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幼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

黄江宁; 刘毅智; 张新民 中华妇产科 2007年第08期

摘要:目的探讨幼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JGC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75-2005年间收治的10例JGCT患者(JGCT组)的临床病理资料,并以同期随机(系统抽样法)选择的成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AGCT)患者10例作为对照(AGCT组)。结果JGCT组患者的发病年龄为7~31岁,平均20.5岁,其中30岁以前发病者占90%;肿瘤直径为5.5~15.0cm,平均9.8cm;肿瘤细胞排列为结节状,伴含有黏液的滤泡结构,瘤细胞黄素化明显;细胞核呈中~重度异型性,核分裂象常见[3~5个/10高倍镜视野(HPF)],未见核沟和Call-Exner小体。AGCT组患者的发病年龄为14~74岁,平均45.1岁,70%的患者40岁以后发病;肿瘤直径为5.0~21.0cm,平均11.7cm;肿瘤细胞排列为多样性,滤泡规则无黏液,细胞黄素化少见;细胞核呈轻度异型性,核分裂象不多见(0~3个/10HPF),核沟和Call-Exner小体常见。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JGCT组患者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70%,AGCT组患者PCNA、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10%,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PCNA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随着细胞异型性程度的增加而递增,轻度与中~重度异型性细胞的p53、PCNA蛋白的阳性表达率(p53蛋白分别为1/8和58%,PCNA蛋白分别为2/8和75%)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JGCT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90%,AGCT组患者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JGCT患者与AGCT相比,其发病年龄较轻,肿瘤细胞的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PCNA、p53蛋白阳性表达率高,预后较差。

关键词:卵巢肿瘤颗粒细胞瘤免疫组织化学预后

单位:深圳市沙井人民医院妇产科; 518104;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妇产科;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病理科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中华妇产科

北大期刊

¥520.00

关注 19人评论|4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