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不同轮耕方式对渭北旱塬麦玉轮作田土壤物理性状与产量的影响

陈宁宁 李军 吕薇 王淑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5年第09期

摘要:为研究不同轮作模式对渭北旱作冬小麦?春玉米一年1熟轮作田土壤物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于2007-2014年在陕西省合阳县冬小麦?春玉米轮作田连续7年实施了保护性耕作定位试验,测定和分析了免耕/深松、深松/翻耕、翻耕/免耕、连续免耕、连续深松和连续翻耕6种轮耕模式下麦田0-60 cm土层物理性状、0-200 cm土层土壤湿度和小麦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轮耕模式0-40 cm土层土壤容重、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差异显著,其中以免耕/深松效果最显著;0-60 cm土层免耕/深松轮耕处理平均田间持水量较连续翻耕处理提高12.9%;2)轮耕对土壤团聚体特性影响明显,免耕/深松〉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R0.25)最高,结构体破碎率和不稳定团粒指数(ELT)最低,水稳性均重直径(WMWD)最高,水稳性和力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D)均最低;3)小麦生育期间免耕/深松处理0-20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和小麦产量较连续翻耕分别增加17.7 mm和9.5%。综合可知,轮耕有利于耕层土壤物理结构改善,免耕/深松更有利于耕层土壤大团聚体形成和土壤结构稳定,利于土壤蓄水保墒和作物增产,为渭北旱塬区麦玉轮作田较适宜的轮耕模式。

关键词:渭北旱塬轮耕土壤容重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杨凌712100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北大期刊

¥624.00

关注 25人评论|0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