能减排与循环利用技术措施。结果表明:耕作方法对水稻产量无显著影响,种植方式中抛秧和插植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比直播显著或极显著增产。耕作方法中,常耕的有效穗数较多...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