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扩行距、缩株距对春玉米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何冬冬; 杨恒山; 张玉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年第03期

摘要:为探究西辽河平原地区玉米扩行距、缩株距密植增产的生理生态机制,本研究以紧凑耐密玉米品种‘农华101’和半紧凑耐密玉米品种‘伟科702’为试验材料,在6×104株·hm.2(D1)、7.5×104株·hm.2(D2)、9×104株·hm.2(D3)密度下,设置扩行距、缩株距(KH,种植行距为100cm,D1、D2和D3株距分别为16.67cm、13.33cm和11.11cm)和当地农民常规种植(CK,种植行距为60cm,D1、D2和D3株距分别为27.78cm、22.22cm和18.52cm)2种种植模式,测定玉米吐丝期、乳熟期及完熟期玉米冠层叶面积指数、茎叶夹角、叶向值、透光率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计算叶面积衰减率,研究扩行距、缩株距种植对春玉米产量及冠层结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品种KH种植下产量均显著大于CK,以D2密度下增产最明显;生育后期2品种KH种植下叶面积指数均大于CK,且乳熟期均达显著水平,D2密度下差异最大;2品种KH种植下均表现为上部叶片茎叶夹角较小,叶向值较大,而中部叶片和下部叶片茎叶夹角较大,叶向值较小。2品种KH种植下冠层透光率各层位均大于CK,其中顶层和穗位层均达显著水平;D1密度下,除2015年吐丝期‘伟科702’外均表现为顶层>穗位层>底层,D2、D3密度下,除2015年乳熟期D3密度下‘伟科702’外均表现为穗位层>顶层>底层,且以吐丝期D2密度下差异最为明显。综上所述,在较高密度种植下KH种植模式冠层结构更为合理,产量更高;且不同品种对KH种植模式的响应存在差异,其中‘农华101’各层位叶面积指数、茎叶夹角均小于‘伟科702’;各层位叶向值、冠层透光率均大于‘伟科702’;实测产量不同密度下均大于‘伟科702’,在7.5×104株·hm.2密度下产量最大,且‘农华101’较‘伟科702’增产更为明显。

关键词:春玉米扩行缩株冠层结构种植密度产量

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 通辽028000; 内蒙古自治区饲用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通辽028000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北大期刊

¥624.00

关注 25人评论|0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