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严重烧伤患者血清对人脐带MS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刘玲英 柴家科 侯玉森 段红杰 郁永辉 尹会男 胡泉 樊军 杜俊东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 2013年第07期

摘要:目的 通过观察严重烧伤患者血清对体外培养的人脐带MSCs(human umbilical cord MSCs,hUCMSCs)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hUCMSCs移植治疗严重烧伤的可行性。 方法 取足月剖腹产手术的健康胎儿脐带组织分离培养hUCMSCs,将第3代hUCMSCs用于实验。根据培养血清不同将实验分为3组,分别为10%FBS组(A组)、10%正常血清组(B组)和10%烧伤血清组(C组)。于培养24 h、72 h和6 d,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及融合情况,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培养后第6天采用碘化丙啶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吖啶橙/溴化乙锭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β-gal)染色检测细胞衰老,ELISA法测定B、C组血清中TNF-α、IL-1、PDGF及IGF-1含量。 结果 各时间点各组细胞形态均呈长梭形,部分呈多角形;但C组细胞融合速度显著快于A、B组。细胞增殖曲线显示,培养2~6 d,C组增殖细胞数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示,培养6 d A、B、C组hUCMSCs增殖期(S期)比例分别为9.21% ± 1.02%、11.79% ± 1.87%和20.54% ± 2.03%,C组显著高于A、B组(P 〈 0.05)。各时间点各组细胞形态和结构正常,未见细胞核着橘红色荧光的凋亡细胞或死亡细胞。培养6 d A、B、C组β-gal染色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4.8% ± 0.2%、3.8% ± 0.4%和2.6% ± 0.1%,C组显著低于A、B组(P 〈 0.05)。ELISA法检测C组血清中TNF-α、IL-1、PDGF及IGF-1含量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严重烧伤患者血清中含有较高水平的TNF-α、IL-1、PDGF和IGF-1等细胞因子,可显著刺激hUCMSCs快速增殖,不引起细胞凋亡,能减少细胞衰老,将hUCMSCs移植治疗严重烧伤可行。

关键词:人脐带mscs烧伤患者血清细胞增殖细胞衰老细胞治疗

单位: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 北京100048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

北大期刊

¥460.00

关注 29人评论|2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