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中国德育
部级期刊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中国德育杂志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 创刊时间:2006
  • 国际刊号:1673-3010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100088
  • 国内刊号:11-5338/G4
  • 邮发代号:80-430
  • 全年订价:¥ 460.00
  • 发行地区:北京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卷首语
  • 观察
  • 探索
  • 话题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权益保护
  • 讲堂
  • 样本
  • 第一线
  • 死,还是不死,这是一个问题——对哈尔威船长、项羽、谭嗣同三人生死抉择的探讨

    栏目编辑 吴晓燕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上有一篇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它取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小说《船长》。课文记叙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邮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而即将沉没时,沉着冷静地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安全脱险,自己却在完全可以逃生的情况下选择了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海的故事。

  • 藏书·读书·品书

    人都要有一个爱好,一个健康的爱好。现在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爱好,如收集邮票、收集古玩,而我是收藏图书,古今中外的签名书都在我收藏之列。有时候,斯人远去,收藏签名书有困难,我也以收藏盖章书为乐。古人写信,见字如晤,古人掌军,见印如令。通过这些签名书和盖章书的收藏,我和这些作者们会面、交谈,亲耳聆听他们在书中的叙说,感受他...

  • 道德、教育科技与人类学习

    科技的发展可以促进我们人类的学习,但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有它内在的局限性,假如科技的发展不自我设限,这种发展就会危及人类的自主性、能动性,对人性的贬抑也就不言而喻。不管科技发展到什么程序,不管教育工作者对学习过程及学习目标的达成有着什么程度的掌握,我们对学习者的自主性和能动性都要给予适当的尊重和容忍。教育科技的运用不得...

  • 谈以人为本的集体主义

    集体主义曾经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唯一的道德和道德教育原则。传统的集体主义强调“一大二公”,强调个人利益要无条件地服从集体利益。改革开放后,由于传统的集体主义只能调节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不能调节个人与个人、集体与集体的关系,遑论人与自己、人与自然的关系。近年来,学界较一致地认为,集体主义不是我国唯一的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社会...

  • 道德教育的功利性及其启示

    1994年,有学者在《东岳论丛》发表题为《论功利主义价值观对中国传统道德的冲击》的文章,认为“功利主义冲击了传统道德中的消极因素,有利于人们解放思想,克服假大空的东西,形成务实而不务虚的品质,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道德建设”。复旦大学哲学系俞吾金教授也认为功利主义道德对中国市场经济具有积极的范导作用。同年,鲁洁教授...

  • 对道德可教的辩护及道德教学的限度

    “道德可教吗”这个问题虽然古老,但它是德育理论必须回答的基本命题之一。虽然道德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它是有限度的。正是因为施教者未能对此问题有一个清楚和深刻的理解,才导致在实践中往往偏离了道德教学的本质,出现了德育实效性差等诸多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专门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道德的本质、道德教育中的主体性等...

  • 论美育的心育功能

    21世纪是一个崇尚健康的时代,人类不仅追求生理健康,也更加重视心理健康。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复杂的社会环境给人们的心理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这种情况已延伸至学校,学生中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愈发重要。2002年9月,教育部下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中小学心理健...

  • 信托责任与德育

    信托责任是一个经济和法律的术语,来源于西方。所谓信托责任是指职业经理人将股东股民的利益置于自己的利益之上,全心全意地为客户服务,为他们谋取最大的利益,不利用对公司财产的支配权追求自己的个人利益。信托责任是职业经理人的伦理和使命,是他们对股民、对国家的回馈与义务,是市场经济的灵魂。郎咸平教授曾深刻地指出,如今我国国企改...

  • 探寻“生”的意义——就“三生教育”采访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

    2008年5月23日,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在全省范围内下发了《关于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决定》,对实施“三生教育”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基本途径和方法等作了充分说明,为“三生教育”的开展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工作。2008年6月24日,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再次下发《关于生命...

  • 《思想品德》新教材的特点及应对

    与以往教材相比,现行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无论是教材内容,还是育人理念,都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

  • 教师的哲学品质与高中课改

    新一轮高中课改正在全国蓬勃开展。实施课改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而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教师哲学品质的提升至关重要。

  • 故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没有一个孩子不爱听故事,长大了的我们还是难舍爱听故事的心情。一本《读者》,让我们在忙碌的日子里守得一份听故事时的安宁心境。去年的地震故事、奥运故事、故事背后的故事……故事中蕴含着人生哲理,使人心灵润泽。近年来,我们以故事为载体,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小学品德课程故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研究。

  • 别样的德育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常常处在一种人人能做却人人不愿做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则在于人们总是习惯性地把德育当作一项专业性不强且枯燥、乏味的工作,使得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往往也是底气不足。通过《故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我们明显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德育。

  • 小学品德课有效性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实现小学品德课的有效性教学,需要教师认真抓好三个环节。

  • 故事《小山的手表》提示的心理学问题

    《小山的手表》是校本德育课程“充实的心灵”四年级的一个故事。故事中,“我”把小山的手表弄坏了却没有承认,因此内疚了30年。故事中包含了不容忽视的心理学问题。

  • 班级管理艺术漫谈

    谈到班级管理,许多班主任喜欢总结方法。方法是规律、是经验,便于操作,便于推广。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借鉴别人的方法往往有胶柱鼓瑟之弊,他山之石,往往并不能攻玉。事实上,班级管理并不仅仅是一项工作,它是一门艺术。既是艺术,就一定会有境界。本人在具体的班级管理中,努力追求下面这五种境界。

  • 努力让学生拥有阳光的学习生活

    生活的苦与乐主要取决于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因为“幸福是一种个人感受”,所以,当我们面对生活的种种,我们的心态特别重要。每届学生的第一堂课我总是给他们讲一个字:“痴”。“痴”就是一种坚持,一种持之以恒,一种热情洋溢的执着,同时它更是一种专注、入迷的态度。对于学生来说,

  • 给班内气氛加点“氧”

    班主任如何使学生摆脱不良心理的影响,怎样才能使班集体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气氛?以下是笔者根据心理学原理设计的部分活动,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效果很好,有兴趣的老师不妨一试。

  • 构建个性的班级文化

    2002年的那个九月,我怀揣着欣喜,带着一份昂扬的激情走进一(3)班……在过去的六年中,我与他们相依相随,追寻着他们成长的足迹,在日常教育中实践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我在不同年段根据学生特点提出不同的班级文化内涵——神、伸、慎、审、渗、绅、深、桑。六年下来,和学生共同构建了自己班级特有的文化。

  • 家访:沟通心灵的有效方式

    与家长和孩子沟通心灵,我会选用虽原始但最有成效的方式——家访。家访是让老师在切身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文化素质、家庭教育状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全面认识、分析、理解,真正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登门造访,与学生、家长架起联系与沟通的桥梁,这需要很多策略。

  • 儿童的秘密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并理解孩子。一个世纪以前,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发表《童年的秘密》,呼吁教师和家长尊重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不做反儿童、反教育的事情。现在看来,这个任务依然没有完成。也许,这个任务原本就不可能一次性解决和完成,因为,任何一个父母或教师,一旦承担了教育孩子的责任,他就不得不从头开始,亲自去了解和尊重...

  • 之二:做父母不当家长

    妈妈严厉,尽管把我从小带到大,但是我们不亲密,也鲜有沟通;爸爸忙,与我也鲜有沟通。况且我初中上的是寄宿制学校,两星期才回家一次,沟通更是稀罕。我习惯了把所有事情藏在心底,无论是初三的“假恋”还是高二的“真恋”,我都不和他们讲。他们都拿我没辙,因为我不习惯和他们交流。如果他们能从小就经常陪我聊天的话,我的很多事情都会是...

  • 之三:结同盟不做对头

    母亲是个急性子,父亲是个慢性子,能拖即拖,两人经常相互批评、揭短、讽刺,有时甚至会为一件小事闹得不可开交。渐渐地,我也经常会因为小事与他人争执——我觉得事情明明可以做好,可他就是不好好做,于是我就批评他——结果,别人觉得我不可理喻,而我觉得他基本素养不好。

  • 谁来教育我们?——道德涅槃与人类的眼睛

    教育问题归根结底是社会问题和文明问题。中国正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社会的变迁应该有相应的伦理道德体系与之相适应。农耕文明下的德育偏于德性,工业文明下的德育偏于智慧,道德与智慧是人类之双翼或者双足,应该用人类的全部文化养育我们的德性与智慧,改变我们的气质。我们将陆续刊福建师范大学毕世响教授对此问题的解读。

  • 留美往事——访著名经济学家黄范章

    1978年3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深入阐述了教育对外交流的重要性,这为教育对外交流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舆论和思想的基础。1980年,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批中美交流学者被派往美国五所著名大学。如今,时间己过去了约三十个年头,这些早期的赴美学子已成为知名学者或专家。当我们今天再去回顾那段特殊时期这些学子们的心路历程与求学经历时,相...

  • 捡瓶子的母亲

    母亲是地道的农民,尽管认识的字不多,也没见过什么大的世面,然而她的勤劳、朴实和善良却时刻感染着我,教育着我,使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 谈尊重儿童早期的个性表现

    在阅读《儿童纪律教育——建构性指导与规训》(后简称《儿童纪律教育》)过程中,我不止一次地想起意大利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第25章“纪律”中写下的话:“儿童是不是可能处在自己的循环轨道上,就像星星不知疲倦地沿着自己的轨道运行,发出永恒的光呢?……

  • 从《种树郭橐驼传》看育人之术

    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的名篇《种树郭橐驼传》通过给郭橐驼立传,借郭橐驼之口介绍自己种树的经验,再把养树之道“移之官理”,巧妙地把“养树”与“养民”联系起来,最后“得养人术”。若以其道,移之教理,得育人之术,也未尝不可。

  • 老师,莫让比赛变了味

    小虎晚饭吃得不多,连他平时最喜欢的牛肉鸡蛋羹也没怎么吃。从今天放学回来,他就有些不高兴,小嘴巴微微噘着,藏着无尽的委屈。

  •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高校德育问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在理论上,我们需要对德育本身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明确高校德育应定位在一个什么位置之上,即“德育何在”;在实践上,我们需要探索德育有何种可操作性,即“如何德育”。为此,我们必须首先解决“德育为先”的问题。我们必须弄清楚何为“先”,为什么是“德育为先”,如何将“德育为先”贯...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