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中国德育
部级期刊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中国德育杂志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 创刊时间:2006
  • 国际刊号:1673-3010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100088
  • 国内刊号:11-5338/G4
  • 邮发代号:80-430
  • 全年订价:¥ 460.00
  • 发行地区:北京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卷首语
  • 观察
  • 探索
  • 话题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权益保护
  • 讲堂
  • 样本
  • 第一线
  • 读经:继承传统还是适应时代——社会变迁背景下对读经问题的重新审视

    栏目编辑 杨建伟 1994年,王财贵先生在台湾发起儿童读经运动,儿童读经在中国内地以及港、澳、台地区迅速得到推广。耶鲁大学历史系薛涌博士在《南方周末》上撰文批评,认为这是一场违背“新文化运动”的复古行为,由此引发了“我们要不要读经”的大讨论。

  • 在蓝天白云间书写忠诚

    在诗意般的西沙群岛上,战士们要经受住各种各样的考验,每个人都是西沙的名片,在这个名片背后,写的是艰苦、寂寞,甚至是生死的考验。西沙战士在那里不容易,刚才学校的老师问我,你想要告诉同学们什么?我说我想告诉同学们,还有这样一群人,还在这样地生活着。

  • 《新三字经》旋风之反思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政策,全面推动市场经济改革。经济改革引发了社会深刻而广泛的变革,而社会关系的变动也冲击了社会原来的道德观念体系。在“转型期”社会里,道德价值观成了人们关注的课题,而政府对转型社会中的德育亦十分关心,以1990年至1995年间为例,便先后发出了《关于颁发(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通知》(...

  • 对新时代儒家道德教育合法性的思考

    一、儒家道德教育的复兴 曾经,儒家道德伦理及其教育在我国的德育领域中居于主导地位,但是随着“新文化运动”和“”的展开,传统儒学的血脉基本上被斩断,新的意识形态体系和政治经济架构已经建立。随后,真正读过儒家经典、了解儒家伦理、践行儒家道德教育的人越来越少。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人开始认识到以儒家文化应对霸权的西方文化...

  • “和”的含义及其对当代中国德育的启示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与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目标和途径。就德育研究者而言,若想在当代中国人心中培育出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又能与现代文明良好对接的和谐伦理德性,就不能不准确弄清“和”的含义。

  • 传统童蒙教育对儿童道德养成教育的启示

    养成教育是指从小培养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品行和生活习惯,使其言行举止规范化的教育。儿童道德品质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育的养成。我国自古重视儿童的教育和品德训养,古称“童蒙教育”或“蒙养教育”,其基本目标和主要内容是对儿童进行初步的品德训练和基础文化知识的教学。早在先秦时期,《周易·蒙卦》就提出,“蒙以养正,圣...

  • “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积极心理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浙江省杭州市大成实验学校从深入调查了解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开展了对学生积极心理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探索了一条走读制与寄宿制并存的“九年一贯制”国有民营学校的德育新路。

  • 培养积极心理之“阳光教育金点子”——一年级消除“适应困惑”阳光教育活动:我是快乐之星

    阳光活动目标 以“我是快乐之星”为主题,通过“我让你,猜一猜:我对你,夸一夸;我和你,玩一玩”的活动和游戏的方式让儿童参与、互动,呈现孩子们的情绪与对周围人和事物的看法和感受,使老师在孩子的活动和游戏里了解孩子,并运用技巧协助孩子管理情绪、调整认知以及修正行为,使一年级的学生适应集体,乐于学习,乐于交往,

  • 二三年级消除“交往困惑”阳光教育活动:我不是最弱小的

    阳光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我不是最弱小的》,激发班中弱小者的自信心,让其他学生认识到主动保护生活中的弱小者。

  • 四五年级消除“学业困惑”阳光教育活动:巧用金钥匙

    阳光活动目标 进入小学中高段的学习后,要求学生记忆的学习内容将大量增加,学生在面对数科不同内容的背诵任务时,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和困惑。帮助四五年级学生消除“学业困惑”,是为他们顺利进入背诵任务更重的下一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本次活动将帮助学生认识有意记忆的特点,掌握记忆的三种方法,

  • 六年级消除“中小学衔接困惑”阳光教育活动:发现自我

    阳光活动目标 1.发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2.掌握“发现自我”的途径,尝试客观地发现自我。 3.初步学会客观、全面、发展地看待自己。

  • 七八九年级消除“青春前期困惑”阳光教育活动:美的享受

    阳光活动目标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自主意识、独立意识不断增强,有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服饰审美观点,但学生的服饰审美观点往往来自电影电视明星、同伴效仿等,并不具备符合学生实际的审美情趣,本次教育活动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是非美丑辨别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让着装打扮大方得体、整洁美丽。

  • 巧用古诗文化解生活与哲学课教学难题

    高中生活与哲学课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觉得枯燥、费力。针对于此,我们在教学中巧用古诗文,使枯燥概念生动化、抽象原理通俗化、深奥道理浅显化,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谈新课改下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教学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深入开展。课程改革落脚点在教学实效上。如何增强新课改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有两个方面需要特别注意。

  • 思想政治学业水平测试中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探析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课程评价“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考查他们的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本文从三个层面,谈谈在思想政治学业水平测试中如何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

  • 声明

  • 提高思品课实效性的六个“注重”

    思想品德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它具有不容置疑的德育功能,但是,一些初中学生对道德知识只停留在表述正确答案的层面上,并没有真正把知识内化成思想,更没有转化成现实的道德行为。那么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实效性呢?下面结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进行简要分析。

  •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三个关系

    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充分关注情感生成 “预设是生成的前提,预设也是为了更好的生成”,这已成为教师们的共识。在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生成的智慧、情感让我们的许多教师为之动容。但预设是静态的,生成是动态的,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的全部细节。因此,

  • 以情育情 率先垂范

    教育不能忽视人的情感,对于一位有事业心的教育者来说,用真诚的态度和真挚的情感与学生交朋友,无疑能使教育充满更多的人情、人性和人道。我在小学班主任工作岗位上,工作了27年,成为了一千多名孩子和众多家长的知心朋友。我和许多班主任同仁一样爱孩子,更重要的是我要用真情感染孩子们,感动家长们,使之形成合力,共同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

  • 班级管理中遭遇“爱情”

    我所任教的高三(3)班是一个比较活跃的班级,这个班是我从高一一手带上来的,所以基本上对每一个学生的性情都比较了解。对于他们思想上的细微变化一般都能较快察觉。

  • 让学生享受自我管理的过程

    班主任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让学生享受自我管理的过程。我告诉学生,自我管理有“管好个人、管理‘我的团队’、管理‘我们的社会’”三个层面,要达到“做自己的主人,做班级的主人,做社会的主人”三种境界。我要求学生学讲并领会三句话。

  • 班主任教育学生的七个不等式

    作为一名班主任,不仅要看学生的表面反应,还要观察学生的内心世界。班主任的某些行为也许不是有意为之,但却客观地存在着不良后果,不公正行为的危害尤其严重,其背后隐藏着不健康的学生观和教育观。

  • 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策略

    班级文化是一门隐性课程,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策略是什么呢?

  •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父母总以为把孩子送进学校,孩子的教育问题就可以完全由学校负责。这些父母没想到,如果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没有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这个孩子就很可能成为学校的“差生”“问题儿童”。如果孩子已经成为“差生”,已经成为“问题儿童”,如果孩子在家庭里养成了坏性格和坏习惯,那么,无论学校的教师和校长多么努力,这个孩子将很难适应...

  • 关于提高德育实效性的一条建议

    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年年喊,也不知喊了多少年,低智商的、中智商的乃至高智商的德育工作者们为此也不知费了多少脑筋和心血,淌了多少汗水和泪水,但德育实效差的状况却似乎年年如故,始终未见有根本改观,以致于早就成了一个老大难问题。假如有谁断然否认,我很愿意和他摆事实、讲道理。

  • 我的班规谁做主?

    以往,学生入学读书时,其班规(或者校规等)都是由教师单方面事先制定、权威颁布的,学生只有识记、领会和遵守的义务。据说,那是不民主的做法,所以便有了如今的学生自定班规这样一种民主操作。自定班规几乎成了这次基础教育德育课程改革中所有德育教材的通用内容。有的德育教师把这种做法提炼为朗朗上口、充满自信和霸气的口号——“我的班...

  • 论社区德育活动的开展

    社区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由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相同文化的人群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对于辖区之内的居民,社区肩负着某些教育的责任,特别是德育的责任。

  • 社区教育与人的社会化

    社区(community)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方工业化社会初期,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认为:“社区是一种由同质人口组成的具有价值观念一致、关系密切、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富有人情味的社会群体。”就个体而言,社区是休养生息的“共同生活家园”,也是人们从幼到老不断学习、实现社会化的大学校。

  • 心有多大,孩子们的舞台就有多大——读《梨一样的苹果》有感

    最近读了耕青老师的一篇儿童文学作品《梨一样的苹果》,感受颇深。这是一个所有教师都应该知道的故事。

  • “菜鸟老师”携时尚走进学生的多彩天地

    “菜鸟”一词流行网络已久。在百度上一搜,可得出如下解释:“刚学飞行的小鸟叫菜鸟仔。引申到人,对于某些事务操作不熟悉或是刚刚进入某些圈子的人都会被称做菜鸟。”很多刚毕业的老师都会被某些调皮的学生戏谑地称为“菜鸟老师”。无独有偶,英文中的新手被称为“green hand”。“菜”很容易让人想到“绿”。由此可见,中西文化固然不同,但...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