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半干旱雨养区秸秆带状覆盖种植对土壤水分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韩凡香; 常磊; 柴守玺; 杨长刚; 程宏波; 杨德龙; 李辉; 李博文; 李守蕾; 宋亚丽; 兰雪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6年第07期

摘要:水分不足是限制半干旱雨养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地表覆盖能够改善土壤的微环境,从而显著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为明确西北半干旱雨养区不同保墒措施下旱地马铃薯的土壤水分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于2014—2015年设置了玉米秸秆带状覆盖种植(T1)、半膜大垄(T2)、全膜双垄(T3)和露地平作(对照,CK)4种栽培模式,研究了玉米秸秆带状覆盖、地膜覆盖种植对马铃薯产量、土壤水分变化及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方式能有效改善马铃薯生育期0-200 cm土层土壤水分状况,地膜覆盖对马铃薯生育前期土壤水分保蓄效果较好,秸秆带状覆盖对生育中后期土壤水分状况的改善效果明显。与对照(CK)相比,3种覆盖处理均提高了土壤含水量,其中T1处理效果最好,较CK提高2.8%-7.8%,尤其在伏旱阶段的块茎形成期,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高于地膜覆盖处理。与CK相比,T1处理马铃薯产量提高10.5%-34.2%,水分利用效率(WUE)提高8.9%-29.8%,达108.9-134.0 kg·hm(–2)·mm-(–1),商品薯率提高14.7%-38.8%,达82.3%-92.2%。马铃薯产量与生育期耗水量(r=0.836**)呈显著正相关。T1的产量和商品薯率均显著高于T2和T3(P〈0.05)。可见,玉米秸秆带状覆盖具有显著的纳雨保墒作用,促进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增产效果显著。其推广应用可有效提高该区降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马铃薯稳产高产,可作为西北雨养农业区旱地马铃薯生产的高效栽培新模式。

关键词:玉米秸秆带状覆盖地膜覆盖土壤水分产量

单位: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兰州730070; 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兰州730070; 兰州城市学院; 兰州730070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北大期刊

¥624.00

关注 25人评论|0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