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血管腔内介入与开放手术治疗外周假性动脉瘤的疗效比较

王开振 任为 成军 赵渝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 2013年第07期

摘要:目的 比较血管腔内介入与开放手术治疗外周假性动脉瘤的疗效,为临床选择恰当术式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12年1月接受开放或血管腔内介入手术治疗并符合选择标准的62例外周假性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开放手术治疗34例(开放组),血管腔内介入治疗28例(介入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动脉瘤部位及瘤体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结果介入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ICU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开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开放组术后早期12例(35.29%)发生并发症,其中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2例,肺部感染5例,切口感染3例,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介入组2例(7.14%)发生并发症,其中穿刺点血肿1例,支架内血栓1例。两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91,P=0.008)。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9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12个月开放组与介入组血管通畅率分别为96.88%(31/32)、92.86%(26/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4,P=0.905);术后24个月血管通畅率分别为89.29%(25/28)、84.00%(21/25),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0.322,P=0.570)。 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外周假性动脉瘤具有微创、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近期疗效较好。但介入术后需长时间的抗血小板治疗,远期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

关键词:外周假性动脉瘤血管腔内介入术开放手术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重庆400016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

北大期刊

¥460.00

关注 29人评论|2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