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中国德育
部级期刊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中国德育杂志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 创刊时间:2006
  • 国际刊号:1673-3010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100088
  • 国内刊号:11-5338/G4
  • 邮发代号:80-430
  • 全年订价:¥ 460.00
  • 发行地区:北京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卷首语
  • 观察
  • 探索
  • 话题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权益保护
  • 讲堂
  • 样本
  • 第一线
  • 孔子2557纪事

    2006年是孔子诞辰2557年,回顾这一年国人对于孔子及儒学的新认同,令人深思与振奋。

  • 儿童和青少年能做什么?能承担什么责任?

    依据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儿童和青少年具有参与社会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一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发展是分阶段的,学校教育对于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根据对青少年社会道德责任能力发展的具体内容及其道德观、人生观的发展阶段的分析,作者从启蒙教育和转交责任两个方面提供了促进青少年参与社会实践的指导性建议...

  • 让爱走在教育的前头

    教育应当是温暖的,温暖的教育是爱的教育。爱的教育要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教师的爱要上升为超越母爱的教育爱,要让学生在教育中以微小的方式生长爱。

  • 论道德教育向道德教化的转进

    期以来,学校道德教育忽视道德的个体性,窒息了个体德道学习的自觉能力,割裂了道德生长的整体精神空间。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要求实现道德教育向道德教化的转进,创新德育工作理念和方法。

  • 关于选择教育的哲学思考

    选择是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是人的社会理性的一种表现。选择教育基于“回归自由”的理念,主张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基于“回归人本”的理念,主张引导学生追求生活的意义;基于“回归生活”的理念,主张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

  • 中国德育杂志社理事单位名单

  • 诺丁斯关心教育思想研究

    美国教育哲学家内尔·诺丁斯以关怀伦理学为理论基础,对一系列教育基本问题提出了独特见解。她认为,学校要培养会关心的人,要以关心为主题组织课程,建立关心型师生关系,建立充满关心的环境,使有各种才能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诺丁斯的关心教育思想具有时代性、道德性、人本性、情感性等基本特点。

  • 大学应当开设“生命教育课”——生命教育对谈之一

    每个时代的教育都有自己的思想主题,21世纪的中国教育关注个体生命的成长,尤其关注儿童、青少年情感一精神生命的发育、涵养。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呵护生命、享受生命,这是我们理解的生命教育的内容。当生命存在遭遇“欲望陷阱”,当“活着,还是死去”成为每个人都必须回答的问题,生命教育已刻不容缓。为此,我们开设“生命教育专题”,期...

  • 杭州市中小学班主任自我效能感的调查

    通过对杭州市近千名中小学班主任的调查发现,中小学班主任的自我效能感主要与师生关系、自身能力、考核评价以及外部支持等因素有关。要增强班主任的自我效能感,班主任需要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同时要完善班主任考核、评价制度,强化社会、家庭以及学校其他教职员工的育人意识。

  • 论高校师生和谐交往

    师生和谐交往是当前高校德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其特征表现为师生平等对话、主动参与、互动共生、影响久远。高校师生的和谐交往包括知识层面、能力层面、道德层面、情感层面上的交往,它们需要多层次的贯通融合而逐步实现。

  • 《中国德育》“课题成果推介”栏目征稿启事

  • 大学生手机消费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目前大学生拥有手机已很普遍。通过对大学生手机拥有状况、使用状况和消费心理的调查,指出大学校园“手机热”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必须引起高校德育工作者的充分重视,采取相应对策。

  • 德育活动要从“小”入手

    大型的德育活动往往声势浩大,影响广泛,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对学生产生教育意义。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大小不同、发展水平各异,而大型活动又无法真正面向全体学生,所以效果不好。笔者以为,思想品德教育要通过学科教学、班队活动等途径多向渗透,才能产生实效。因此,德育活动不能一味求“大”,教师应多从“小”处着手,设计一些学生看得懂...

  • 用仪式塑造学校文化

    学校生活中有许多仪式,比如:开学典礼、升旗仪式、入队仪式、毕业典礼,等等。这些仪式犹如一个教育磁场,能在学生心中产生一种心灵共振,育人作用不容置疑。学校仪式文化的建设,需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如何让所有教职工都能理解仪式对学校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二是如何使所有教职工都能指导学生遵守仪式规范;三是学校教职工群体是否也有某些...

  • 让花儿自由地绽放

    搬进宽敞的新居,好友送我一大盆铁茉莉。一片片鲜亮的叶子就像一双双调皮的眼睛,闪烁着快乐的光芒;更像一个个活泼的音符,演绎着高山流水般和谐洒脱的乐章。尤其那犹如自由舞蹈般的虬枝,委婉含蓄中不乏一派傲然之气,让人感到:花和人一样,也是有性格的。由于它的到来,我的新居春意盎然,而我对它的喜爱也是与日俱增。每天一下班,我第一...

  • 育人之道,关爱为本

    从2003年起,学校每年都组织全校学生评选“我最喜爱的老师”,三年里我每次都以最高分当选。总结自己的从教经验,我觉得,如果说有一些心得的话,归结起来就是一个“爱”字,对学生付出爱,同样也会收获爱。

  • 教育要传送生命气息

    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生命教育一度被忽视,导致部分青少年生命意识淡薄,为一些小事动辄轻生,或伤害他人。耳闻目睹一些生命悲剧,作为教师深感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我们认为,生命教育的重心,在于帮助学生形成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态度,增强生活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树...

  • 小议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是指对他人和社会有益的、能够带来积极影响的助人行为、利他行为或其他更为广泛的行为。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是指在为人民服务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指引下,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大学生,使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进行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人生观...

  • 道德箴言

    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正确的道路。——爱因斯坦

  • 儿童读经应当注意的问题

    目前,儿童读经活动正在悄然兴起。据初步统计,台湾、香港等地参加读经活动的儿童约有三百多万,大陆参加读经的儿童约有二百多万,并呈快速上升趋势。关于儿童是否应当读经,学术界有不同意见,但读经活动作为一种既成事实必然是有深刻的社会基础的。因此,对读经活动简单地否定或肯定,都是一种绝对化、片面化的态度,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结...

  • 向孔子请教

    读《论语》,常过夜半而不觉,不仅被夫子温润如美玉、和煦如春风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更赞赏“天将以夫子为木铎”中表露出的自信和社会责任感,以及“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勇气和坚毅。我突发奇想:倘夫子跨越时空来到今天的校园、家庭转一转,他会说些什么呢?

  • 启事

    为更多地了解一线教师对本刊的需求、意见和建议,经本人同意,本刊特邀请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同志担任本刊顾问,北京市育才学校校长王建宗同志担任本刊编委。

  • 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培养的探索

    一种有生命力的德育,必定植根于儿童生活、校本实践和地方文化传统。开辟“土德育”栏目,就是为了发现、宣传和培育更多新鲜的、有生命力的德育样式。土生土长的东西,或许粗糙,但其中包含的田园诗般的教育梦想和奋力前行的实践冲动,会让德育变得更有魅力,会让我们感受到一种道德的力量。

  • 中国德育杂志社通讯员名单

  • 山区学校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作为一所山区小学,我校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打开了德育工作的新思路,开创了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 中国德育科研共同体成立

    中国德育科研共同体是全国德育科研信息与经验分享的非正式联谊团体。它旨在团结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地方教育科研机构以及教育职能部门,为推动德育学术交流、科研互动、资源共享提供无障碍平台。

  •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实践

    目前,不少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缺乏新思路,德育模式与普教趋同,既没有凸显时代特征也谈不上职教特色。作为全国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我校通过采取一些创造性举措开创了德育工作的新局面,也使我校越来越有魅力。学生、家长和社会对体现职教特色、优质务实的学校德育工作给予了高度认可。

  • 人大复印资料索引公告

  • 体验·感悟·辨析——《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教学设计及反思

    今天的课堂正在悄然变化,寻找儿童、学习者和成人、教师以及经验、生活和知识、技能之间的平衡,寻找道德和知识、智力和情感、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平衡,成为建构有意义课堂的实践着力点。开设。道德课堂。栏目,呈现诸多原生态教育情境以及相关教学设计,意在聚焦课堂的功能变化,回归对课堂道德本质的理解,探索儿童道德生长的课堂学习机制。我...

  • 《史记》人物道德之课堂辨析

    以“仁、义、礼、智、信”为基本内容的儒家伦理体系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仁”,要求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形成相亲相爱的和谐人际关系;“义”,强调个人对他人、对社会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要求依据道德义务确立人生价值目标,在处理义与利关系时,坚持“以义为先”、“以义为上”、“以义制利”,在义利矛盾时更主张舍生取义;...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