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中华结核和呼吸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2.69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创刊时间:1953
  • 国际刊号:1001-0939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100710
  • 国内刊号:11-2147/R
  • 邮发代号:2-70
  • 全年订价:¥ 640.00
  • 发行地区:北京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述评
  • 专家论坛
  • 专题笔谈
  • 论著
  • 短篇论著
  • 综述
  • 讲座
  • 病例报告。
  • 白细胞介素4和13基因多态性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易感性及血清总IgE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4基因启动子区+33C/T位点和IL-13内含子+1923C/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易感性的相关性及其对血清总IgE水平的影响。方法2003年12月至2007年6月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山东的150例汉族哮喘患者(哮喘组)与160名健康人(健康对照组)IL-4基因+33C/T...

  • 苦参碱对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和早期气道重塑的影响

    目的观察苦参碱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早期气道重塑和炎症的影响。方法将50只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A)、哮喘模型组(B)、地塞米松组(C)、苦参碱高剂量组(D,50mg/kg)和低剂量组(E,25mg/kg)5组。卵清白蛋白致敏建立哮喘小鼠模型,每次激发前,C、D、E组分别给予地塞米松和相应剂量的苦参碱进行灌胃;B组...

  • 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通知

  • 瘦素对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及Th1/Th2细胞因子表达作用的影响

    目的探讨瘦素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和Th1/Th2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体重对照组(A组)、正常体重哮喘组(B组)、正常体重瘦素干预组(C组)、肥胖对照组(D组)和肥胖哮喘组(E组),建立大鼠肥胖和哮喘模型。测定气道反应性,计数BALF中白细胞总数、嗜酸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

  • 本刊常用的不需要标注中文的缩略语

  •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致敏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的影响,揭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的调控作用。方法将24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干预组,每组8只。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致敏和激发,哮喘组采用卵清白蛋白致敏和激发,干预组在采用卵清白蛋白致敏...

  • 国际防痨和肺部疾病联合会亚太区第二届学术大会暨2009年中国防痨协会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 特发性肺纤维化中成纤维细胞灶的研究进展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最常见的一种问质性肺疾病,目前其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明确,病理特征是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和不正常的组织修复,从而导致肺部正常组织结构的破坏,代之以异常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及肌成纤维细胞,即形成所谓的成纤维细胞灶(fibroblast foci),这些细胞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及...

  • 欢迎参加全国医学论文写作研修班

  • 临床控制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气道功能状态的研究

    外周气道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利用脉冲振荡技术,以外周气道阻力、外周气道对吸入乙酰甲胆碱的反应性以及深吸气的气道舒张反应作为评价外周气道功能的指标,观察达到临床控制标准的哮喘患者外周气道的功能状态。

  • 吸入糖皮质激素对支气管哮喘儿童半胱氨酰白三烯C4合成酶表达水平的影响

    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是目前首选的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长期控制治疗用药,但部分哮喘患者尽管长期规律使用较高剂量ICS治疗,其病情仍迁延反复,推测可能与体内存在某些不能被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有效抑制的重要炎性介质有关。研究结果显示,全身使用或吸入糖皮质激素均不能有效抑制哮喘患者体内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合成,且哮喘患...

  • PAI-1基因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研究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变态反应性疾病。遗传因素在哮喘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大规模的双胞胎研究结果显示遗传度在35%~70%,这更加确立了遗传因素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地位。至2004年已发现了80个相关基因与哮喘有关,几乎涵盖了人类所有染色体,但是并未确定某个基因或某些基因在哮喘发病中起决定性作用。...

  • 前列腺素D2受体类药物对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影响

    前列腺素代谢产物与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慢性气道炎症的发生和维持有密切关系,其中前列腺素D2(PGD2)能通过细胞膜上PGD2受体:DPI和CRTH2受体影响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Eos)和T细胞等迁移和活化,以及白细胞介素(IL)分泌的改变,在哮喘气道炎症发病机制上起重要作用。为此,我们对PGD2受体类药物应用后动物哮喘模型气道炎症的改变情...

  • OSAHS患者体脂分布、血脂水平及其与血清瘦素水平的关系

    OSAHS与代谢综合征关系密切,而瘦素在调节脂肪代谢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拟通过探讨OSAHS对体脂分布及血脂水平的影响,并分析其与血清瘦素水平的关系,了解OSAHS患者脂肪代谢状况。

  •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实验动物描述的要求

  • 64层CT扫描后处理技术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的定义为肺内孤立的类圆形不透光影,有中等明确的边缘,最大直径〈3cm,是影像学诊断中的难题之一。有文献报道高分辨CT(HRCT)和CT靶扫描有助于发现SPN,多平面重建(multiple planar reconstruction)和容积显示(volume rendering)有助于提高SPN的诊断准确率。我们对88例经病理证实的SPN患...

  • 肥胖对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反应性的影响

    肥胖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肥胖与哮喘的发病率和症状严重度相关,但这种相关是表面上相关,还是二者在发病机制上确实存在相互影响,目前还存在争论。我们观察了肥胖对于哮喘小鼠特征性病理生理变化——气道炎症及反应性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 脂多糖性急性肺损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表达变化及血管紧张素I受体拮抗剂的干预作用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 convening enzyme2,ACE2)于2000年被发现,是人体内近半个世纪发现的第一个ACE同源化合物,它是仅含有一个催化位点的羧肽酶,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的催化作用与ACE相反。研究发现,酸吸入和脓毒症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u)模型中,ACE2对肺组织有显著保护作用;而肾素-...

  • 兔急性肺动脉栓塞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肺组织匀浆中血栓素B2及6-酮前列素F1α的变化

    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APE时栓子堵塞肺动脉,造成机械性肺毛细血管前动脉高压,肺血管床减少,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上升。肺动脉高压可以导致右心室衰竭和患者早期死亡。但是机械阻塞程度往往与血流动力学改变程度不相符。目前认为血管活性物质在肺栓塞早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面起重要作用...

  • “本专业在国外发表的重要论文简介”栏目征稿

  • 本刊欢迎国内外呼吸和结核科医师投稿

  • 原发性肺血管肉瘤一例

    血管肉瘤是起源于血管内皮或淋巴管内皮的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约占软组织肉瘤的1%~2%,其中50%以上发生于头颈部,以往曾命名为血管内皮瘤、恶性血管内皮瘤、腺管肉瘤、血管肉瘤及淋巴管肉瘤等,现统称为血管肉瘤。血管肉瘤包括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的血管肉瘤和起源于淋巴管内皮细胞的淋巴管肉瘤,因二者目前尚无可靠的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指...

  • 达利珠单抗改善中重度持续性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的研究

    背景和目的: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气道炎症反应与活化CD25^+细胞、白细胞介素(IL)-2和可溶性IL-2受体(IL-2R)增加有关。达利珠单抗(daclizumab)是一种针对活化淋巴细胞IL-2Rd链的人化IgG,单克隆抗体。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评价达利珠单抗在成人重度哮喘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在接受吸入糖皮质激素(简称激...

  • 关于病理活检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诊断中地位的个人见解

    笔者通过对数十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诊治实践,认为诊断DPB不应过分强调病理诊断,理由如下。 日本是最早提出DPB诊断的国家,他们制定的诊断标准中没有要求病理诊断,工藤翔二在近期也强调诊断DPB要依靠临床诊断标准。1980年至1982年,日本厚生省在全国DPB调查中确诊319例DPB,其中仅82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DPB,活检率仅约为25%。...

  • 抗真菌药物研究进展

    自第一个抗真菌药物——灰黄霉素于1937年问世以来,人类与真菌之间的斗争持续了70余年。近年来,随着糖尿病、HIV感染、器官移植以及肿瘤化疔等免疫低下宿主不断增加,真菌感染,尤其是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率明显上升。早期开发的抗真菌药物,如灰黄霉素、克霉唑等,因毒性大、抗菌谱窄、穿透力差,主要用于局部用药。后期开发的新型抗真菌药物,...

  • 机械通气关键技术临床应用培训班通知

  • 第四届全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