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中国德育
部级期刊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中国德育杂志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 创刊时间:2006
  • 国际刊号:1673-3010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100088
  • 国内刊号:11-5338/G4
  • 邮发代号:80-430
  • 全年订价:¥ 460.00
  • 发行地区:北京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卷首语
  • 观察
  • 探索
  • 话题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权益保护
  • 讲堂
  • 样本
  • 第一线
  • 尊重生命,尊重每一个人

    “明德讲堂”栏目的设计思路是想多层次、多维度地讨论道德教育。每个不同的视角,都如同一盏灯,它们交织地投射在道德教育这块园地里,为我们认识和理解道德教育提供自己独特的贡献。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从2005年10月推出。明德讲堂’系列讲座,在此基础上成文,希望把这种声音传到更远的地方去。之所以采取讲堂的形式,是因为我们相信,道德...

  • 《中国德育》投稿邮箱变更公告

  • 多元、多样、多变时代的道德心理学思考

    中国社会正处在思想和文化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这种时代特点使中国社会面临激烈的道德冲突。如何正确看待和解释这些冲突,能否在“三多”时代寻找到“多”中之“一”、“变”中之“不变”的民族道德价值,如何理性地探讨和认识主流道德价值建构的科学规律,是道德心理学研究的时代使命。

  • 青少年偶像崇拜之心理机制探究

    青少年偶像崇拜是偶像崇拜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青少年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行为,也是青少年走向成年的一种过渡性行为,本质上反映了青少年自我确认中对理想人物的社会认同和情感依恋。运用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和认知发展理论等三大心理学流派的相关理论,可以比较系统地探究青少年偶像崇拜背后的心理形成机制,梳理青少年偶...

  • 第五次“发展形象思维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验”征文活动通知

  • 应试倾向对学校德育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教育中的应试倾向一直困扰着基础教育的方方面面,学校德育更是深受其扰。学校德育只有走出应试“怪圈”,才能真正有效地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服务。

  • 价值观教与学的途径

    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型社会应以价值观为中心,尊重生命、尊重人的尊严、尊重社会和文化的多样性,将人类的劳动和工作作为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的源泉,同时也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教育者转变传统价值观教育模式,需应对四个挑战。奎苏姆宾博士提出了新的整合后的教学方法,即以认知、理解、评价和行动组成的四步教学法。这一方法提供了价...

  • 民主公民的教育:1995-2005年公民教育的研究、政策与实践述评

    公民教育在2002年已经成为英格兰中学阶段的国家法定课程。最近,在全英国,以至欧洲和全球范围内也正在开展类似的改革。我们考察了欧洲和全球背景下国家课程的发展,探究不断增长的内在支撑民主公民教育(EDC)的人权方面的国际共识;确立了一些小的主题开展研究,如:多元性与一元性、世界公民教育、作为公民的儿童、民主的学校教育、学生对...

  • 浅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教材——访中国人民大学吴潜涛教授

    2006年9月,新编写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正式启用。为了更多地了解新编教材的情况,本刊记者采访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编写组的首席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思想政治研究所所长吴潜涛教授。

  • 当前我国市民阅读状况调查与分析

    我国已进入阅读的“休闲时代”,市民阅读呈现出浅阅读、网络阅读、功利性阅读等趋势。社会生活的快节奏、高压力,新型媒体的迅速崛起,政府对市民阅读习惯培养的推动不够以及儿童早期阅读存在问题等,都是造成当前市民阅读状况不佳的原因。发挥政府的作用,加快传统出版业的改革,重视早期阅读习惯的培养等是改善市民阅读状况的有效措施。

  • 试论独立学院德育工作的有效切入点

    独立学院是我国发展高等教育的一种新尝试。独立学院如何开展德育工作是一个亟待探讨的新课题。独立学院的德育工作要取得实效,需要德育工作者根据现实情况,选择好德育工作的切入点。

  • 中华美德教育的理论意义与时代意义

    中华美德教育或儒家伦理教育在理论上具有深刻性、涵盖性与圆融一致性,且符合人的常识经验。中华美德教育在当前具有现实的适切性,既不违背科学,也与西方德育理论发展的转向吻合,并对西方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泛滥有补弊救偏之作用,同时还具有情感教育的功能。

  • 从一张年画说起——兼谈建立人的共同生活信念

    2006年春节前夕,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县委县政府印制了年画送入全县所有家庭,祝福全县人民在新的一年里,能够自觉加快发展,家兴人和,教子成才,安居乐业。兹将年画中的“祝辞”抄录如下:

  • 以传统美德为核心构建班级精神文化

    许多优秀班主任的经验证明: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对带好班、育好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如何进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实践中,我们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切人点,紧密结合班级实际,使班级文化建设收到了良好实效。

  •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网络教学模式研究

    思想理论课的传统教学模式与网络自我学习模式存在异同。我们提出融两种模式于一体的网络教学新模式,并根据新模式的内在要求,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网络教学模式的技法体系和相关制度支持体系。

  • 红色旅游:大学生德育的第二课堂

    红色旅游是一种将教育功能与旅游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的新的旅游产品。它是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目的的旅游活动。红色旅游旨在以红色作为时代精神内涵的象征,唤起旅游者忧国忧民、奉献社会的崇高精神,它的最...

  • 《学会做事》征订通知

  • 职校女生心理辅导手记

    女生是职校学生教育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群体。我们在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近一年的时间中,通过与女生的个别交流,对她们进行辅导,体会到现今职校女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精神安慰。因为,心理上的关心和爱护更能培养她们完美的人格。

  • 《中国德育》成为《新华文摘》及人大复印资料收录期刊

  • 德育双基:内外建构与优化整合的一种操作模式

    德育双基在宏观层面指人格教育和法纪教育两个方面,在中观层面包含了15个基础性德目,在微观层面则指以“知耻一感恩”范畴为核心的系列教育活动。学校德育双基具有三个特征:本质/一般性、生成/建构性、“反哺”/互动性。德育双基对内建构并完善个体自我的人格,使之从“个我”走向“大我”;对外整合并优化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实践表明,...

  • 汨罗市区高中生道德情感的调查与思考

    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引起的反应。它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自我悦纳感、自我认知感、自我适应感、自我同一感、自爱自尊感、自信自强感等;对他人的同情关怀感、体贴仁慈感、友谊真诚感、善解人意的挚爱感等;对自然的敬畏感、亲近感、秩序感、护爱感等;对社会的合作责任感、公正公平感、荣誉成就感、爱国使命感等。

  • 莫让小红花伤了孩子的心

    看到“小红花”这三个字,首先涌上心头的是一种亲切感。是啊,谁没有过对“小红花”热切期待的童年。那一朵朵令人羡慕的代表荣誉的“小红花”是快乐童年不可或缺的良伴,它曾经让多少个孩子的笑容灿烂如花,又曾经成为多少孩子魂牵梦绕的渴望。然而,有的教师却用小红花伤了孩子的心。

  • 不要小题大做

    今天,班里乱糟糟的。小A的书包祓放在了垃圾箱里;小B的眼镜被人卸了腿;地理老师将小C扭到了我办公室里,原因是他上课不听讲,还在纸上画漫画:给地理老师加了一个驴头。

  • 从沙子里发现风景

    新学期伊始,王老师的班里转来一名学生小杰。初次见面,王老师亲切地问:“同学,你叫什么名字?”小杰低头不答。王老师本想让他做一下自我介绍,见孩子这么怕羞,就不再勉强。

  • 敞开人文情怀 创设和谐课堂

    今天的课堂正在悄然变化,寻找儿童、学习者和成人、教师以及经验、生活和知识、技能之间的平衡,寻找道德和知识、智力和情感、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平衡,成为建构有意义课堂的实践着力点。开设。道德课堂’栏目,呈现诸多原生态教育情境以及相关教学设计,意在聚焦课堂的功能变化,回归对课堂道德本质的理解,探索儿童道德生长的课堂学习机制。我...

  •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状况的调查与研究

    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总体上比较认可;不同学校教师的自主学习教学无显著差异;初中生对教师的评价远远高于高中生,差异极其显著;男生对师生关系的评价显著高于女生;学生对女教师的评价高于男教师。

  • 谈“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核心;具有道德指向性和情感驱动性。实施“爱的教育”是教师的天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校长“一个最主要又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深深热爱孩子,有跟孩子们在一起的内在需要,有深刻的人道精神,有深入到儿童精神世界中去并了解和觉察每个学生的个性和个人特点的能力”。教育工作者要自觉地向每个学生倾注爱心,要根据...

  • 学生心理发展阶段的系统论分析

    “系统”一词是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心理科学和工程技术学中的常用术语。所谓“系统”都具有相对稳定的内部结构,是由其内部诸层面、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学生的心理结构是一个较稳定的系统,在一定范围内有自我调节和修复的能力,但如果外界刺激超出阈限,就很容易导致系统崩溃,导致行为问题。德育工作者如能了解学生在各发展阶段的心理...

  • 质疑“德育教育”的提法

    近年来,我发现“德育教育”的提法在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上时有出现,在一些“教育基地”的门口,也挂有“××学校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的牌子。思来想去,我觉得“德育”与“教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将两词连用并不妥当。

  • 浅议提高德育课程实效性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课堂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德育课程是德育课堂的核心。调查显示,当前德育课程缺乏实效,德育课程开设情况不佳,学生对德育课和德育教师的认可度不高,德育课在生活中的作用不够理想。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重的。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