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
统计源期刊

影响因子:1.72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 创刊时间:1998
  • 国际刊号:1673-5110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450014
  • 国内刊号:41-1381/R
  • 邮发代号:36-178
  • 全年订价:¥ 408.00
  • 发行地区:河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论著科研之窗
  • 论著临床诊治
  • 论著护理园地
  • 综述
  • 奥扎格雷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Bcl-2、Bax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组织中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CD31)、Bcl-2、Bax表达的改变及奥扎格雷钠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制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奥扎格雷钠组和生理盐水组,脑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不同时间点PECAM-1、Bcl-2、Bax在各组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大鼠大脑...

  • 环氧化酶-2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人脑膜瘤、正常脑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OX-2在人脑膜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人脑膜瘤、正常脑膜组织中COX-2的表达及其与脑膜瘤的病理分级、侵袭性、瘤周水肿等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47例脑膜瘤组织中,36例有COX-2表达,阳性表达率为76.6%,正...

  • 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为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7-01~2008-12在漯河医专二附院神经内科住院的351例脑梗死患者,依据病情是否进展分为进展组(n=98)与非进展组(n=253),从非进展组中随机抽取98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患者体温、血压、白细胞、血糖等,同时调查年龄、性别、吸烟、酗酒、糖尿病史等其他危险因素并比较分析...

  • 河南省六所中专卫校教师疲劳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了解河南省中专卫校教师疲劳现状,探索导致教师疲劳状态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以河南省6所中专卫校的434名专职教师为调查对象,采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压力问卷》、《疲劳评定量表(FAD》、《WHO-5生活质量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分别测定职业压力、疲劳程度、生活质量、应对方式等研究指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录入和分析。...

  • 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对脑卒中相关性感染(SAI)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连续入选的病后24h内入院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以同期住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头晕患者(排除急性脑卒中)作为对照组。检测第1、2、4、6和14天的单核细胞计数,采用接收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判断单核细胞计数对SAI的预测价值...

  • 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硬化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中青年人缺血性脑卒中颈部动脉硬化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对120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血脂、血糖、颈部血管彩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血压、血脂紊乱、血糖异常、吸烟、男性等是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颈部动脉硬化常见病因(P〈0.05),脑卒中后血脂达标检出率极低。结论高血压、血脂紊乱、血糖异常、吸烟和男性等因素是中青年...

  •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转归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动态监测,探讨TIA患者临床转归与其血清hs—CRP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敏ELISA法检测对照组与TIA患者(A、B组)入院24h内血清hs-CRP水平,TIA组患者病后第7、15、30天血清hs-CRP水平,并行hs—CRP水平与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A组和B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 脑卒中急性期血脂代谢异常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脂与血清脂蛋白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脑出血与147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ApoAI/ApoB之间的异同。结果脑梗死组TG、TC、HDL—C、ApoAI/ApoB...

  • 脑脊液负流量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脑脊液负流量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结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3HRZE(S)/9HRE方案抗结核治疗,治疗组患者同时采用脑脊液负流量置换联合鞘内注药,然后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快于对照组,脑脊液蛋白、白细胞数和脑脊液压力下降的速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高血压组、糖尿病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及对照组之间的ACE2基因G8790A多态性,并推测ACE2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发病关系。结果与高血压组、糖尿病组及对照组比...

  • 经颅多普勒检测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中青年人缺血性脑血管病TCD特点。方法对75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TCD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5例患者中,异常54例,异常率72.O%。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管异常率明显高于小面积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P〈0.05)。结论TCD检测对于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筛查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脑出血继续出血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减低是否为脑出血继续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方法对住院的227例脑出血患者进行评价,其中46例为脑出血继续出血患者,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脑出血继续出血的关系。结果在校正传统脑出血继续出血危险因素后,与无继续出血的患者相比,有继续出血的患者发病到首次CT时间更短(3.5±1.9 vs 4.5±2.6,P=0.008),...

  • 拟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CA1区HSP27及IL-1表达

    目的探讨Aβ(β-淀粉样肽)诱AD大鼠模型中海马HSP27和IL-1的表达,研究信号转导及炎性机制在AD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立体定向下双侧海马注射Aβ1-42建立AD动物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及Western blot等方法,观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海马组织结构的病理改变及HSP27和IL-1的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变性、缺失,胶质细胞浸润;...

  • 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2组,治疗组给予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给予血塞通治疗,其他内科常规治疗相同。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缺损评分和疗效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改善,但治疗后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不典型多发性硬化表现为临床孤立综合征5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不典型多发性硬化(MS)表现为临床孤立综合征(clinically isolated syndrome,CI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87例不典型MS患者发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符合CIS的53例患者的临床特点、相关检查及治疗,并评估治疗效果。结果不典型MS患者表现为CIS占60.9%,首次发作后经激素冲击治疗可缓解者占96.2%。结论CIS的临床表现多不典...

  • 早期大剂量纳洛酮对全前循环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早期大剂量纳洛酮对全前循环梗死(TACI)的疗效。方法收集TACI患者52例,分为观察组(n=26)和对照组(n=26);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纳洛酮0.3mg/kg持续静滴3d,然后改为4mg连用7d。结果观察组的意识障碍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好转,有效率达92.31%,较对照组的80.77%有显著性差异(P...

  • SCT、MRI对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SCT和MRI对CO中毒性脑病诊断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有明确CO中毒病史患者SCT和MRI影像资料与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SCT及MRI在确定急性CO中毒对脑损害程度、病变部位、病灶数目、病灶大小、病变出现时间上均有优势,脑实质病变,尤其小脑、脑干病灶的检出率MRI与CT对比差别有显著性(P〈0.05),急性期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

  • 外伤性脑梗死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4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伤后1年按GOS评价,良好7例,中残3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8例。结论外伤性脑梗死多由于动脉闭塞、血管损伤、痉挛等因素所致,CT是诊断的主要依据。其预后与原发伤的损伤程度、梗死部位、梗死灶大小、年龄以及行减压术是否及时...

  • 生物反馈治疗中的控制论和熵原理

    生物反馈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但其内在的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运用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原理并将其与控制论原理相结合,试图阐释人体生物反馈的内在稳态机制,提出利用减缓积熵的增加来调节生物体内部的相对有序稳定,是生物反馈治疗的重要内核,为生物反馈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 脑卒中后伴发抑郁状态的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发病率及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对比分析,探讨其发病机制及药物干预的可行性。方法对230例脑卒中患者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并把HAMD17项版总分〉20分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帕罗西汀治疗4周,并分别于治疗...

  • 脑卒中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86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的药物治疗和针灸治疗,治疗组加规范化的肢体运动康复疗法。结果3个月后治疗组运动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规范化的肢体运动康复治疗可明显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值得临床推广。

  • 脑梗死并发抑郁障碍6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脑梗死并发抑郁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0例脑梗死并发抑郁瞳碍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并发抑郁障碍的发生率为31.3%,其中发生在脑梗死恢复期占88.3%(20-38d),病灶在左侧大脑半球占60%,轻、中度抑郁占90%。结论脑梗死并发抑郁障碍临床上常见,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应引起足够重视。

  • 老年糖尿病并发腔隙性脑梗死38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是常见的代谢性疾病,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方式改变和社会老龄化的来临,糖尿病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糖尿病的并发症——脑血管疾病正在严重影响老年糖尿病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现就本院1999-01~2001-12收治的38例老年糖尿病并发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易患因素总结分析如下。

  • 头针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120例

    笔者多年来采用头针运动区的方法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120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均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脑梗死的诊断标准^[1],

  • 拉莫三嗪治疗各型癫痫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拉莫三嗪治疗各型癫痫的疗效。方法用开放性试验的方法对135例癫痫患者进行了添加、添加转单药以及首诊单药的拉莫三嗪治疗,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77.0%,控制率49.6%,对各型癫痫均有效。不良反应出现率28.9%。结论拉莫三嗪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癫痫药物,对各型癫痫均有效。

  • 神经节苷脂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观察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78例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8例,GM1治疗组4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加用神经节苷脂,剂量20mg/d,1次/d,10~14d为1疗程。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临床体征恢复时间及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头颅CT检查。结果GM1治疗组临床体...

  • 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住院DPN病人72例,均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使用甲钴胺注射液联合依帕司他治疗,对照组肌内注射VitB1及VitB12,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DPN疗效明显优于B族维生素组(P〈0.01)。结...

  • 天麻素联合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65例分析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schemia,VBI)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动脉硬化或脑血管痉挛等原因,致使椎基底动脉的血液供应出现障碍,主要表现为眩晕、耳鸣、恶心、呕吐、肢体麻木等,严重影响正常生活,部分患者由于反复发作,导致脑干、小脑或枕叶梗死,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尽快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对患者的预后极为重要...

  • 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效果观察

    大量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资料表明,缺血性卒中主要病理关键是“瘀血闭阻,瘀血阻络,气不行血”。丹红注射液有增强益气活血、活血化瘀、通脉舒络的作用^[1]。丹红注射液主要由丹参和红花两种药效成分组成,其主要成分为红花黄色素、丹参酮和丹参酚等,其有扩血管、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黏度和提高机体免疫应激功能的作用,还有调脂、抗脂质过氧...

  • 氯丙嗪中毒血液灌流疗效研究

    氯丙嗪中毒是急诊医生面对的临床问题,没有特效解毒剂,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和血液净化。对血液灌流治疗氯丙嗪中毒的疗效还存在争议^[1-3]。本文通过对40例氯丙嗪中毒病例的回顾性研究,比较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加血液灌流的疗效。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