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中国德育
部级期刊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中国德育杂志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 创刊时间:2006
  • 国际刊号:1673-3010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100088
  • 国内刊号:11-5338/G4
  • 邮发代号:80-430
  • 全年订价:¥ 460.00
  • 发行地区:北京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卷首语
  • 观察
  • 探索
  • 话题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权益保护
  • 讲堂
  • 样本
  • 第一线
  •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若干问题

    “明德讲堂”栏目的设计思路是想多层次、多维度地讨论道德教育。每个不同的视角,都如同一盏灯,它们交织地投射在道德教育这块园地里,为我们认识和理解道德教育提供自己独特的贡献。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从2005年10月推出“明德讲堂’系列讲座,在此基础上成文,希望把这种声音传到更远的地方去。之所以采取讲堂的形式,是因为我们相信,道德...

  •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005年度科研统计数据公布

    刚刚印发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005年度科研统计年报》,汇集了我所在过去一年所取得的辉煌的科研成绩。目前,我所建有研究部6个,研究中心12个,另有若干虚拟研究中心;现有工作人员246人,其中从事科研工作的达到158人;博士生导师6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指导专家8人,访问学者导师17人;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75项,中央教育科...

  • 论美育与德育的融合

    美育与德育的融合是指美育与德育相互渗透、整体和谐,使学习主体在教师创设的富于美感的教育情境中自由、自觉地形成良好道德和健全人格的教育活动。实施审美型德育要贯彻审美感知与道德认识相促进、审美情感与道德情感相融合、审美价值与道德价值相统一、道德实践与审美实践相同步的原则。给德育以审美视点、形象美感、更多的情感投入和生活联...

  • 全球和宇宙背景中的道德教育:两种哲学范式(三)

    三、基于自我修养的本体宇宙论的孔子模式 在阐述孔子教育模式的特点之前,有必要强调一下“为了道德的教育”(education for morality)和“道德教育”(moral education)的区别。“道德教育”有一个明确的道德目标,有相应的道德课程;“为了道德的教育”含义更加宽泛,它是一种为了使人成为一个能够保持并完善其人性的人,营造人与人之间相...

  • 闲暇·德性·现代德育

    闲暇生活由于具有自由与自为的特性而更能体现人的德性及其对德性精神的理解。工业化社会追求效率的原则驱逐了生活中的闲暇,也放逐了闲暇道德。现代德育也以注重工作及制度化生活的引导与规约为主要议题,因而导致了人的制度化生活与闲暇生活以及人的德性发展的不和谐状态。从和谐德性与人性发展的角度来讲,德育改革应该关注闲暇德性。

  • 道德箴言

    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能力不足,责任可补。——但丁

  • 公民社会时代学校德育目标的思考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德育工作背负太多期望,德育目标呈现“高”、“大”、“全”倾向,而现实的教育效果可能连“底线”目标都无法达到。进入公民社会时代,学校德育应当把培养合格、负责任的公民作为基本目标。

  • 法家德育思想及其启示

    法家德育思想建立在人性自私论的基础上,重视利益与道德的关系;倡导求实务实、奋力进取的精神;重法普法,营建遵纪守法的良好道德风尚;力主变法革新,旨在实现创造力的解放。对当前的德育建设有着诸多的启示。

  • 生命的幸运——访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徐传德

    2006年4月26日,《中国德育》副主编杨一鸣博士就社会转型时期的学校德育采访了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徐传德。

  •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建构大学生的道德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大学生的道德是一项迫切而重大的任务。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建构大学生道德,要发挥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要坚持个体教育、贴近生活、深入心灵;要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重在“养成”;要建立相应的制度与机制;要贯穿到高校教育的全部过程和各个环节。大学生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尺度实现自我道德建构。

  • 知耻二论——知耻:荣辱观的根本

    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讲话直接关涉到道德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荣辱观。荣辱观的内容可以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知耻;其次是明荣辱。本文只说说知耻。

  • 羞耻心是道德成长的起点

    几年前,曾听到朱小蔓教授不止一次地谈到,俄罗斯哲学家索罗维耶夫通过文化人类学的考察,得出一个重要结论:羞耻心是人类道德发生最重要的原始材料之一。当时我的心为之一动,直觉告诉我这是对的。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不断留心有关于此的更多证据,结果发现,无论是儒学还是佛教,都将羞耻心看作是人道德修养的原始起点。

  • 学校、家庭、社区“三维互动”——对未成年人进行中华美德教育12年的探索

    从中华传统美德当中选出“忠、孝、诚、信、礼、义、廉、耻”八德,在内涵上进行现代转化,依次建构中华美德教育内容的新体系,并在学校德育实践中创建学校、家庭、社区“三维互动”的教育模式。

  •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加强青少年诚信教育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诚信教育为培养公民道德奠定基础。青少年荣辱观教育要尊重青少年主体精神,使德育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德育内容上应将中华美德的传承性与现代社会的时代特色相结合;德育方法上应将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实践性与道德生活的互动性相统一,应综合运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德育资源。

  • 对“过中国年”活动的思考

    中国的“年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过中国年”活动,能帮助青少年理解亲情,培育爱心,进而为培养青少年的人文素质和道德精神奠定情感基础。

  • 构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监测网络

    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领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和内容发生了变化,而创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考核的指标体系和监测手段则成为改进工作的重要一环。在界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监测网络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构建监测网络的空间布局、组织机构、运作机制、预警机制和监测方法等,可以促进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 读者来信

  • 中国青少年儿童群体基本科学观现状调研——兼基本科学观与“以人为本”观念发展趋势的比较

    基本科学观,指办事是否要遵循客观规律和对“科学发展观”含义的理解。调查结果表明:当代中国青少年儿童群体办事依据客观规律的百分比较高,并随年龄增长而增长,19—22岁青年初期有低落现象,青年期(23—29岁)是显著增强时期;对“科学发展观”理解的发展呈U型,少年和前青年期(13—15、16—18岁)回潮现象显著;对“以人为本”的理解,...

  • 论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建设

    目前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存在管理体制、职业认可或地位认同等方面的问题。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需要从思想认识、管理制度、职业意识、职业发展渠道、学科建设和考评体系等方面加以改革。

  • 构建“主体发展性”大学德育教学模式

    “主体发展性”大学德育教学模式以切入主体的人生课题、启发主体的德育实践、引发主体的心理体验、激发主体的问题探究为思路,围绕促进学生主体发展这个主题,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环节和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努力把大学德育教学过程建设成为主体个性形成、主体精神培养、主体德性塑造、主体人格提升的过程,有效...

  • 当代大学生道德建设探微

    当代大学生在道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道德行为失范、道德评价偏差、道德修养弱化等。社会转型是引发大学生道德状况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此外,高校道德教育发展滞后、高等教育体制变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等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当代大学生道德建设,必须优化社会舆论环境,加强和改进课堂道德教育,建立和完善校园道德建设机制,加强网络建设...

  • 改进语文教学,振兴课外阅读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常会对学生说,语文像大海一样浩瀚而丰富,学好语文受益终身。然而,我觉得目前的语文教学还没有这种海洋的视界。有人形容孩子们学习语文就宛如蝴蝶被针钉在了木板上,只能无条地拍打着瘦削的、负载了些许知识的翅膀。究其原因,是我们的教学常常割断了课内与课外的联系,忽略了课程与丰富的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限制了学校的...

  • 礼仪教育模式探索

    1996年至今,经过十年的实践,我们成功地探索出切合我校实际的以“营造礼仪空间,锤炼礼仪个体,拓宽礼仪教育途径”为内容的礼仪教育模式。

  • “角落”之歌——教学《掌声》随笔

    一天,我上了一节研讨课,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掌声》。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之后的交流中,出现了令我难忘的一幕,学生发自内心的话语震撼着我的心灵。

  • 寓心理教育于体育教学之中

    国内一份调查资料表明,到1997年底,全国在校大学生患心理疾病的比例已达到24%以上,在校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的比例也占20%左右,而且从近几年的资料来看,发病率还在呈上升趋势。我国目前在校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承受力较差,因此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 现象学方法在教育科学中的运用

    现象学产生于19世纪末,是研究人的一门哲学。目前,现象学在西欧、北美已经逐渐变成一种生存、生活的哲学,并开始运用于研究人以及与人相关的诸多人文科学领域。现象学的研究方法首先在心理学、卫生、健康、医疗等方面得以运用,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教育科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 追求德育与智育的和谐统一

    “年会”是我校2004年开始探索的一种供教师交流教育实践经验和教育思想成果的方式,每学年召开两次。每次年会主题均结合当前学校发展中的问题、课程改革的难点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而确立。因每次的年会主题不同,采取的形式也不一样。2006年1月份召开了以“课堂教学中德育与智育的和谐统一”为主题的第二届教育学术年会。

  • 播撒美德的种子——读《向着太阳歌唱》

    丰厚的阅读经历是道德成长的重要支撑。“品德与品书”栏目意图通过经典导读、学术书评、新书推介、读后感等形式,提示一条更宽厂、更有趣味和挑战性的“回家”之路,同时也希望这个栏目能成为“我和你”心灵互动、经验分享、共同前行的生命舞台。

  • 生态德育的内容

    生态道德教育已成为发达国家基础教育的一部分。顺应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我们有必要将生态道德纳入学校德育,对学校德育进行重新审视和改革,补充和构建新的德育内容。其中包括:

  • 好教师的品格

    人生之旅,最难得是一位好教师。好教师是一首诗,含蓄但不晦涩;好教师是一幅画,清淡却很高雅;好教师是一棵松,正直而不媚俗;好教师是一座无字碑,不留文字而韵味长存。好教师,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三尺讲坛,渡雏燕变雄鹰;十分学问,百般努力,千支粉笔,染青丝成白发。好教师的另一名字叫“学问”,是知识的宝库,是高洁的象征。好教师...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