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1.94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杂志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生态经济学会
  • 创刊时间:1993
  • 国际刊号:1671-3990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050021
  • 国内刊号:13-1315/S
  • 邮发代号:82-973
  • 全年订价:¥ 624.00
  • 发行地区:河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生态学
  • 生态经济学
  • 中国农业水问题:若干研究重点与讨论

    农业用水是水资源的主要消耗方式, 尤其在华北地区, 因地表水资源不足, 大量农田灌溉导致地下水超采现象严重; 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气候变化加剧了水资源的不足。水循环过程是农业节水的科学基础。从水循环过程出发, 开展水量转化研究, 在农田水文过程界面加以调控, 进行系统的节水研究, 是节水研究的重点。重视水资源的科学管理, 提高水分利...

  • 水安全与粮食安全

    水安全是粮食安全的基础, 实现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是保障水安全和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本文阐述了水安全与粮食安全的概念; 分析了全球及我国水安全与粮食安全现状和未来形势; 辨析了粮食安全的水资源保障战略的构成要素及我国节水农业的发展重点; 并就粮食生产的水资源高效利用、水资源高效配置与调控、农业水资源消耗的生态环境效应以及应对...

  • 水分利用效率与用水有效性:基于气孔视角的稳定同位素应用研究

    澳大利亚多年降水较少并且分布不均, 同华北平原相似,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粮食生产和作物产量的限制因子, 水资源消耗中, 农业用水所占比例最大, 提高植物(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和用水有效性对于实现水资源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澳大利亚和华北平原的农业生产和水资源现状, 基于植物气孔角度在以下3个方面进行论述...

  • 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可持续利用潜力分析

    浅层地下水是华北平原最重要的水资源, 对农业、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制约性作用。本文基于"华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调查评价"项目研究资料与成果, 以行政区为单元, 计算了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开采资源量, 评价了其资源潜力, 在此基础上定性分析了浅层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潜力。研究结果表明, 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总开采资源量为202.94×10^8m^3a^...

  • 气候变化对华北粮食主产区水资源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气候变化已成为目前全球最为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 气候变化将通过加速水文循环进而对区域水资源产生重要影响。采用统计分析和数学模拟方法, 分析了气候变化对中国华北粮食主产区水资源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 过去50年黄河中下游地区和海河流域河川径流呈现显著性减少趋势, 淮河流域及黄河上游河川径流为非显著性变化;其中, 1980年以来海河流...

  • 河北平原农田耗水与地下水动态及粮食生产相互关系分析

    农田耗水是河北平原地下水资源消耗的主体, 农田耗水与地下水动态、粮食生产互制机理研究可为农业节水提供重要依据。基于1981-2010年河北省经济统计年鉴、地下水开采量与地下水位、常规气象等数据, 分析了河北平原近30年来农田耗水、粮食产量、降水量、地下水等动态变化特征, 揭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响应关系。结果表明, 近30年来, 河北平原农田...

  • 基于STME模型和MODIS数据的滹滏平原实际蒸散量遥感估算

    滹滏平原光、热及土壤资源优越, 是华北平原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灌溉是该区农业获得稳产高产的重要保障, 持续抽取地下水和无节制利用地表水已经引起了严重的水资源危机, 合理高效利用有限水资源进行农业生产势在必行。本文利用单源梯形遥感蒸散发模型(a single-source trapezoid model for evapotranspiration, STME)和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

  • 基于植被遥感信息的作物蒸散量估算模型——以华北平原冬小麦为例

    本文基于作物系数法并结合植被遥感信息(MODIS/NDVI), 提出一种能反映作物空间分布和土壤供水差异信息的作物蒸散量估算模型。利用该模型得到2000-2013年华北平原冬小麦的蒸散量, 模拟结果与遥感蒸散产品吻合度较高(R^2=0.952, RMSE=1.3×10^7 m^3), 并分析了冬小麦蒸散量和灌溉耗水量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 ①华北平原冬小麦蒸散量呈南高北...

  • 我国五大粮食主产区农业干旱态势综合研究

    受气候变化影响, 我国干旱灾害加剧, 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对农业干旱态势进行综合评价分析, 有助于清楚地掌握我国农业受旱程度的空间分布及区域差异。为评价我国五大粮食主产区农业干旱综合态势, 本文提出了"作物干旱综合指数"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根据全国1982-2011年的日值气象数据及主要农作物分布数据, 首先计算了不同作物水分敏感期的作物...

  • 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百人计划”招聘启事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面向国家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的重大战略需求和农业资源与生态学前沿领域开展应用基础研究。根据中心科研布局与学科发展的需要,现诚聘海内外杰出人才若干名。

  • 抗蒸腾剂研究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

    作物应对干旱胁迫时, 气孔在协调蒸腾和光合作用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们开始关注气孔行为与植物抗旱能力之间的关系。在农业生产上, 研究者们通过不同方式调节气孔运动和改善气孔微环境, 在提高作物抗旱性的同时促进作物产量形成。其中提高作物抗旱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就是使用抗蒸腾剂。本文介绍了近些年研究较多的成膜型抗蒸腾...

  • 覆盖材料和沟垄比对燕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为改善半干旱地区土壤水分状况和提高降雨资源利用率, 在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定西干旱气象与生态环境试验基地布置田间试验, 采用完全随机设计, 以无覆盖平作为对照, 研究不同覆盖材料垄作(普通地膜、生物可降解地膜和无覆盖土垄)及垄作不同沟垄比(60 cm∶30 cm、60 cm∶45 cm和60 cm∶60 cm)对燕麦土壤贮水量、干草产量、籽粒产量...

  • 间作与施氮对秸秆覆盖作物生产力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2012年3-10月在甘肃省河西走廊石羊河绿洲灌区进行大田试验, 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0、140 kg(N) hm^-2、221 kg(N) hm^-2和300 kg(N) hm^-2]对小麦//玉米间作系统生产力、间作优势和水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当施氮量达221 kg(N) hm^-2时, 小麦单作籽粒产量(5 036 kg hm -2)和水分利用效率(25.13 kg hm^-2 mm^-1)达最大值...

  • 施肥措施对砂姜黑土水分入渗性能的影响

    土壤水分入渗是降雨和灌溉水转变为土壤有效水的过程, 是降水、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相互作用的环节, 是影响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砂姜黑土黏粒含量高, 具有楔型结构等障碍因子, 水分入渗性能和持水能力较弱, 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低。改良土体结构是提高土壤入渗与持水能力, 增加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为研究施肥措施对砂姜黑土理...

  • 黑河下游荒漠河岸林植物水分利用关系研究

    本文分析了荒漠河岸林植物水分来源, 辨明不同植物种的水分利用关系。根据植物水分来源的空间差异, 探讨植物种间关系, 为荒漠河岸林生态建设中的物种选择和搭配提供依据, 避免物种间因水分利用而过激竞争。结合对黑河下游植物胡杨、柽柳、苦豆子、黑刺、花花柴、骆驼蓬的木质部水及其潜在水源——土壤水和地下水的稳定氧同位素组成(δD、δ^18O...

  • 太子河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地下水作为一种主要的饮用水和重要农业用水水源, 其环境质量状况关乎人类健康、粮食安全与生态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对太子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的O3--N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 并结合水化学与NO3^- -N同位素对其来源进行了分析, 探讨太子河流域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和硝酸盐污染状况, 为理解该区域地下水的水化学组成特点和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提供理...

  • 欢迎报考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一、中心概况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具有独立事业单位法人资格,拥有中国科学院农业水资源重点实验室、河北省节水重点实验室,以及代表山地丘陵区-山前平原区-滨海平原区不同生态类型的3个野外试验站,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极具特色的科学研究基地.

  • “华北平原地下水与农业可持续性”专辑——发刊词

    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4%,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全国最少,开发利用率最高,是水资源供需矛盾最突出的地区之一。得益于良好的耕地条件和充足的光热资源,在大量化学肥料投入和充足的灌溉保障下,华北平原粮食生产达到了较高的单产水平。粮食生产长期依靠抽取地下水来实现,用于农业的地下水消耗占到全部地下水...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