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1.94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杂志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生态经济学会
  • 创刊时间:1993
  • 国际刊号:1671-3990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050021
  • 国内刊号:13-1315/S
  • 邮发代号:82-973
  • 全年订价:¥ 624.00
  • 发行地区:河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生态学
  • 生态经济学
  • 全球变化背景下南方丘陵区农业生态系统适应性时空演变特征研究——以衡阳盆地为例

    生态系统适应性已成为全球变化与发展的热点问题。生态系统适应性演变是全球变化区域响应的重要表现。我国南方丘陵区是典型的稻作农业区,研究其农业生态系统适应性十分重要。文章以衡阳盆地为例,从自然、社会、经济3个方面选择12个指标构建农业生态系统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单元分为衡阳市区及其各县域,以1999—2014年共16年为研究时域,用熵...

  • 不同有机培肥模式下双季稻田碳汇效应与收益评估

    本研究基于1981年开展的有机肥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肥种类、用量和施用方式对稻田生态系统碳排放、系统碳固定与净碳汇的影响,并对各处理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为实现农业低碳、高值、高效生产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所选取的有机肥处理包括:不施肥对照(CK);早稻施用绿肥紫云英15 t·hm^-2,晚稻不施有机肥(M1);早稻施用两倍绿肥紫云英30...

  • 不同光周期条件下绿色型豌豆蚜性蚜分化规律研究

    为了明确豌豆蚜随光周期变化时的种群繁殖策略以及性蚜分化规律,在4个光周期(8L∶16D、10L∶14D、12L∶12D和14L∶10D)条件下,研究了绿色型豌豆蚜经光周期连续诱导2代后(G1和G2),后代(G3)中的性蚜分化情况。结果表明:兰州地区豌豆蚜性雌蚜均为无翅型,而雄蚜均为有翅型。光周期对豌豆蚜性蚜分化有显著影响(P〈0.05)。在14L∶10D光周期条...

  • 农田缓冲带规划建设与天敌保护效果研究

    缓冲带建设可以提供多种生态服务功能,是国内外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实践措施。论文以北京市顺义区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为例,探讨农田缓冲带的规划和建设方法,并针对天敌保护效果进行监测,旨在探索村镇尺度下生态农业建设的景观规划途径。主要研究结论:1)经过目标确定、现状调查、总体空间布局设计、工程设计、施工监管与管护5个步...

  • 河西灌区不同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对春小麦出苗及产量的影响

    出苗率及出苗整齐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物生长状况和产量丰欠,针对不同耕作措施结合秸秆还田对绿洲灌区小麦出苗及群体动态影响研究薄弱问题,研究不同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小麦出苗与产量的影响,以及二者的相关关系,对于优化耕作措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2014—2015年,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和耕作措施[少耕25...

  • 不同作物秸秆在旱地和水田中的腐解特性及养分释放规律

    以水稻、小麦、玉米秸秆和油菜、蚕豆青秆为研究对象,采用尼龙网袋法,研究了不同秸秆翻埋入旱地和水田后的腐解特性及养分释放规律,以期为紫色丘陵区农业秸秆循环利用和秸秆还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秸秆翻埋还田后,5种供试秸秆腐解速率均表现为前期(0-60 d)快、后期(60-360 d)慢。经过360 d的腐解,旱地秸秆累积腐解率为52.88%-75.8...

  • 施氮和根间互作对密植大麦间作豌豆氮素利用的协同效应

    针对禾豆间作密植机理研究薄弱问题,以大麦间作豌豆为研究对象,设施氮[不施氮:0 mg(N)·kg^-1(土);施氮:100 mg(N)·kg^-1(土)]、隔根(不隔根、隔根)和密度[低密度:15株(大麦)·盆?1;高密度:25株(大麦)·盆?1]3个参试因子,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了施氮和根系分隔对密植间作群体氮素竞争互补关系和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禾豆间作密植...

  • 不同水稻品种混作养鸭对土壤养分动态的影响

    鸭稻共作和水稻混种均可产生良好的生态效应,但能否将两项技术结合起来,即通过不同水稻品种混种与稻田养鸭的叠加,进而产生"1+1〉2"的生态效应和生产效益,是一项值得加以实践和探讨的课题。为探明多品种水稻混作养鸭这类复合生物多样性利用模式的应用可行性,本试验设置了水稻单作常规种植(施药施肥)、水稻单作养鸭、水稻单作空白对照(不养...

  • 播期对川中丘区玉米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影响

    以川中丘区主推玉米品种‘正红505’和‘成单30’为材料,15 d为间隔,从3月26日至5月25日设置5个播期,研究播期对川中丘区玉米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本区域玉米的适期播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玉米的生育期尤其是播种到吐丝期缩短,吐丝后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对产量的贡献减少,收获指数降低;早播有利于增加花后干物质积累,晚播...

  • LED补光和根区加温对日光温室起垄内嵌式基质栽培甜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田间条件下采用起垄内嵌式基质栽培(soil ridged substrate-embedded cultivation,SRSC)方法,研究了日光温室LED冠层补光和电热线根区加温对甜椒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该试验设不加温不补光对照(CK)、根区加温15℃处理(T15)、根区加温18℃处理(T18)、单一补光处理(L)、根区加温15℃+补光处理(T15+L)、根区加温18℃+补光处理(T18+L...

  • 水分胁迫下施磷对潮土玉米苗期叶片光合速率、保护酶及植株养分含量的影响

    水分胁迫是潮土区玉米苗期生长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本研究采用水磷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的盆栽试验,设水分胁迫(W1,田间持水量的70%-75%)和充分供水(W2,田间持水量的85%-90%)2个水分处理;磷素处理设对照不施磷(P1)、施磷0.05 g·kg^-1土(P2)、0.10 g·kg^-1土(P3)、0.15 g·kg^-1土(P4)和0.20 g·kg^-1(P5)5个处理,研究水分胁迫下施磷对玉...

  • 黑河中游绿洲区玉米冠层阻抗的环境响应及模拟

    蒸散发(ET)是区域能量平衡以及水量平衡的关键环节,精确估算蒸散发,对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以及优化区域用水结构具有重要意义,而冠层阻抗则是准确估算蒸散发的一个重要变量。为了确定冠层阻抗模型区域适用性、解决其参数化问题,本研究基于黑河重大研究计划已有的通量观测数据,以Irmak模型为基础,考虑微气象因子与冠层阻抗之间的关系,增加了大气...

  • 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入渗、有机碳含量及土壤结构的影响

    为探明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剖面结构、水分入渗过程等的作用机理,采集田间长期定位耕作措施(常规耕作、免耕、深松)试验中的原状土柱(0-100 cm)及0-10 cm、10-20 cm、…、90-100 cm环刀样、原状土及混合土样,通过室内模拟试验进行了0-100 cm土层土壤入渗过程和饱和导水率的测定,分析了不同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结构特征及相互关系。结...

  • 室内恒温条件下稻田土壤中菌渣的分解过程及CO2释放特征

    菌渣是栽培食用菌后的下脚料,可作为有机肥再利用。本文通过实验室条件下培养不同比例的菌渣和稻田土壤混合物[不施用菌渣(TS),土壤与菌渣质量比为10∶1(SM1)、5∶1(SM2)和2∶1(SM3),全部菌渣(TM)],研究不同处理有机碳和全氮的变化,探讨菌渣在稻田土壤中的分解过程,并分析CO2释放特征,为菌渣合理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相同培养时...

  • 基于土壤功能的中国主要农作物可能源化秸秆生态潜力分析

    秸秆生态还田对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以及秸秆能源化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据此,从防止水土流失、维持土壤有机质和长期作物产量的角度,提出了土壤生态保留量的概念,并设计了不同农作物秸秆的3种生态保留量情景(低情景、中情景和高情景);综合运用灰色神经网络、线性回归等方法对上述因素进行预测,构建了自下而上的动态评价模型,对中国各...

  • 沿海滩涂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布及其有效态影响因素

    为揭示沿海地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自然、人为因素的关联,以近年来围垦开发强度较大的江苏沿海某滩涂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统计与地统计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表层土壤主要重金属Pb、Cr、Cd、As全量与有效态含量状况及其空间分布,分析了沿海滩涂区土地利用方式对重金属含量的影响,探讨了重金属有效态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

  • NCAR/CLM系列陆面模式对内蒙古地表温度的模拟评估

    地表温度是影响陆-气之间能量和物质交换的重要地球物理变量,对调节全球气候系统能量循环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探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The 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AR)公共陆面模式(Community Land Model,CLM)对地表温度的模拟能力,利用1948—2004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