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中国德育
部级期刊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中国德育杂志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 创刊时间:2006
  • 国际刊号:1673-3010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100088
  • 国内刊号:11-5338/G4
  • 邮发代号:80-430
  • 全年订价:¥ 460.00
  • 发行地区:北京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卷首语
  • 观察
  • 探索
  • 话题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权益保护
  • 讲堂
  • 样本
  • 第一线
  • 局长如何认识和执行新课标——将本土元素植入学生心底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教育部于2011年底正式印发了义务教育19个学科的课程标准。这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又一项重要举措,对于新时期提高教育质量,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扎实地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 区域德育工作体系的重构

    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西行第一县,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对教育工作的日益重视,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各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还存在着许多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如学科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育人目标不能反映学生身心发展的新变化,育人方法过于理想化与简单化,难以实现道德的内化等。因此,加强新时期的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重构德育工作体...

  • 绘制育人为本的“路线图”

    目前,中小学德育课程普遍缺乏吸引力,同时还背负着“道德说教”“道德灌输”的恶名,教授课程的教师也因此不受欢迎。事实上,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些思想层面的内容,靠讲解、灌输是形成不了的,中小学教帅必须认清传统学校德育的弊端,树立以人为本的大德育观。

  • 沿着完善德育评价体系的道路前行

    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它体现着教育的社会性,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我国新课改的全面实施,人们更加关注德育工作、德育课程和德育评价,新课程、新德育、新评价为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成都市在建立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和符合时展需要的德育评价体系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 打造与新课标相吻合的“经历教育”模式

    新修订的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全面贯彻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严格遵循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的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 “三全一主”:让学习之旅成为发现与创造之旅

    德育的过程是学生学习、体验、实践的过程。当学生的漫长学习之旅成为快乐的发现之旅和惬意的创造之旅,既能享受知识学习的愉悦感和能力提升的成就感,又能享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升华的自豪感时,德育的真谛才真正得以体现,德育的内涵才得以拓展与深化,这也是新课标下德育理念的重塑与本源性回归。

  • 走出德育课程实施的窠臼

    品德与生活(社会)属于综合课程的范畴,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学生为目标,且以活动的方式进行开发和实施。这样看来,这两门课程便具有四个基本特征:人文性、

  • “八个更加”显新意

    新课标自始至终贯穿着全新的教育理念,我想从客观形势、指导思想、课程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等八个方面做一下分析。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关键一步

    新修订的中小学德育课程标准有以下几个特点。1.主题连贯性良好的品德是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它既是个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又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准;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标,又是其建设的保障,二者相融相通,一脉相承。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索、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的;

  • 社会生活是德育“活”的源泉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实效性不高,尽管其中的原因比较复杂,但我们认为教学与德育工作长期脱节始终是根本性症结。虽然,学校和教师在主观上一直强调教书育人,但由于在管理上缺乏两者沟通的有效机制,学科教师难以在指导学生进行学科学习时顾及其思想、情感、

  • 可贵的反思,可喜的变化

    德育课程经过20年的磨砺,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教材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古代名人、伟人的事例多,学生身边的事例少;说教多,尊重儿童个性和实际生活的少;品德教育缺乏针对性、生活性、实效性;强调学科体系,忽视了学生的生活和意义建构;

  • 向“好儿童”与“好少年”进发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这样写道:“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这样的提法更加符合儿童的生活和认知规律,体现了培养一个“好儿童”的中心思想,其中有几点内容颇具新意。

  • 创新人才培养须“创新”

    2012年“两会”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着重强调了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他指出,要深化人才体制改革,大力培养、造就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青年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是创新人才成长的奠基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必然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观念、培养视角及教育制度等方面进一步改革创新。

  • 实施新课标要把握好关键点

    2012年9月,新版本义务教育新课标将在令同范同内启动,这是推进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令人欣喜,然而,有了新课标,并不是大功告成了,关键还在怎样使用。在新版本义务教育新课标全面贯彻之际,一线工作者需要努力把握实施的关键点,以便更好地推进义务教育新课改。

  • 怀念陶城学长

    将门虎子晓庄陶,掌上明珠小蜜桃。绍父遗风凝正气,献身教育铸英豪。不拘病体勤宵旰,幸得知音渡怒涛。亮节高风人景仰,春风化雨倍辛劳。

  • 加入微博让你的思想成为“语录”

    @陈如平:邯郸教育有气魄!从2009年开始,河北邯郸在全市中小学推行以理念革命、校长革命、师本革命、生本革命、课业革命、评价革命等6项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校本革命”,同时提出,校本革命能否成功,关键在课业革命。暂且不论其理论体系结构,确实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一股强劲东风。值得关注!

  • 区域报道——关注每一个孩子——访黄石市教育局局长尹国平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湖北省黄石市在实践基础上提炼出了“生本德育”这一思想,就是让每一个孩子在“体育、艺术2+1”工程的快乐指引下,充分发挥潜能,发展个性,健全心智。

  • 黄石德育的希望航旅

    “人在山中,山在江中,江在城中,城在湖中”,独特的地域将我们带入黄石依山傍水的园林胜境,然而黄石的美,不仅在于风景独特、矿藏丰富,更在于她的人杰地灵。

  • 真教与真学

    美国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年轻时就醉心禅学,养成静思和每日一规划的习惯,正是这一习惯造就了他精益求精的人生追求。我国传统教育特别注重人的德行与习惯养成,而西方科技文明更加注重持之以恒的科学探索和努力实证。

  • 教育贵于薰习

    “今天,我给大家推荐的书是《童年》,这本书中的主人公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读书,令我震撼……希望你能喜欢这本书,谢谢大家。”

  • 一所仿书院而治的学校

    满目苍绿,古木参天,黄石二十中依山而建,远离闹市,各处景致肃穆庄重,百年香樟更显幽静,教师悠然工作,学生静心学习,小巧玲珑的校园宛如一座书院。

  •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问:我儿子今年读小学五年级,他只喜欢玩玩具、看动画,不喜欢读书。家长要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 孩子被欺负,家长该怎么办

    问: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后很委屈地告诉我,有个男孩特别调皮,总喜欢推打他,特别是在老师看不见的时候,孩子都有些怕上幼儿园了。作为家长,我该怎么办?

  • 幸福就是一种理想的实现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教师是肩负教育使命的直接操作者。教育家肖川教授在谈到如何评价一所学校时说:“如果它的教师感到很苦、很累,不能够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美好,不能够感受到职业的内在尊严,即使其他方面都很好,那也不能够算一所好学校。”

  • 家访:为何渐行渐远

    曾经的家访,那么令人难忘,那么让人怀念!难忘的是常常想起老师说的那几句话,怀念的是那个善于家访的人(老师)。可是这种令人怀念且难忘的家访正在渐行渐远!下面是《沈阳日报》(2010年8月5日)A7版刊登的两幅插图,上边一幅寓意过去的家访,下边一幅寓意现在的家校沟通。

  • 有力量便有希望飞翔

    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我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积极开展榜样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成长,促进学生成才。

  • 一堂课、一封信、一辈子

    每年的教师节、元旦、春节、暑假,我都会收到一些来自四面八方的贺卡、信件,唯有今年暑假收到的一封信,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它使我的心灵发生颤动,影响并改变着我的教育教学观念。信中这样写道:

  • 孤独的孩子有故事

    他的名字叫李桐,他每天一个人静坐,一个人遛操场,一个人学习,在他的眼里充满了孤独和迷茫。他很少笑,但在他的眼里看不到一丝阳光。一次,他旷课了,我给他的家长打电话:“李桐为什么没来上学,刚开学没几天,就违反校规。”

  • 小纸条架起了沟通之桥

    上学年,我担任一年级六班的班主任。在这批学生中,调皮捣蛋的特别多,要数起来,十个指头根本不够用。他们不是这个犯错,就是那个惹祸,我几乎天天为他们的事打官司。面对这样的一群学生,单靠我个人的力量,实在感到力不从心。所以,我必须发挥家长的作用,让家长和我来共同教育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养成了写小纸条的习惯。

  • 为孩子的心灵找到家

    “改变性格机” 有时我说话刚说到一半,爸爸妈妈就突然打断我,不让我说了。一次,我说想出去玩,还没说“就玩半小时”,妈妈就说不可以,我就很生气。还有一次,天很热,我说想吃冰糕,也是还没说“吃一根”,爸爸就说不可以,我很生气。如果有一台“改变性格机”,我一定让爸爸和妈妈改一改,改成一个可以听我说完话再发表意见的好性格!

热门期刊